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開展本項研究的意義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口老齡化是人類健康增進的結果,解決人口老齡化最關鍵問題就是解決健康問題。進入21世紀,人口老齡化、疾病與醫療模式轉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諸多致病危險因子迅速上升與廣泛流行,給全球醫療衛生體系帶來嚴重挑戰。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逐年遞增,老年人的健康狀態也因此受到普遍關注。
《中國衛生狀況公報》顯示,隨著我國對傳染病的有效控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人口老齡化給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帶來了巨大壓力,我國人口眾多,老齡化趨勢十分顯著,預計到2025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人將占總人口的12.7%。據統計,全國居民近80%死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成為威脅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種和死亡原因,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將會不斷加重。
由于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也隨之陡增,亞健康狀態已經是嚴重困擾人們生活的因素,擺脫疾病困擾,擺脫亞健康狀態、延緩衰老,追求健康快樂的生活,是當今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
當人類面臨人口老齡化、疾病、亞健康,并積極應對和解決由此而帶來的困擾時,抗衰老、保健醫學開始興起。
二、健康、長壽—人類永恒的追求
健康與長壽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理想目標,古今中外的傳說中曾有諸多長生不老的故事和傳說,諸如吃鮮桃等、服金丹之類的稀世珍寶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神奇傳說,,表達了人類對生命的珍惜心理和美好愿望。
實際上,生命的發生、發展和衰老、死亡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客觀規律,現代科學證實,衰老是人體在生存環境中,受外界環境中的各種因素作用導致組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的結果。
長生不老的愿望只能通過人類用科學的手段不懈的去探索才能實現。要真正讓人健康長壽,首先必須弄清楚人類生命發生、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研究清楚各種環境因素對對生命體的影響和作用,及生命體應付外界環境作用的機制,才有可能根據這些規律找到保健康、抗衰老的有效措施。
三、健康和衰老的評估
1. 健康標準
與疾病相對,健康是人體組織、器官機構完整,功能正常。表現為在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不感到虛弱。一個健康的人應具備以下衡量標準:
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工作和生活;
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任務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的變化;
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體重適當,體態勻稱,頭、臂、臀比例協調;
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牙齒整潔,無缺損,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
頭發光潔,無頭屑;
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
從以上各種情況來分析,健康更大程度地依賴于心理健康。大腦的健康,神經系統的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而神經系統的健康是建筑在心理健康的基礎上。良好的心態,豁達的性格,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健康的保障。
2. 亞健康
