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義)”是“儀(儀)”的本字。義,甲骨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儀,度也。從人,義聲。
附二 白話版《說文解字》:
儀,法度。字形采用“人”作邊旁,采用“義”作聲旁。
我評引申線索:
網(wǎng)友總評: 0分
我評詞匯分類:
網(wǎng)友總評: 0分
①本義,名詞:按程序進行的、有象征意義的場面、程序。 儀式 儀仗 儀仗隊 / 禮儀 司儀
義,已之威儀也。——《說文》
儀,度也。——《說文》
置此以為法,立此以為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譬之猶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國語》
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楚辭》
上者,下之儀也。——《荀子》
②名詞:正規(guī)的著裝,整裝過的外表。 儀表 儀容 儀態(tài) 儀表堂堂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詩 · 大雅》
禮儀卒度。——《詩 · 小雅 · 楚茨》
肄儀為位。——《周禮 · 春官 · 小宗伯》
十六知禮儀。——《玉臺新詠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③動詞:傾心,羨慕。心儀 心儀已久
④名詞:按 一定程序操作的設(shè)備。 儀表 儀器 / 地動儀 候天儀
義,義=羊(羊,祥,吉兆)+我(我,武器,代表戰(zhàn)爭)。造字本義:出征前的隆重儀式,祭祀占卜,預測戰(zhàn)爭兇吉;如果神靈顯示吉兆,則表明戰(zhàn)爭是仁道、公正的,為神靈福佑的。
金文義承續(xù)甲骨文字形。“義”的“儀式”本義消失后,篆文儀再加“人”乂 另造“儀”,表示程式嚴格的典禮。俗體楷書儀以乂代義,乂表示殺戮,乂加一點,表示公正順天的戰(zhàn)爭。
儀,度也。——《說文》。徐鍇系傳:“度,法度也。”
儀,度也。度,法制也。毛傳曰。儀,善也。又曰。儀,宜也。又曰。儀,匹也。其義相引伸。
【儀儀】(yí)
“儀”,繁體為“儀”。形聲字,從人,義聲。
“儀”從“人”表示與人的行為、動作、規(guī)范小篆有關(guān);“義”為義舉、義行,為合乎正義的道理或符合倫理的言行。“儀”表示人舉止得體。《集韻·廣韻》:“儀,容也。”本義為人的姿容、舉止、風度、儀表等,如儀容、儀態(tài)、儀采、威儀。“人”“義”為“儀”,又表明人是按照合乎正義的規(guī)范而行事,故而“儀”為有規(guī)矩、有法度。
《說文·人部》:“儀,度也。”本義為法制、制度之意。“儀”是人設(shè)立了一定的禮義規(guī)范并要求自己遵章守規(guī)。“儀”引申指按程序進行的禮節(jié),如禮儀、儀式、儀仗、司儀。“儀”由此意繼而引申指行禮用的禮物,如賀儀。
簡化字“儀”從義。“義”為正義、義舉、深明大義,是正確、標準的行為。“儀”從義,意為人遵照一定的標準、規(guī)范規(guī)定自己的舉止:儀表整潔,儀容端莊,儀式規(guī)范。
40條教養(yǎng)禮儀
品德篇
1、懂得愛,知道什么是表達愛的正確方式,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善待人。
2、常常心懷感恩,傳達感恩時要具體。例如吃到別人給的點心,不止一句“謝謝”,記得傳達“這個味道很好”這樣的具體感受,會讓對方感到你的感謝不是一句客套。
3、越小的承諾,越要信守。“那本書我借你”“下次一起吃飯”,這些脫口而出的話都是小小的約定,信守則會給對方留下真誠、守信的好印象。
4、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不麻煩別人,麻煩別人的事,要積極道謝、不強人所難。
5、凡事提前10分鐘。不僅是提前時間,以防意外,更是提前整理好心情,進入狀態(tài)。
6、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由衷地贊美他人,要向身邊優(yōu)秀的人多學習。
