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web2.0--用戶體驗型的網絡服務 - 曾登高

Web 2.0是什么?

有家網站就叫what‘s web 2.0。不過,那里并不能回答你,他只是一個社區,討論Web2.0的商業、技術和研究。

Wikipedia中關于web2.0的描述也是模糊的。keso說道:“Web 2.0不過是一種從現象中抽象出來的概念”,是什么概念,他也沒有說。正是大家都不知道這個概念,所以每個人對Web2.0的理解不同。老冒認為是一些老技術的融合來騙取VC的、周天舒認為“Web 2.0則是以人為中心互聯網”。這種局面正如建碩提到的,Web 2.0是一個行業術語,大部份人認為Web 2.0=RSS + Blog + SNS + (任何新的網絡名詞)...

這不是讓人迷惑了嗎?是不是所有新出現的東西都歸功于Web 2.0,互聯網的變化本來就是逐步的,到現在真就發生變革了嗎?Blog、RSS出現在我們身邊出現已經不止一年,為什么現在要給他冠以Web 2.0?

我的觀點是:Web 2.0是代指所有用戶體驗型的網絡服務,這句話有2個重點,用戶體驗型和網絡服務。

網絡服務不是指技術上常說的Web Services,他泛指一切在互聯網上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應用。如果沒有好的服務,就根本不會有用戶。有了用戶,我們也需要考慮服務是否是他們愿意使用的,服務最終來自需求。

注重用戶體驗是Web 2.0被經常提起的主要原因。這不僅僅是因為用戶可以來參與,更多地是因為互聯網服務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Google精簡的界面和搜索排序、Flickr隨心的功能排放、del.icio.us的右鍵提交等等都說明了用戶體驗的重要性。

我們需要什么網絡服務?

其實Zheng在學習Web 2.0 (二) 中已經提到

微內容: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戶所生產的任何數據都算是微內容,比如一則網志,評論,圖片,收藏的書簽,喜好的音樂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這些微內容,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它的數量、重要性,還有我們對它的依賴,并不亞于那些道貌岸然、西裝革履的正統文章、論文、書籍。

對微內容的重新發現和利用,是互聯網所開創的平等、民主、自由風氣的自然衍生,也是互聯網相關技術消減信息管理成本之后的一個成果。

我們每天都生產眾多的微內容,也消費著同樣多的微內容。對于Web 2.0來說,如何幫助用戶管理、維護、存儲、分享、轉移微內容,就成了關鍵。

拿軟件作比方,有了Windows操作系統,為什么我們還離不開winzip、acdsee。現在門戶提供給我們的服務遠遠不夠,現在需要多的事情太多了,就看你是否做得最好。這樣的例子很多:

  • 因為大家要收藏網頁和圖片,所以有了del.icio.us、furl、Flickr、365key
  • 因為大家喜歡讀書,所以有了豆瓣、讀秀
  • 因為需要閱讀RSS資源,所以有了Bloglines、Rojo、Feedburner
  • ......

    未來的網絡服務一定是從這些微內容中產生。

    技術是根、用戶體驗為本

    提到Web2.0,大部分會提到Web2.0是用戶參與,其實,用戶參與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一直存在,不是Web2.0的主要特征。且看《Google成功的七堂課》中的第四課“以用戶體驗為念”中提到一段話:

    Google斯巴達式的網站,以精簡的“菜單”上線,不收費,不鼓勵你流連忘返,不用廣告打擾你、不賣產品。設計的主旨是盡快讓你查到信息鏈接,盡快離開。

    誰不希望用戶訪問你的網站更多一點,最好是把每篇文章分成10頁。“快點離開我”,這是以前網站所不能理解的,現在Google依靠口口相傳訪問量比別的網站都大。在Yahoo們拼命轉型為門戶的同時,Google卻在搜索技術和用戶體驗上精益求精。

    從我看來,目前web 2.0提出的一些新老技術都是為了更好地提高用戶體驗。對這些技術,以下逐個做些標注。

    RSS -- 這是XML格式的子集,約定的一些固定標簽讓閱讀器來識別。同時利于數據交換。
    好處: 1) 用戶可以訂閱RSS,定向了解信息
    2) 開發者可以把RSS作為數據源接口
    局限: 1) 目前1.0,2.0的格式差別很大, 部分閱讀器不兼容.
    2) RSS固定的那些標簽有時候不夠用,比如傳輸圖片等等.
    建議: 只要不影響網站性能,盡可能多地地方使用
    用戶體驗: 只要知道信息源, 就可以定向獲取信息, 信息更暢通, 節省了門戶的中轉過程.