亞健康是處于健康與疾病這兩個終極階段之間的一種動態狀態,可能與健康或疾病重迭,或向其中一個方向移行。亞健康作為一種新的醫學概念的雖然提出只有十幾年的歷史,但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依據健康、疾病和亞健康的概念進行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有1/3以上的人群處于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這種狀態處理得當,則身體向健康轉化,反之則可能罹患疾病。因此,對亞健康狀態的研究,是現今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亞健康表現為:記憶力衰退,思維效率低下,對自己的健康擔心,注意力難以集中,用腦后有疲勞感,忍耐力下降,容易困倦,煩躁不安,多汗,活動后疲勞、疑病,健忘,易激動,易怒,壓抑感,失眠或嗜睡,或淺睡眠,四肢乏力,有不愉快感,目眩,頭暈頭痛,腰膝酸痛,抑郁,脫發,胃腸脹氣,消化不良,筋疲力盡感,便秘,性功能減退,面部褐斑等。在年齡的各個階段,其表現會有所不同,這些癥狀大多數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
3. 衰老的表現和評估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學工作者已對衰老的發生機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發現了一些衰老的基本規律和致老因素,但總體來講,我們對自身衰老的詳細機制知之甚少。衰老的機制或學說很多,其中包括自由基學說、免疫學說、細胞學說和基因學說等。在細胞水平的干細胞學說和在分子水平的端粒學說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新學說。(見表1)
四、解密人類衰老的因素
在人類從胚胎發育、生命誕生到發育、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中,無時不包含有人與生活環境及其它物質的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組織、器官的損傷和功能衰退。
在正常生理過程中,人體每天都有大量細胞死亡,同時伴有大量細胞的新生,以維持各種組織、器官機構的完整性和保證其功能處于正常狀態。如果細胞死亡與新生的平衡失調,死亡細胞增多或新生細胞減少,就會導致組織器官功能的減退、疾病發生,甚至死亡。
從解剖學的角度講,人體是由執行不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構成,而不同的組織和器官又由多種執行不同功能的細胞組成。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細胞的有序排列是人體結構的基礎。從功能的角度分析,不同的細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們組成了一個復雜的細胞社會,這個社會的成員處于一個不斷更新換代的動態變化過程中,每種類型細胞的數量與功能改變都可能影響整體平衡,導致疾病發生。
從更深層次研究,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功能都受所處微環境的控制,包括細胞與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和信號分子(激素、細胞因子)和其它理化因素之間等。
從遺傳基因的角度看,一個人體內所有類型細胞的遺傳基因的組成和結構完全一致,只是由于所處的環境和承擔的任務不同,顯示出不同的形態與功能。因此,遺傳基因是生命的基礎,只是在不同類型和不同功能的細胞中,發揮作用的基因不同,有的基因處于開放狀態,能夠傳錄并翻譯成活性蛋白,有的則處于關閉狀態,沒有發揮作用。
把遺傳基因、細胞、組織、器官和生命體聯系起來考慮,生命的發生、發展、疾病和衰老、死亡是多層次、復雜因素協調一致(正常)或失調(異常)的結果。
細胞是生命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細胞的數量、組成、功能、活性和排列方式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礎。細胞更新換代和發育、分化是生命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細胞是健康與衰老的研究重點。無論是疾病還是衰老都涉及細胞數量與功能的變化,從細胞的角度進行疾病治療和探討抗衰老措施是最佳途徑。無論是創傷、感染和代謝紊亂等疾病狀態及細胞變性、壞死、數量與功能改變等,還是自然衰老,同樣涉及細胞功能退化、活性降低的問題。
因此,有針對性地補充活性細胞或活化已有細胞的功能一定是抗衰老的理想措施。從理論上講,干細胞是各種組織細胞更新換代的種子細胞,從干細胞的角度進行抗衰老治療和機體保健一定是最有效的辦法,相信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衰老的新學說
衰老是人體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組織、器官功能退行性變化,表現為機體的功能活動能力進行性下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降低,體內代謝平衡失調,導致面色蒼老、皮膚松弛、皺紋增多、容易疲勞、腦力和體力勞動能力下降、性功能減退等一系列衰老癥狀。
盡管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學工作者已對衰老的發生機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發現了一些衰老的基本規律和致老因素,但總體來講,我們對自身衰老的詳細機制知之甚少。衰老的機制或學說很多,其中包括自由基學說、免疫學說、細胞學說和基因學說等。在細胞水平的干細胞學說和在分子水平的端粒學說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新學說。
