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建國后,遠遁臺灣的蔣介石依然想要靠著鬼蜮伎倆反攻大陸。但是人民的國家,又怎能容下那些心懷鬼胎的魑魅魍魎?
在幾年的反特行動中,無數特務被抓落網,受到了正義的審判。但是卻有這么一個國民黨將軍,他在大陸足足潛伏了八年才落網,活了102歲,臨終時遺愿發人深思。
1946年2月10日7時重慶校場口,無數民主人士和群眾歡呼雀躍地涌入了這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的圓滿成功。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本應是歡慶的一幕,卻成了一場觸目驚心的血案現場。
在這場慶祝政治協商會議的大會上,大會總指揮、著名學者李公樸被特務圍毆,全身受傷出血。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馬寅初等60余人也被打傷,場面一度混亂不堪。
直到周恩來、馮玉祥趕到后,制造血案的特務才偷偷溜走。此次血案震驚中外,促成政治協商會議功成的馬歇爾怒不可遏,而中共領導也對如此鬧劇火冒三丈、氣憤無比,就連民主各界人士也對此行徑感嘆道:“嗜權而致如此下作,也就無藥可救了!”
但誰也想不到,制造這一切的竟然是昔日的抗日英雄,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貢獻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鄭蘊俠。
鄭蘊俠出生自家庭殷富的官宦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鄭蘊俠考入上海法學院法律系,后又考入第四期黃埔軍校,成為了“蔣校長”麾下的學生。
后續時間內,鄭蘊俠連續參與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的救國救民的正義性戰爭,甚至曾在1938年的臺兒莊血戰中堅守前線,沒有一步后退。
也正是在慘烈的臺兒莊戰役中,見識到了日寇殘暴行徑的鄭蘊俠滿懷仇恨地改寫了岳飛的《滿江紅》:“架長車踏破富士山缺。壯志饑餐倭奴肉,笑談渴飲東洋血”。
但良人終錯付,被打下了國民黨印跡、同時也是“校長”學生的鄭蘊俠終究沒有繼續行走在正義的道路上,而是成為了特務活動的幫兇乃至主犯。
前文提到的校場口血案就是由鄭蘊俠參與和指揮的。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后,鄭蘊俠依舊在蔣介石的指揮下組建了一支“東西山游擊縱隊”阻撓革命事業的發展,以圖給在臺灣休養生息,妄圖反攻大陸的蔣介石機會,但在解放軍的威懾下,這支隊伍很快就作鳥獸散。
而昔日抗日的英雄,今日反革命的仇寇鄭蘊俠,也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帶著自己的野心、不甘和怒火,蔣介石將國民黨的部隊、軍官和嫡系帶回了臺灣,并決定對重慶實施“焦土政策”。
水電廠、兵工廠、機場等大型建筑物被破壞的同時也影響了鄭蘊俠的逃亡生涯。彼時前往臺灣的航班只有三個,重慶的兩座機場被炸毀后,鄭蘊俠能乘坐的就只有成都的最后一個亡命航班。
但到達成都后的鄭蘊俠卻發現成都已經解放,航班自然也無從提起,不甘心的他只能在成都潛伏了下來,思考著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受過良好教育及專業訓練的鄭蘊俠有著超高的生存技能,所以他很快就思考好了下一步的對策:橫渡赤水河,前往云南越境金三角,投奔國民黨第三軍的殘部。
但新中國建立后,銀元過于扎眼,如果隨意使用肯定會暴露身份,鄭蘊俠只能利用銀元在黑市里換一些貨幣來作為路上的盤纏。
但他才剛將銀元換成逃亡中方便使用的人民幣,成都軍管會公安團就突襲了這處市場,他的貨幣也被收繳。賴于昔日的訓練,鄭蘊俠僥幸地逃脫了對特務的搜查,但他仍被拉回了收容所懲罰。
于是國民黨的將軍,反救軍第一軍少將鄭蘊俠就這么在收容所里小心翼翼地接受了八天的改造,才被放了出來繼續他的“逃跑大計”。
后續的時間里,鄭蘊俠輾轉騰挪,當過榨菜工、被土匪當過肥羊。他也曾癡心不死地繼續逃亡,但社會清明、人民歡居,又哪里有他逃亡的土壤呢?最終,走投無路的鄭蘊俠在1950年的時候化名劉正剛定居在貴州翟水縣。
這是一個理想的藏身地點,翟水縣人少貧窮,少與外界有聯系,當地人也熱情好客。任誰也想不到,一個皮膚黝黑、老實巴交的“劉正剛”,竟然是國民黨的高級將軍,中統的特務鄭蘊俠。
就這樣,鄭蘊俠在翟水縣潛伏了七年。在這七年里,他甚至通過自己的優良表現分到了房子、娶到了妻子,甚至被評上了“貧民”,受到了國家的扶持和幫助。
賴于他超強的生存技能,翟水縣的村民都沒有對他有過懷疑,甚至連他的枕邊人也不曾想到,一個鄉下的農民,竟然是國民黨的將軍。
直到1956年全國掀起的對私改造合作化,使得潛伏了七年的鄭蘊俠露出了馬腳。化名劉正剛的鄭蘊俠被派去學習,回來后在翟水縣的合作食堂當會計,算盤打得十分麻利,這無疑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懷疑,而從這個農村漢子嘴里蹦出來的一句成語“不翼而飛”更是加重了這份疑慮。
1957年,自知無法躲過懲罰的鄭蘊俠主動交代了情況,潛伏了八年的特務終于落網,而這也是最后一位落網的國軍將軍。
1958年12月22日,萬人公審大會中一審判處鄭蘊俠死刑,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終審判決中,死刑居然被改判為有期徒刑15年。
1975年12月,獲得了特赦的鄭蘊俠出獄,徹底洗脫了過去自己黑暗的歷史,重新站在了陽光下!在這幾十年中,鄭蘊俠積極悔改,并對自己過去的過錯悔之莫及。
2009年7月,這個活了102年,具有傳奇色彩的老者說出了自己最后的遺言:“只有一個心愿沒能實現,就是回校場口看看,想懺悔。”這是鄭蘊俠最后的遺愿,也是他對自己一生中犯下血案的深刻懺悔。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面臨著無數的抉擇,這些抉擇在當時很難判斷對錯,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世界的變遷,我們卻可以感覺到當時決定的對錯。
有的人繼續堅持,有的人迷途知返,有的人掩蓋過錯,好似他什么都沒發生。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沒有人能夠逃脫正義和法律的制裁!但法律也有容人之處,只要你真心悔改,就一定能迎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