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鑒君
張郃三國名將,最早在韓馥手下為官,后來又加入袁紹麾下,官渡之戰后袁紹被曹操打敗,張郃又降了曹操,并一直在曹魏浴血奮戰直到戰死。
縱觀《三國演義》中張郃的表現,我們會發現張郃在前期是個誰都打不過的角色,平庸里還透著點雞賊的感覺,怎么到了后期突然就成了頂尖武將一度成為魏國的頂梁柱了呢?
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感覺是有一定原因的,張郃單就武力值來說算是一流武將,畢竟人家在袁紹手下的時候就有了“河北四庭柱”的稱號了。
之所以誰都打不過是因為前期張郃面對的都是超一流武將,一流武將對上蜀漢的五虎上將這種級別豈有不敗之理?
而且張郃這個人打起架來比較圓滑,打不過就跑絕不逞強,本來就是降將給曹操打工,在領導面前表現兩下就足夠了,玩命這種事對張郃來說絕對是不存在的。
●《三國志.張郃傳》: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潼關之戰,打滿雞血的馬超先是懟的曹洪徐晃一臉灰,于禁上去也就頂了八九回合,輪到張郃時也就打個二十回合,估計張郃剛和馬超這個單挑狂魔交手幾回合時心里就已經有數了,自己絕對不是他的對手!硬抗?絕對不存在的,能在曹操面前表現表現賣賣力氣就已經夠了。
張郃是這么想的,但李通可不這么想,在曹洪、徐晃、于禁、張郃都敗下陣來的時候,表現欲望極強的他結果幾回合就被馬超一槍死。
自不量力,不會審時度勢的人下場一般都很慘,張郃一直深刻的銘記這個道理。
●《三國演義.五十八回》曹操背后于禁出迎。兩馬交戰,斗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于馬下。
闊別了馬超,在穰山之戰中張郃又迎來了趙云,高覽昔日與張郃同為“四庭柱”之一,可以說高覽有幾斤幾兩張郃是最清楚的,結果是被對方一槍刺死,面對這種情況張郃心里是崩潰的,或許還有點悲痛,也可能正是這股悲痛化為了力量支撐他比馬超那次多打了十回合。三十回合,夠了,不然還想咋滴,送死不成?
●《三國演義.三十一回》: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后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云也。玄德大喜。云縱馬挺槍,殺散后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邰。邰與云戰三十余合,撥馬敗走。
后來在漢中,張郃與徐晃遭遇趙云,想都沒想選擇直接走人。
徐晃與張郃一樣很會做人,碰到顏良打了幾十回合,遇上文丑杠了幾下,遇到受傷的關羽那是使出渾身力氣往死里打,打的關羽那是很沒脾氣…
有時張郃興致上來也會多打個幾十回合,比如和張飛在瓦口隘的那次,硬是和張飛打了三五十回合,這次可以說是張郃單挑生涯的閃光點,也拉低張飛單挑記錄的高光點。
●《三國演義.七十回》一將當先,攔住去路,睜圓環眼,聲如巨雷:乃張飛也。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
其實蜀漢的五虎上將中除了關羽,其余四虎都和張郃交過手,不過和黃忠的那次剛單挑了二十回合就被打斷了,不過以張郃的習慣或許那次他本打算打完這二十回合就準備撤退的。
綜合來看,張郃的武力并不平庸,相反他有著能和超一流武將硬抗的實力,但終究有懸殊,所以說不是張郃弱而是對手太強。
再加上張郃為人機敏靈活很會見機行事,所以才給人一種誰都打不過,跟誰打都會跑的感覺。
但是,這種情況在三國演義后期就發生了逆轉,比如在郭淮的嘴里張郃就一躍成了國家名將。
●《三國志.張郃傳》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黃忠在在定軍山斬夏侯淵,劉備確認為斬張郃比斬夏侯淵更重要,由此可見在在三國后期張郃在魏國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裴松之注三國志》魏略曰: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前期超一流的武將都已死去,張郃也是“多年媳婦熬成婆”。三國武將的排名自呂布之下當數張飛,張飛之后數趙云,趙云之死代表著三國前期乃至中期的超一流武將基本落幕,在此情況下已經無敵手的張郃自然處于三國武將的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