1. 端粒學說
在基因水平,現代生物學研究發展,衰老與端粒酶基因有關。1966年,美國科學家海弗利克發現,細胞分裂次數是有限的。于是猜測細胞內有一個限制細胞分裂次數的“鐘”,他后來通過細胞核移植實驗發現,這種鐘在細胞核的染色體上。
現在已經知道決定細胞衰老的“生物鐘”就是染色體兩端的端粒DNA,它可隨著細胞有絲分裂而縮短。端粒到底是不是決定細胞衰老的“生物鐘”,實驗是最好的驗證辦法。如果端??s短是細胞衰老的決定因素,那么只要端粒得到修復,各種衰老的伴生現象就不攻自破。
生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防御系統,衰老使防御系統減弱,例如線粒體DNA的突變在年輕人是不會積累的,因為在細胞水平上,突變的線粒體DNA可以更新,例如,異?;蚴〉木€粒體會被溶酶體識別吞食;在個體水平上,細胞核DNA突變的細胞株產生和被清除,所以染色體DNA損傷的細胞在不衰老的個體中是不會積累的。
體外實驗也發現,細胞每分裂一次,DNA的端粒序列便縮短一段,端粒序列是保持DNA功能穩定的結構。因此,用這種技術培養的器官有可能比原有器官更老。不過有跡象表明,今后數年有可能找到防止DNA端粒序列縮短的辦法;另外,干細胞內積累的體細胞突變還無法消除。
由于個體在生存空間,受到電離輻射、有害化學物質、病毒和細胞自身代謝所產生的自由基的侵襲,以及DNA的復制和轉錄的影響,個體細胞的DNA都會發生突變,并且突變的積累會越來越多,這樣培養出的器官能否發揮去衰老作用的前景就變得很不明確。也就是,今后的研究方向還應該使之符合第二個前提,即如何向更年輕方向深入。
2. 細胞學說
在細胞水平上,認為衰老是由于新生的細胞的數量少于死亡細胞的數量所致。導致這一結果的關鍵因素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各種組織器官中負責細胞更新換代的種子—干細胞資源萎縮枯竭或長期處于休眠狀態。
最新科學研究表明,干細胞不僅是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本單位,也是組織、器官生長的基本單位,同時更是創傷、疾病損傷和衰老退行性變時機體再生和修復的基本單位。干細胞的再生修復機制是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
干細胞與衰老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髓和皮膚干細胞的數量減少、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降低,這種現象可能是衰老的普遍現象。
衰老以細胞再生能力下降、組織器官功能減退為特征。人體是由大約1800萬個不同生理特性的細胞組成的“細胞社會”。每天都有1%~2%的細胞死亡,同時每天也有1%~2%的細胞新生。而干細胞就是這個“細胞社會”的母親。隨著個體生命的生長、成熟,體內各種成體干細胞逐步減少,甚至在某些組織、器官中完全消失。體內的干細胞干癟后,它就不能再制造新細胞,細胞的新陳代謝機能也就減弱,衰老細胞越來越多,機體就變老了,直至死亡。
所以,各種成體干細胞是維持機體器官生長和新陳代謝的動力,同時也是機體修復衰老退行性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物單位,是決定生命衰老的關鍵因素。
人成長發育進入青年期后,機體內各種成體干細胞的數量急劇減少,與其它細胞的比例降低至十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左右。其原因是部分成體干細胞在體內外環境的壓力下凋亡:一部分成體干細胞在機體生長時被消耗,而另一部分成體干細胞在基因調控下慢慢進入一種功能休眠狀態,各種成體干細胞數量減少和進入功能休眠狀態從而導致機體損傷和衰老時的再造和修復功能減弱。
六、干細胞研究期待突破抗衰老新課題
1999年,美國《科學》雜志將干細胞研究評為世界十大科學成就之首。自此,干細胞領域持續成為國內外醫學和生物學研究的熱點。機體衰老是細胞衰老的最終結果,同時衰老也是干細胞和機體細胞數量不足的表現。干細胞作為所有細胞的來源具有可復制性,由此成為抗衰老醫學研究的新支點,更多的人期望抗衰老醫學在干細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在干細胞技術帶動下,包括抗衰老在內的許多領域都有望在臨床應用和市場運行中實現產業化。目前我國成體干細胞研究的一些領域才開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遠沒有達到產業化的水平。
目前我國在成體干細胞研究與應用等方面保持有一定優勢,如資源優勢,干細胞來源比較充足,未來市場有一定保障,同時還有積累頗豐的研究成果、寬闊的技術平臺、相對寬松的政策、豐富的臨床類動物模型等。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干細胞技術在抗衰老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將大有可為。