    Trackback -- 有2種情況,接收Trackback和發送Trackback。接收Trackback是指對方發送過來的消息進行保存和顯示,發送Trackback相對復雜,需要分析正文中的鏈接,逐個抓取頁面,分析是否含RDF標志,如果有,提取其中的Trackback地址,再對Trackback地址發送消息。
    好處: Trackback形成一個回路,讓引用者通知被引用者,這樣便于追查話題走向。
    局限:1) Trackback實現消耗資源,很多Blog系統已經屏蔽
    2) Trackback Spam是令人頭痛的東西
    建議: 一般最終頁面最好提供Trackback的接收操作,讓Trackback走出Blog的這個圈子。
    用戶體驗: 知道了誰在引用, 就能更多地引起討論并發現志同道合者.

    Tag -- 技術上來講就是多分類,功能設計上就是能夠最方便地讓用戶對文檔進行歸屬
    好處: 1) 分類更容易,用戶會更喜歡使用
    2) 有了Tag歸屬,查找、聯合查找更方便
    局限: 1) Tag同義詞等更多語義的元素還需要研究
    2) Tag Spam也是令人頭痛的東西
    3) 在國內,使用多Tag的人不太多,使用習慣是個問題
    建議: 只在對信息歸類的時候考慮使用Tag, 信息越難找使用Tag效果越好。比如圖片和視頻是最難找到的,這時候使用Tag效果最佳。另外Rojo針對每個項標注tag的方式就有點過了,真的有這個需求嗎?
    用戶體驗: 添加分類更方便、隨意,查找更方便、準確。

    Web Services -- 這是實現異構平臺數據交換的主要技術,數據傳輸也采用XML格式
    好處: 異構平臺可以無縫交換數據
    局限: 需要程序員來開發才能使用Web Services
    建議: 周天舒認為“Web 2.0的核心是Web service”, 我的觀點不同,除非有技術上的合作伙伴的需求,否則實現Web Services接口的意義不太大。這不是說Web Services不好,只是在國內,程序員很少利用其他網站的Web Services去寫附加應用。這種現狀短時間難以改變,想想國外紅火的開源為什么不能在中國星火燎原就知道為什么了。
    用戶體驗: 用戶感覺不到,需要有開發者開發出相關應用才有效。

    Web標準(CSS+XHTML) -- Web標準這個詞隨著去年《網站重構:應用WEB標準進行設計》一書在國內推廣,總體還說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主要是對美術設計工程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改變原來一些網頁設計的習慣。
    好處: 1) 頁面更小、加載更快
    2) 頁面更規范、減少了和程序的交互
    局限: 主要是學習成本,目前還沒有一款很好的可視化編譯器
    建議: 盡量多采用
    用戶體驗: 頁面加載速度更快,方便了用戶訪問

    URL Rewriting -- URL重寫其實就是一個特殊的Http Handler。通過這個Handler過濾每個URL請求,根據需求對URL進行重定向的技術。
    好處: 使得URL更短,更好記
    局限: 在IIS中Handler一般對某個后綴文件進行處理,如果是通配符處理,事實上Handler處理了許多不需要處理的請求,造成浪費。
    建議: 盡量多用,IIS中實現參考在ASP.NET中執行URL重寫
    用戶體驗: 用戶可以很容易記住網址,方便下次訪問。