7、善于傾聽別人的聲音。對于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或不足,要虛心接受,虛心請教,及時改正。
8、想要得到別人的幫助,請學會先付出。哪怕只是單純的問候和笑臉,先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人際交往的實質(zhì)是交換與互惠。
9、遇到麻煩先想解決辦法,不要只知道抱怨。過度抱怨只會把你本該用來解決問題的能量消耗殆盡,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焦慮上,不如行動起來。
10、有禮貌地對待所有人。無論是上司、長輩、餐館服務(wù)員或是路邊的拾荒者。
社交篇
11、說話要注意用詞。多用“請”、“謝謝”、“對不起”的詞語。
12、接打電話有禮貌。要說“你好”,話說完畢,要說“再見”。
13、大人交談或打電話時保持安靜。不要大喊大叫,不要隨意打斷。
14、跟長輩或不熟悉的人交流不要害羞,但也不能放肆。說話之前,記得先說“打擾了”或叫出尊稱。
15、主動幫忙,樂于助人。看到父母、老師、鄰居等忙碌的時候,可以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16、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不要對別人頤指氣使,請人幫忙要謙和有禮。
17、建立與他人的界限。自己的東西合理支配,別人的東西不隨便拿;借了別人的東西要好好愛惜,及時歸還。
18、注意餐桌禮儀,不要敲打碗筷。盡量不發(fā)出聲音,不要用筷子隨意攪桌上的菜。
19、別人喜歡的東西,不做負面評價。你的品味再好那也是你的,不隨意評論別人喜歡的東西,是最起碼的社交禮儀。
20、不在背后說人壞話。不議論是非,不隨便評價別人,學會尊重別人的不同。
21、去別人家做客,要表達贊美和感謝。例如不管飯菜是否合自己口味,都要發(fā)出真誠的贊美,以示尊重。
22、到別人家做客要守規(guī)矩。不要不問自取,不要亂摸亂碰亂走,不要不脫鞋就跳到床上沙發(fā)上。
23、進房間前先敲門。得到房間主人的同意后再進入;若身后還有人,應(yīng)注意幫后面的人把門開著。
24、不要故意窺探他人隱私。未經(jīng)允許,勿翻看他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物品。
25、看到自己喜歡的物品不要隨意亂動。未經(jīng)允許,切忌順手拿走任何別人的物品,更不要糾纏著別人要東西。
戶外篇
26、帶孩子去電影院勿影響別人觀影。在觀影時別讓孩子的吵少鬧影響到他人觀影。這點真的很重要。
2、養(yǎng)成收拾自己垃圾的習慣。無論是在家,還是在餐館就餐,要盡量將食物殘渣收拾到碟子里,便于他人整理。
28、乘坐扶手電梯時自覺靠右,留出一條道。自覺給快速通行的人讓開左側(cè)通道,為他人提供便利。
29、不要霸占公共物品。比如玩公共玩具時,不要自己霸占著不讓別人玩。
30、多人聚餐時,點餐要考慮別人的需要。不能只顧著點自己喜歡吃的。
31、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尖叫、四處亂跑。不要亂扔垃圾、亂吐口水,更不能隨地大小便。
32乘坐交通工具不打擾秩序。不要吵少鬧,不要踏前面的椅背,不要把腿伸到過道里,切忌打擾別人。
33坐地鐵或電梯時懂得排隊謙讓。先下后上;坐扶梯時,站在右側(cè);排隊時,不擠不搶。
34、外出時備些小東西,以備自己或他人不時之需。創(chuàng)口貼,衛(wèi)生紙,小零食,垃圾袋…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拿出來,是很貼心的舉動。
35觀看演出時,保持安靜,尊重演出人員。
36、尊重任何職業(yè)。尊重每一個認真努力的工作人員。
37、不要對別人的外表品頭論足。不要在背后說人壞話,更不要嘲笑他人。
38、穿衣,清潔感與合身、以及配合場合比好看更重要。手不插入口袋,儀態(tài)比穿什么衣服更重要。
39、遇到陌生人問話,既要謙和有禮,又要保持警惕。尤其不要泄露個人信息,更不能跟著陌生人走。
40、知錯就改。在公共場合不要礙于面子,就對哭鬧的孩子選擇妥協(xié),應(yīng)該及時教育,并讓孩子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