抗衰老醫學是建立在現代先進醫學科學技術基礎上,致力于能提前診斷、預防、治療或延緩由衰老引起的機體功能紊亂、功能失調和各種疾病的一門醫學???,是通過應用高新科研成果延長人類的預期健康壽命乃至返老還童的一種全方位的保健模式。它與其他醫學學科一樣,抗衰老醫學也是以健全可靠的醫學護理為基礎的。
現代科學證實,衰老是人體在生存環境中,受外界環境中的各種因素作用導致組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的結果。長生不老的愿望只能通過人類去探索才能實現。要真正讓人健康長壽,首先必須弄清楚人類生命發生、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研究清楚各種環境因素對生命體應付外界環境作用的機制,才有可能根據這些規律找到保健康、抗衰老的有效措施。既然衰老是一種規律,而不是定律,那么形成這一規律的本質一定是有因可尋的生物學現象,因此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弄清楚這一規律的本質,就能按這一規律去設計出使人返老還童和長生不老的方法。
七、 干細胞抗衰老保健的機理
大自然中許多單細胞的動物,如變形蟲,在條件適宜下,依靠蟲體分裂繁殖,可用生不死,生殖細胞和癌細胞也可長生不老;多細胞的水母類、海鞘類、扁形動物三腸類等眾多的低等動物,經長時間饑餓后,就做反向生長發育,發生實質性的返老還童。
征服衰老與長生不老決不違背什么自然的規律,人的衰老是可征服的,只是人體衰老機理更加復雜一些。既然衰老的重要原因是干細胞數量減少或活性降低,設法增加其數量,提高干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活化體內休眠的干細胞必然是有效方法。為此,通過藥物或物理、化學方法提高干細胞的生物活性,或者移植增加干細胞的數量,可以提高整體的細胞再生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返老還童的效果。
喚醒純化功能休眠的成體干細胞,恢復其再造和修復功能能產生下列功效:再造機體退行器官組織結構,修復機體亞健康亞臨床狀態,再生機體器官和系統功能,維持機體青春活力,延緩機體衰老進程,維護身體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2007年,英國科學家Anastasia 在Nature雜志上撰文指出:成體干細胞對人體自我修復和組織再生至關重要,成體干細胞的減少是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這一發現對于人類理解衰老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近年干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蓬勃發展的原因。
醫學研究表明,各種不同組織的成體干細胞存在于人的各種不同組織中,如造血干細胞、肝臟干細胞、成纖維干細胞、神經干細胞等,只有大約5%處于活性狀態,其中大部分約 95%都處于休眠狀態或沉睡狀態,伴隨著人類機體的衰竭死亡而死亡消失。
如何在人類生命存在的主要時期充分激活利用這大部分處于休眠狀態下的各種細胞群,讓其充分分化以代替原有逐漸衰退和代謝逐漸減慢的各種組織細胞,以達到組織器官的更新,組織器官功能的恢復,是干細胞和再生醫學一直關注的課題。
研究表明,干細胞因子、干細胞生長因子能激活機體整體上處于休眠狀態下的各種干細胞群,以替代更新原有的因衰老或病理性等因素所造成組織細胞的衰退和老化,達到組織器官功能的恢復,增強組織器官的活性和原有的抗耐受力,改善因衰老等因素所造成的細胞與細胞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信息傳遞,增強和加快各組織細胞的新老更替等作用。
美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已成功地從克隆干細胞中提取出胚源細胞分化因子,神經細胞生長因子、胚胎活體細胞表皮生長因子、分子氧細胞及免疫因子誘導生成劑等活性成份,用于逆轉人體衰老、提高免疫力、調節體內微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激活人體休眠細胞和提高人體各種機能,使人青春長駐。
在實驗室和臨床中,有更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干細胞在抗衰老中功能的肯定。研究人員采用D-半乳糖連續數周皮下注射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并于模型建成后給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檢測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前后衰老相關指標。結果表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能改善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衰老相關指標,提示具有抗衰老作用。在干細胞的臨床應用技術推廣過程中發現,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其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時,患者的白發、皺紋減少,皮膚變滋潤的現象。