    Ajax -- 全稱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with XmlHttpRequest,Ajax通過調用XmlHttpRequest實現與服務器的異步通訊,并使用對應平臺的XmlDom對返回的Xml消息進行處理,然后再通過DOM對頁面中的HTML元素的操作實現豐富的、友好的用戶界面。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項古老的技術了,“時尚的輪回-Ajax”指出,
    Microsoft Remote Scripting與Ajax幾乎如出一轍。但是由于當時服務器端技術風靡,而一次部署到處運行(只要有瀏覽器就行)的口號聲一浪高過一浪,使得人們忽略了用戶交互。而為了提高用戶體驗的Microsoft Remote Scripting 也就沒有得到過多的關注。
    我們知道,ASP.NET 1.x 的 Post Back 和 View State 引進了個新的概念:服務器端的事件驅動編程模式,其副作用則是整個網頁不斷刷新。 但是,ASP.NET 2.0 的 Script Callbacks 將再次引進新的概念 Refresh the Data, Not the Page,其核心思想和Ajax有什么區別呢。
    所以,不管Ajax是否是“老酒有了新瓶子”,這樣技術的繼續發展對網站絕對是非常好的事情?,F在有很多非常Cool的Ajax開發包,比如script.aculo.us、Rico可以幫助我們輕松實現復雜的異步數據處理,AJAX Matters有更多這方面的開發信息。
    除了Google重視Ajax以外,我們看到Microsoft也準備在9月的PDC上推出相關軟件了??磥碜⒅赜脩趔w驗的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好處: 用戶不需要刷新頁面就可以完成異步的數據交換
    局限: 某些瀏覽器版本對XmlHttpRequest、Javascript的支持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建議: Ajax適合哪些應用?我認同Buffalo作者點評AJAX中的觀點:
    從外觀看來,適合那些對URL不敏感的web應用。如果一個應用對url的關心程度大于對交互特性關心程度,那么就不要妄想整個應用采用Ajax, 否則可以完全采用Ajax. 例如,一個論壇系統,如果用戶不能通過url定位到一個確定的頁面,那么這個應用是失敗的;但是如果是一個email系統,傳統的email每次點擊都需要download整個page, 相比gmail的交互性與操作性,哪個成功哪個失敗顯而易見了。
    用戶體驗: 大大加強,只要技術使用得到,和客戶端軟件沒有兩樣。這也說明Ajax是實現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最好的技術之一。

    wiki -- 一個人人參與的CMS系統
    好處: 聚集大家的力量來建設互聯網內容
    局限: 排除Spam的因素以外,人氣也是個問題,我們不能期望到處是百科全書
    建議: 我不太看好Wiki在中國的發展,原因和開源相同。
    用戶體驗: Wiki的共同創作和鏈接方式 可以讓用戶在一個地方了解到足夠多的信息(當然是wiki信息足夠多才行)。

    關于用戶體驗,我最近在看VB之父Alan Cooper的 About Face 2.0,書中大量案例來剖析用戶界面的設計和原則,雖然大部分是針對軟件的,但是對Web設計很有參考價值。另外,Patterns in Interaction Design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Web設計模式網站,里面的案例全部是針對Web的,值得好好學習。

    引用老冒的一句話結尾:別關心什么web 2.0, 關心那些真正能改善你的web用戶體驗的技術,關心web技術的發展趨勢吧。



    本文引用通告地址: http://blog.csdn.net/zdg/services/trackbacks/419448.aspx
    [點擊此處收藏本文]
  • 發表于 2005年07月10日 10:53 PM

    Vingel 發表于2005-07-11 8:20 AM  
    Web2.0--用戶體驗型的網絡服務 # 跟王建碩叫叫板 # 今后的生活準則 # API Roundup # Web 2.0: Return to the ancient? # 網絡創新應用選20050710 # 再說RocketBoom # Blog與公民參與 # 注意力,體驗,開放 # Globalization in the Virtual World # Don‘t Be a Bad Pitcher! # 東拉西扯:數字商業形態 # web 2.0的前世今生 之一 # Individuality,...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web 2.0 之新應用.新體驗
    AJAX基礎應用專題
    Web Service:Web2.0時代 系統架構與六大關鍵疑難
    在應用程序中使用 Ajax 的時機
    Ajax的誕生
    Web 2.0不應僅做技術名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邳州市| 绥阳县| 信丰县| 宜阳县| 金塔县| 句容市| 阜康市| 微山县| 界首市| 阿瓦提县| 汾西县| 固阳县| 云阳县| 五家渠市| 东山县| 鄂温| 烟台市| 湾仔区| 铁岭县| 竹山县| 若尔盖县| 广西| 岫岩| 日喀则市| 屏边| 北京市| 阿瓦提县| 游戏| 陇南市| 瑞金市| 台前县| 灌阳县| 石首市| 宁晋县| 灵台县| 道孚县| 仪陇县| 福安市| 日土县| 诸暨市|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