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善的孩子通常都很討大人喜歡,可如果孩子過度友善,且經常感到抱歉和內疚,父母們就要警惕了,這其實是孩子焦慮的表現。
這樣的孩子,無論是不是有必要,都會頻繁地對別人表達歉意和友善,急切地想要取悅他人,卻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要說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長大以后,這類孩子也容易成為職場和人際關系中的“便利貼”,對誰都想討好,再過分的要求也沒辦法開口說不。
2、這種焦慮源自道德感給孩子帶來的壓力。
有些孩子天生就有比其他孩子更強的道德感,這類孩子如果再被嚴厲懲罰過,或是經常因父母期望過高無法達到,就有很可能產生過度的羞愧感和歉疚感。
3、適度的羞愧感和歉疚感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保證孩子不會走偏,并時刻提醒孩子,不要給自己和別人找麻煩,不要干壞事。這是健康的“恥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良心。
可如果這種恥感過于強烈,孩子就會經常遭受良心的折磨,讓孩子陷入情緒的困擾,也容易緊張。
他會經常擔心別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也總是害怕自己會說錯話、做錯事。
4、想要幫助孩子化解這種焦慮,父母需要經常耐心且專注地傾聽孩子,當孩子表達的時候,不要說教、不要給建議,也不要總想著控制他。
如果孩子不愿說,你需要反思的是,自己有沒有真的想要聽他說。
關鍵是,要讓孩子更關注自己的感受,慢慢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當孩子學會向內看時,過度取悅他人的焦慮才能得到緩解。
5、另一個重要的行動,就是讓孩子學會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所有的情緒都無所謂對錯,它們只會讓人高興或是讓人痛苦。
即便因為痛苦的情緒會導致孩子產生一些壞想法,也不代表他就是個壞孩子。他真正需要負責的是行為,而不是想法和念頭。
6、這樣的信念可以幫助孩子減輕“負罪感”,避免孩子因為不良情緒的產生而歸罪于自己,進而認為自己是個糟糕的壞孩子。
7、多關注孩子的優勢和長處,你的看見,能幫助這些優秀的特質更旺盛地生長,重要的是,這能使孩子獲得內在的自信。
擁有充分自信和能夠自我肯定的孩子,才不會通過“過度取悅他人”的方式來獲得價值感。
8、最后,別忘了,游戲也是幫助孩子緩解焦慮、建立自信的一個絕佳方式。
趁著周末,和孩子痛痛快快地打鬧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