因此,移植和補充干細胞,意味著不斷增加人體各種器官、組織的再造和修復所需的最基本的材料,長期保持生命的巨大活力,能夠起到改善亞健康狀態,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干細胞治療后,發現衰老小鼠的肝組織和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全血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明顯減低,丙二醛MDA含量明顯增加。干細胞治療后,顯示有抑制SOD及GSH-Px活性減低及降低MDA含量增加的作用。說明干細胞可明顯干預D-半乳糖所致的衰老小鼠的氧自由基應激損傷,降低脂質過氧化MDA的水平,提高機體的SOD及GSH-Px的抗氧化活性,對SOD、GSH-Px及MDA的活性和代謝發揮明顯的調節作用,進而證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能改善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衰老相關指標,提示干細胞具有抗衰老作用。
衰老是全身系統性組織、器官功能退化,因此,抗衰老的策略也應考慮從整體水平改善功能。干細胞抗衰老保健與疾病治療不同,干細胞用于特定疾病治療是通過細胞移植手段將細胞移植到病變組織中,用以修復或再生相應組織器官的結構與功能,比如把干細胞移植到胰腺組織治療糖尿病,移植到骨髓損傷部位治療截癱,移植到皮膚治療皮膚燒(創)傷等。干細胞抗衰老保健通常是設法讓干細胞進入全身各組織,系統性提高全身細胞的更新換代能力和活性,全面改善組織、器官功能,明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從理論上分析,通過輸入干細胞或活化體內處于休眠狀態的干細胞,使細胞更新速度加快,組織器官功能年輕化,物質代謝功能加強,受治療者應在精神狀態、容貌和體力等方面得到改觀。
通過大量的臨床資料分析,顯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進行干細胞移植以后,人的整體形態和生理功能上明顯不再顯現衰老跡象,機體均向年輕健康狀態發展,可以呈現出年輕4-5歲時候的狀態。在接受干細胞移植后,首先改善的是睡眠和飲食等方面;疲勞感明顯減低;機體的免疫力提高;人體明顯感到精力充沛,體力和記憶力增強。由于干細胞能使皮下組織變得充盈,并能提高細胞更新換代的能力,所以皮膚皺紋和色素沉著也會逐漸減少。隨著身體各種機能的逐步改善,人的心情也會變的舒暢。因此可以看出,移植干細胞通過恢復身體內細胞的穩態更新,從整體上綜合改善身體機能,使人保持健康的狀態,從而提高生命質量,延長生命。
八、干細胞移植對各系統的影響
1.干細胞再生大腦新神經細胞改善腦功能
估計人在進入成年后,腦神經細胞逐漸減少,25歲以后年減少約0.8%,到70歲時腦神經細胞只剩下55%。老年人往往由于腦神經細胞數量減少,功能退化,表現為記憶力、認知力減退,智力衰退,失眠,老年性癡呆等。在自然狀態下,腦神經細胞死亡后,再生能力較差,神經系統的衰老是進行性的,不可逆的。
研究發現干細胞能分化形成新的神經細胞,給神經系統疾病、損傷和衰老的治療帶來了希望。國際上有人利用干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一定效果,應用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腦中風、腦損傷、脊髓損傷等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一定進展。
最近也有研究發現,靜脈移植的自體干細胞能通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不僅能對因衰老引起的大腦神經退行性變、大腦微梗死和微出血進行再造性修復,而且也能再造性修復硬化的腦血管,使大腦神經結構維持正常化、年輕化。已有報道,應用自體干細胞保健治療多名腦萎縮合并老年性癡呆癥患者取得顯著療效。
治療結果顯示,自體干細胞能有效分化形成新的神經細胞, 再造大腦神經組織結構。而且,治療前后的腦血管造影對比顯示,移植的自體干細胞還能再生性形成新的腦微血管,提高和改善腦組織的血液供應,提高腦組織供氧和營養供應水平,這對大腦神經細胞衰老變性的預防和治療有重大意義。
治療觀察還發現,干細胞保健治療后,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記憶力和智力有明顯的提高和恢復,療效持久、穩定。
2.干細胞治療全面改善新陳代謝功能
新陳代謝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通過新陳代謝,機體不斷吸收外界營養和能量進行物質分解、利用與更新,為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各種新陳代謝和能量轉化都是在細胞內進行的,因此細胞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
干細胞是成人各種細胞更新的來源、組織、器官的各種成體干細胞的質和量決定新陳代謝的功能和水平。干細胞對新陳代謝有重要的調節功能。研究統計證明,干細胞保健治療能提高機體對各種脂蛋白的代謝功能,能有效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濃度。膽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最有害的物質。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常見于體重超重和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人患心臟病的危險尤其高,并且加速心臟病的進程。
