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6點56分,隨著滿載著3萬噸煤炭的55001次試驗列車安全駛入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村南站,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大秦鐵路組織實施的牽引重量3萬噸重載列車運行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鐵路重載運輸發(fā)展新的里程碑,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掌握3萬噸鐵路重載技術的國家之一。
作為我國西煤東運的主要通道之一,大秦鐵路承擔著中國鐵路近五分之一的煤運量。除煤炭運輸外,大秦線還擔當了焦炭、水泥、非金屬礦及鋼鐵、木材、金屬礦石等貨物的運輸,是世界上年運量最大的鐵路線,為緩解我國煤炭等物資運輸緊張狀況做出了突出貢獻。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認為,“中國是一個處于工業(yè)化中期正在‘爬坡’的國家,大力發(fā)展鐵路特別是重載鐵路,將促成物資的大交換、大交流,將對推動產業(yè)結構升級產生深遠影響。”
大秦鐵路
雖然自2004年起鐵道部對大秦鐵路持續(xù)實施擴能技術改造,并大量開行1萬噸和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全線運量也逐年大幅度提高,但依舊無法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為做好大秦鐵路運輸增量技術儲備并為未來增加運輸量做準備,牽引重量3萬噸級重載列車的運輸試驗也隨之浮出水面。
重載列車運輸有著載重高、自重輕、運輸效率高等優(yōu)點,而且我國已經有了豐富的2萬噸級重載列車的運行經驗,本次試驗的3萬噸列車是在2萬噸列車基礎上試驗展開。但隨著列車載重和編組長度的上升和增加,這也對橋梁、鐵路線路的承受能力、列車的牽引編組和同步操作方法,以及司機的操作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考驗。由于大秦鐵路有兩處長達四五十公里的陡峭下坡道,因此這也對列車的制動能力和運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次重載列車的試驗也正是以對機車的牽引方式進行探索性試驗研究為重點,并對3萬噸列車的綜合性能進行系統(tǒng)測試,監(jiān)測試驗列車正常運行工況下的安全性,以評估列車運行品質。
試驗中的3萬噸重載列車
據了解,3萬噸重載列車實驗內容共分為靜態(tài)試驗和運行試驗兩部分,3月13日至20日,列車在北同蒲線袁樹林站成功進行了靜態(tài)試驗。4月2日的運行試驗列車編號為55001次,由4臺“和諧”號HXD1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牽引,總編組達320輛,列車總長3971米,滿載了3萬噸煤炭。試驗列車于4月2日6時31分由山西省朔州市北同蒲線袁樹林站始發(fā)。經過12小時25分、738.4公里的運行,于當日18時56分安全順利到達終點站秦皇島市大秦線柳村南站。
列車駛過天馬山隧道
隨著3萬噸重載列車運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鐵路重載列車牽引重量從2萬噸到3萬噸的跨躍,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僅有幾個掌握3萬噸鐵路重載技術的國家之一,這是我國鐵路重載技術創(chuàng)新的重大突破。這次試驗的成功實施,不僅對提高鐵路運輸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鐵路運輸需求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而且推動了我國鐵路重載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促進鐵路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