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于生活,現實生活中老年人在理財大軍中已占了一定的比重。再加上隨著各類互聯網理財的興起,很容易被各類真假難辨的信息所蒙蔽。那么,老年人到底該如何理財才更“穩妥”呢?
小浦的建議是,牢記“兩要,兩不要”。
一要“穩”
這里的“穩”指的是投資中盡量避免過高的風險,“穩”字當頭。因為客觀上來講,大多數老年人承受風險的能力是較弱的。因此,進行投資理財時,應優先考慮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風險的情況下,再去追求較高的收益。
TIPS:在投資理論中,有個資產配置的法則——“100法則”,供大家參考。該法則用來確定投資者風險產品占投資總資產中的投資比例,即一個人可以投資的高風險產品比例等于100減去你的年齡。例如一位70歲的老人,建議老人投資相對高風險的產品比例為:(100-70)%=30%,這個法則也較為形象地告訴老年人投資要穩健為主。
二要“分散”
老年人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要注意通過分散投資的方式,來降低理財過程中的風險。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即便是專業金融人士,也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的。
分散投資也稱為組合投資,是指資產配置時,要把有限的資金分配到不同的資產上,避免資金遭遇單一資產風險帶來的損失。具體選擇何種理財產品,如何進行資產配置,還需要根據自己的資金量、閑置期限、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來決定。
一不要輕信“高收益”
年化收益15%、甚至20%……類似這樣的高收益承諾,相信對不少老年人會形成相當的吸引力,同時也使得很多投資者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投資本身的風險而踏入陷阱。
事實上,一些高收益率的產品往往涉足高風險的投資,例如投資股票、外匯、期貨、期權等較為不適合老人的高風險投資領域。那是因為老人的應變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均較弱,因此在面對高收益產品的誘惑和高風險產品的考驗時,能否最終實現目標收益真的很難說。
總之,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老人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切勿輕信高收益的承諾。
二不要貪圖“小便宜”
在推介投資理財產品時,有些投資公司使用“免費”“贈品”等活動吸引投資者,有些老年人由于“貪便宜”心理作怪,覺得錯過了“贈品”不合算,就會忍不住購買,于是,貪小便宜的心理造成了老年人上當受騙的案例經常出現。
因此,對于老人理財來說,請不要貪圖在街邊、公園里陌生人派發的傳單或所謂免費派發的藥品、提供的身體檢查以及參觀等“小恩小惠”,要堅決予以拒絕,更不要留下家中的電話號碼,以防留下后患。同時也不要參加所謂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等活動,防止受其蒙騙,并時刻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的警示。
總結一下:老年人理財往往是為了更好地安度晚年,所以不要冒險,一切以本金安全為主。同時,也不要輕信“高收益”,更不要貪圖“小便宜”,盡量根據自身的資金需求、資金量大小、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較低風險的投資產品,以期收獲“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