干細胞保健治療能顯著提高機體糖代謝功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能提高機體能量的供給和消耗平衡功能,有效降低體重,結合體育鍛煉能達到減肥效果。干細胞保健治療具有能夠減少血脂、降低血糖和減肥的功效,對心血管病、肥胖和糖尿病的防治有著重大價值。
3.干細胞再造皮膚活力和恢復容顏
健康的皮膚光滑而富有彈性,新陳代謝功能旺盛。新生皮膚細胞來源于皮膚基礎層的皮膚干細胞。毛發的健康生長也有賴于毛囊里的毛發干細胞。重要的是血液干細胞是毛發干細胞和皮膚干細胞的重要來源。
干細胞是再造和恢復美麗容顏的根本細胞。因此,干細胞保健有顯著的美容美膚和美發效果:能使松弛下墜的皮膚光滑收緊,恢復皮膚彈性,減少皮膚皺紋和色素沉著。經統計發現,有相當多的保健者出現白發變黑發的現象。
干細胞保健獲得的美容效果,不僅是皮膚毛發得到再造的效果,更是機體多器官、多系統獲得再造修復、整體功能改善的外在表現。
4.干細胞保健改善免疫功能
免疫是人體抵抗疾病,尤其是清除進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和監控、殺滅腫瘤細胞的關鍵因素,免疫細胞通過產生特異性抗體中和病原微生物(如病毒),將進入人體的各種致病生物排出體外,同時還有殺傷性細胞可以直接殺滅致病生物和腫瘤細胞,維持身體健康。
注射疫苗預防疾病,就是利用致病生物的抗原成分刺激人體產生對特定生物具有中和作用的抗體或免疫殺傷細胞,當有相應病原生物進入人體時,免疫細胞即可發揮特異性免疫反應。
因此,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衛部隊,免疫細胞則是這個防衛部隊中的戰斗員。免疫系統這一防衛系統的功能正常與否,直接關系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老年人由于免疫細胞減少,免疫細胞活性降低,抗病能力下降,因而容易發生腫瘤和其它疾病。
干細胞可以提高免疫功能的直接證據是在進行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時,通常要通過放射或化學處理的辦法,先將病人的骨髓細胞摧毀,然后移植進正常的干細胞。外源性干細胞植入成活后可以重新建立病人的造血免疫功能,恢復病人的正常免疫功能。最近還用于干細胞移植治療免疫缺陷性疾病、艾滋病和實體腫瘤等,其機制就是恢復或提高人體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消除外來致病因素和腫瘤等。
免疫功能衰退是衰老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干細胞移植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因此,可以斷定干細胞治療是維護老年人身體健康和抗衰老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5.干細胞治療改善性功能
干細胞是再造和恢復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的源泉細胞。干細胞在修復全身各器官老化變性的同時,也顯著地再生性修復生殖系統的衰老退化,恢復和加強男性性功能。自體干細胞保健治療能使絕大多數男性的性功能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勃起有力,堅挺持久,性欲、性頻率和性生活滿意程度都有明顯提高。
自體干細胞修復生殖系統衰老退化、恢復功能的效果與代替性使用男性激素和偉哥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可以長期性恢復期結構與功能。性功能的改善與提高與自體干細胞保健再造生殖系統結構以及機體整體的年輕化和活力增強有關,是恢復性功能的健康和理想的保健方法。
男性衰老時常伴有前列腺肥大,影響排尿和性功能。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證據,但從理論分析,自體干細胞保健治療也可能有效修復男性衰老退化變性引起的前列腺肥大。
6. 再造性修復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由多個器官組成,各具其特定功能。消化系統,尤其胃腸道同樣存在細胞死亡與新生的動態平衡。與其它組織器官一樣,消化系統的細胞更新依賴于干細胞的增殖與分化。隨著年齡的老化或疾病的發生,消化器官的干細胞減少或受到破壞,消化器官出現結構退化萎縮,胃腸道運動和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及蛋白合成能力降低,胃腸道和胰腺各種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下降。消化系統衰老常導致食欲差、腹脹、消化吸收不良和營養吸收差、便秘。
干細胞移植能顯著提高胃腸功能和肝膽代謝能力。干細胞移植后消化和吸收功能恢復良好,食欲好,中老年人常見的腹脹、便秘現象消失。干細胞移植有益于胃腸炎性疾病的治療,促進胃腸損傷的修復。
七、干細胞移植抗衰老技術
(一).干細胞移植的抗衰老和保健的技術特點
