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宜昌暴雨沖出3000具尸骸。 警方立刻拉起警戒線,封鎖現場,設定為特大案件處理。 隨著調查的深入,真相揭曉時,令在場人員無不動容落淚……
2010年的夏天,湖北省宜昌正在修一條通往巴東的高速公路。就在大家干得熱火朝天時,天公不作美,忽降一場暴雨。
施工隊只好暫停手中工作,跑到一旁的工棚內躲雨。大雨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才停。
大雨沖刷過的工地,到處坑坑洼洼。一些來不及收拾好的工具,已被大雨沖到這些小水坑中。工人忙去撿回自己的工具。
就在這時,一個工人忽然驚呼道:“大家瞧瞧,這是啥?”只見他手里拿著一根長長地粘滿泥土的白色骨頭樣的東西。
大伙圍到跟前,仔細一瞧,不說還真有點像人的骨頭。
這時,有個眼尖的人看見稀稀松松的土壤中,露出類似人的頭骨。這一扒,可嚇壞了一眾人等,泥土中郝然出現一具白森森的人骨頭。
工人們還在一旁土坑中挖出幾具白骨。
難道這里曾經發過一次特大慘案還是下面是埋有一座古墓,眾人議論紛紛。
不管咋樣,事情緊急,項目負責人趕忙同時拔通了當地公安局和文化局的電話。
公安局火速趕赴現場,拉起黃色警戒線,封鎖現場,做為特大案件處理。
首先法醫對尸骨進行了檢測,發現尸骨不超過100年。隨后,趕過來的考古人員也對地質進行湛測,沒發現古墓和隨葬品。因此排除古墓一說。
可隨著警方的深挖,觸目驚心的一幕出現了!骸骨越來越多,從十幾具到幾百具到后來足足挖出有三千多具,看得是讓人毛骨然。
有著豐富經驗的警察和法醫,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周圍圍觀的群眾也越來越多。警方此時頭都大了,第一次遇到這么多尸體,正不知從下手時。
忽然一名工作人員說道:“會不會是戰爭時期的大屠殺。”
一句話提醒了在場的所有人,這種可能性相當大。正當警察準備聯系歷史學家,讓他們做進一步證實。
忽然從人堆里,擠出來一位顫顫巍巍的老頭,看到這些森森白骨,老人的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流。
他用沙啞的聲音說道:“我認識他們,我知道他們是誰,他們可都是英雄啊!”
老人名叫秦德標。據老人講述,原來,這些尸骨是一支抗日國軍隊伍。
1931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人本想花3個月就拿下中國,可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當他們攻下東北三省,血性的中國人奮起反抗。
八路軍和國軍把日本人逼得慌不擇路,于是日本人想從宜昌到四川這一戰略要地過去,進攻四川。
當時駐守在此要地的正是第75軍預備第四師,師長名叫傅正模,他是一個愛國將士,帶領部隊去建工事,抵抗日本侵略者。
可后來還是抵不過敵人的狂轟亂炸,很多士兵被打得千瘡百孔,鮮血直流。
傅正模當即決定在宜昌黃花鄉附近,建一所臨時的野戰醫院。當時跟隨媽媽來醫院照顧傷員的小德標,剛好目睹了這一切。
鮮血、槍炮、尸體成了他少年時期揮之不去的陰影,但從他幼小的心底油然升起對這些革命英雄的敬佩之情。
后來,聽說為了抵御日軍的侵犯,第四師這幾戰打得非常慘烈,日本兵武器先進,火力相當猛。
革命戰士們槍彈耗盡的情況下,干脆舉起大刀與日本兵血拼,甚至用自己的身軀抵擋敵人的炮火攻擊。最后,他們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中。
殘忍的日本人還故意送往野戰醫院的路上攔阻。當時正值夏日,傷口很快感染,不少國軍官兵因此犧牲了。
這些士兵是隨軍出征,很多找不到名字,傅正模只好忍淚就在醫院挖了一些坑,把他們掩埋了,陸陸續續大概掩埋了三千多具尸首。
傅正模還在此地,幫他們立了一塊碑。可惜,紀念碑經過這么多年,早已遺失。
這邊,歷史學家也查閱了大量資料,最終結合《宜昌縣文史資料》,確認這些尸骸都是抗日烈士。
還找到以前的兩位老戰士,老戰士證實了這一事實。
3000具尸首己默默無聞,埋于此地將近80年,現在修宜巴高速公路,終于得以重現天日!
上級將3000具尸骨小心地清理,把他們送到了烈士公墓里。
每天到烈士公墓里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這些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
他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將永遠值得我們敬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