文/ 農夫也瘋狂
在農村里有許多古人所流傳下來的老話,如果你經常和老人們聊天,就會從他們的嘴里聽到很多的俗語、老話。而這些俗語有些雖然過時了,會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但有很多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它們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值得學習和發揚下去的。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相信不少人都會去給親戚朋友們拜年。關于走親戚,在農村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個習俗,老輩人的說法是親戚越走越親,這話也是一點不假。可是對于親情,在農村里卻流傳著一句和親情相關的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說的是什么意思呢?這句老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老話有道理嗎?
哥走侄不親
字面意思很簡單,說的是如果哥哥走了,那侄兒子就和伯父一家不會像以前那樣親近了,走動也會少一些了。雖然哥哥和弟弟之間是一母同胞的,是有著血緣關系的,按老話來說“打虎親兄弟”,兄弟之間的關系是在親密不過的了。但是哥哥去世了之后,兄弟之間聯系的紐帶也會斷了。侄兒子和伯父一家那就是隔代親了,這樣在情感方面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比如伯母如果改嫁的話,那走動就會更少了。就算是不改嫁,但來往也肯定不會像之前緊密,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感情就會變淡了。
姐去門檻斷
這一句和上半句的意思差不多,其說的是如果姐姐過世了,那么這門親戚之間來往就會少了,甚至根本不會再來往了。在農村里還有“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姨娘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這樣的說法,從這也看得出來了,古人對于親戚的劃分是比較明確的,親戚之間親不親主要是看血緣關系,而姑、舅是最親的。之所以說姨娘不親,那是因為姨娘是母親那邊的親戚,而在古代女人的社會地位不高,在家中是沒有話語權的。一旦姨娘去世了,那姨父可能還會再娶,這樣自然關系就斷了。
兄死叔就嫂
意思是說,如果哥哥去世了,而弟弟又正好還沒有成家的話,那嫂子就會在嫁給小叔子。在今天看來這樣的事情是不可思議的,但這在過去并不稀奇。在農村里有些家庭比較窮,而哥哥去世了以后,弟弟如果沒成家,那就會讓小叔子娶嫂子,繼續組建一個家庭。因為這樣不但嫂子不用另嫁了,也避免了守寡。而且還解決了家中弟弟的婚姻問題,為家中又傳宗接代了。可在今天,這樣的事情基本看不到了,畢竟時代不一樣了,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女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她們也有追求主動追求幸福的權利了,不用再像過去那樣聽從父母的安排了!
話說回來,這句俗語在今天也是有幾分道理的,隔代親戚就是如此的現實。就像老祖宗所總結的“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尤其是現在農村里大量人員外出打工,一年中也就過年的時候聚一聚。平時基本不怎么聯系的,而這樣親情自然就慢慢淡了。所以,走親戚還是很有必要的,親戚之間只有常聯系,才會越走越親。對于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