1. 干細胞能對多器官、多系統的老化退行性變進行再生性再造性修復,使其結構和功能正?;?、年輕化,整體性恢復健康與活動,是一種全身性系統性治療方法。
2. 利用體外擴增和活化后的自體干細胞移植進行抗衰老保健,不僅安全、可靠,而且無倫理爭論和任何毒副作用。
3. 干細胞移植可以達到美容、美發、美膚的效果,這是干細胞保健產生的機體整體年輕化的健康體現,與一般的藥物美容、外部美容在原理上有本質不同。藥物美容和外部美容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臨時措施。
4. 自體組織來源的干細胞或通過治療性克隆獲得的自體胚胎干細胞進行抗衰老保健,不會產生異體或異種移植那樣的免疫排斥反應,也不存在異體干細胞移植帶來的各種傳染病等潛在危險。
5. 如果治療性克隆技術發展成熟或可以在體外大量分離、培養、擴增自體干細胞,國家和社會就沒有必要去投入巨額資金建立各種異體干細胞庫、臍帶血干細胞庫、骨髓庫或自體干細胞生命庫(即所謂的生命銀行)等。因為人的一生中都貫穿有干細胞的存在,可以隨時應用自己的干細胞再創自己的生命奇跡。
(二).自體干細胞移植抗衰老保健的適應人群
從干細胞的生物學的特性和人類衰老的細胞學機制分析,干細胞移植有助于維持所有老年人的組織細胞再生,提高衰老死亡細胞的更新水平,在整體水平上加強組織、器官功能。因此,干細胞移植適用于所有老年人群。這里特別強調以下人群的干細胞抗衰老保健意義。
1. 身體機能退化和衰老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輕微疾病的老年人。
2. 手術、腫瘤化療和放療后造血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身體虛弱的人群。
3. 高血壓、高血脂癥、脂肪肝、高粘血癥、動脈硬化和肥胖患者等人群,心臟病、腦中風和糖尿病高危人群。
4. 性功能低下或性功能減退的人群。
5. 所有處于“亞健康”的人群。
(三).干細胞抗衰老保健的技術路線
體內干細胞的數量和生物活性與人體的各種生理和病理性改變密切相關。研究發現,老年人的干細胞的數量減少,增殖和分化能力下降。骨髓干細胞功能下降可能引起造血免疫功能不足,皮膚干細胞減少可能導致皮膚細胞更新緩慢,皮膚皺縮等。設法促進干細胞增殖,增加體內干細胞的數量或提供干細胞的生物活性,是抗衰老的有效措施,也是醫學美容的重要方面。
1. 干細胞動員
干細胞在生理情況下處于靜止狀態,只有在接收動員信號后才啟動其自我更新和分化機制,更新衰老死亡細胞和修復損傷組織。
體內干細胞如何動員并啟動增殖分化的詳細機制并不十分清楚,但已經觀察到在組織損傷時肌肉、皮膚、肝臟等組織中的干細胞增殖分化。目前還發現某些細胞因子可以動員干細胞進入增殖和分化狀態。比如最早期進行干細胞移植的方法是抽取骨髓移植,而現代方法多采用給供者注射一種叫做巨粒細胞集落因子的蛋白質,使骨髓中的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液中,然后用干細胞自動分離機從血液中直接獲得純化造血干細胞進行移植。
脂肪干細胞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取材方便,易培養,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
2. 干細胞移植
用于保健治療的干細胞可以來源于異體或自體,可以是胚胎干細胞或自體組織中的成體干細胞。從分化潛能上講,越早期的干細胞,其分化功能越強,移植后更新組織細胞的效率越高。
但到目前為止,異體干細胞移植存在來源困難、免疫排斥問題,尤其免疫排斥將是很長時間內難以跨越的障礙。胚胎干細胞是比較原始的未分化細胞,可以向所有組織類型的成熟細胞分化,應用潛能最大,但目前尚存在許多理論和技術問題,真正用于人體還有一段時間。
自體干細胞,尤其是骨髓、脂肪來源的干細胞具有自體資源自己利用、取材容易、含量豐富、操作性和可行性強等優勢,是目前抗衰老保健治療的首選材料。
干細胞抗衰老保健治療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干細胞動員、體內活化與誘導、干細胞輸注等。
3.干細胞活化
干細胞活化的策略是通過輸注自體干細胞,自體干細胞警惕外增殖培養后,數量龐大,輸入體內的干細胞可以產生大量的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可以激活體內處于靜止、休眠狀態的成體干細胞,使其煥發活力,起到更新、修復受損、衰老器官和組織的作用。也可以給予機體某些活化因子,動員和活化體內處于休眠狀態的干細胞或移植進入人體的干細胞,提高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
最近幾年,已有較多涉及干細胞動員與活化的研究,但真正的高效干細胞活化因子較少。有報道認為,干細胞活化因子有以下五大抗衰老功能:
能夠促進和活化皮膚干細胞的再生和分化,增加深層皮膚細胞的數量,進而有效地促進各種皮膚細胞的新生。
促進皮膚表皮細胞活躍,從而加快向表層遷移的速度。
增加皮膚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合成,進一步增加皮膚成纖維細胞合成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的能力,從而穩定皮膚結構和框架的功能。
增強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
修復損傷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