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開始試點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16年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7.7萬輛,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17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18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裝配動力電池約86.9GWh。
相關專家表示,從質保年限、使用工況和電池循環壽命綜合測算,2018年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進入大規模退役階段,屆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2018年3月,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對我們加強廢舊電池的回收,提高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確立生產責任延伸制度。
汽車生產企業作為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應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并對外公布,通過售后服務機構、電池租賃企業等回收動力蓄電池,形成回收渠道,也可以與有關企業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渠道,提高回收率。
??開展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針對動力蓄電池設計、生產、銷售、使用、維修、報廢、回收、利用等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明確相關企業履行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相應責任,保障動力蓄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構建閉環管理體系。
??建立動力蓄電池溯源信息系統。
以電池編碼為信息載體,構建“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動力蓄電池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責任可究。
??推動市場機制和回收利用模式創新。
重視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鼓勵企業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如發起和設立產業基金以及研究動力蓄電池殘值交易等,加快形成市場化機制,推動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產業化應用。
??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為最大化利用退役動力蓄電池剩余價值,《管理辦法》鼓勵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開展動力蓄電池的再利用。對具備梯次利用價值的,可用于儲能、備能等領域;不具備梯次利用價值的,可再生利用提取有價金屬。
??明確監督管理措施。
《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制定拆卸、包裝運輸等相關技術標準,構建標準體系,并建立梯次利用電池產品管理制度。
▌動力電池回收潛在價值高
一顆小小的紐扣電池可以污染600立方米的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用量。所以電池對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大的,回收刻不容緩。
動力電池中具有回收價值的主要在于鈷、鎳、鋰等金屬,其中鈷金屬在中國屬于稀缺資源,90%長期依賴進口,鈷價格一直處于強勁上升通道,最近一周鈷金屬平均價格在57.5萬一噸,較同期上漲102.8%。
磷酸鐵鋰電池中雖然不含鈷、鎳等金屬但鋰含量高達1.1%,而我國開發的鋰礦山中的鋰含量僅僅0.4-0.7%,回收利用價值較高。
▌“梯次利用 ”受政府青睞
動力電池的生命周期包括生產、使用、報廢、分解以及再利用。
動力電池在汽車退役后除了化學活性下降之外,電池內部的化學成分并沒有發生改變,只是其充放電性能不能滿足車輛的動力需求,但是可以運用到比汽車電能要求更低的地方,即將用于汽車的電池在淘汰后利用在儲能或者相關的供電基站、低速電動車身上,最后再進入拆解回收,完成梯次利用,這樣有利于實現資源的最大效率化。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一般采取梯次利用 拆解處理的方式。
對于新能源汽車上退役的動力電池,根據鋰電池容量區分:80%-100%滿足汽車使用;20%-80%經過挑選、測試等環節之后,可進一步應用在儲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家庭用電、低速電動車等領域;<20%進行拆解,做回收處理。
動力電池回收模式
▼
GGII統計,2017年全國梯次利用和拆解報廢的鋰電池(含數碼鋰電)約8.3萬噸,其中電池拆解占95%,梯次利用占比較小。原因在于:
● 電池廠商不愿承擔風險,不希望報廢電池流入二級市場
● 目前電池梯次利用技術要求比較高,需要不斷技術積累
● 電池規格較多,行業規范性缺失,自動化拆解難度大
● 儲能市場、再利用空間有待釋放
● 政府補貼少,企業回收成本高,獎懲措施未落地
● 市場沒有有效的回收模式,整體處于無序混亂狀態
▌格林美—從廢舊電池到動力電池的再生傳奇
行業優勢:● 中國最大的廢舊電池循環利用核心基地,年處理廢舊電池、鎳鈷金屬廢料30萬噸以上;● 每年回收處理舊電池占全國總量10%以上;● 中國最大的電池用四氧化三鈷生產企業;● 鋰離子電池原料與材料占中國市場的20%以上;● 世界鋰離子電池鈷鎳原料與材料的核心制造基地
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產業鏈
▼
格林美采用領先的循環技術,將廢舊電池中鎳、鈷、錳、銅、鋁、鐵、鋰等有價金屬全部回收利用,建成了世界核心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與原料制造基地,設計年生產鎳鈷錳(NCM)、鎳鈷鋁(NCA)三元前驅體材料20000噸、電池級球形氧化鈷10000噸、鎳鈷錳酸鋰三元動力材料15000噸,是三星SDI、ECOPRO等全球知名電池材料企業戰略供應商,實現廢舊電池再造電池材料的產業循環。
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107.52億元,其中新能源電池材料(包括硫酸鎳、硫酸鈷、四氧化三股、三元前驅體、三元正極材料等)收入55.31億,占比51.35%。新能源電池材料銷售50521.79噸,其中三元前驅體銷量超20000噸,電池級氧化鈷全年銷量超11000噸。
▌邦普集團-國內領先的廢舊電池回收企業
邦普是全球專業的廢舊電池及報廢汽車資源化回收處理和高端電池材料生產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邦普年處理廢舊電池總量超過30000噸、年生產鎳鈷錳氫氧化物10000噸,總收率超過98.58%,回收處理規模和資源循環產能均屬亞洲前列。
需注意的是邦普的大股東是寧德時代,寧德時代如今已經成為全球車載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早在2013年投資邦普,開始布局動力電池回收行業。
目前,邦普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模組和單體自動化拆解裝備可實現年處理動力電池包30000套,產能始終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電池原材料巨頭贛鋒鋰業切入回收市場
贛鋒鋰業有五大類逾40種鋰化合物及金屬鋰產品生產能力,是全球鋰系列產品供應最齊全、產品加工鏈最長、工藝技術最全面的專業生產商。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三大、中國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商。
其中,碳酸鋰產能在全球排名第四,占全球產能的10%;氫氧化鋰產能在全球及中國分別排名第三及第一,占全球產能的11%;金屬鋰產能全球排名第一,占全球產能的47%。
贛鋒鋰業將電池回收綜合利用業務的相關資產以實物出資的形式增資到全資子公司江西贛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贛鋒循環的經營范圍包括電池、金屬廢料的回收、加工和銷售等,據悉2017年對于正極材料行業產生的鈷酸鋰、錳酸鋰、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等含鋰廢料,其回收能力已達上萬噸。
▌其他動力電池相關企業也紛紛“入局”
天齊鋰業表示預計2018年完成動力電池回收小試,進入中試階段。
2018.5,國軒高科與巡鷹新能源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各自發揮在鋰電領域的資源優勢,共同深耕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早在2012年國軒高科進行了1.3MW純電量和4.4MW集裝箱式純電量的梯次利用項目。
2017.3,華友鈷業設立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華友循環現已完成動力電池回收、分選、存儲、運輸、拆解、破碎、冶煉等完整體系。在資源回收方面,華友循環已收購韓國、日本、臺灣多家資源回收公司,回收網絡布局全球。
2017.8,寒銳鈷業公告出資1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贛州寒銳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主營鋰電池、磁性材料等廢舊金屬的回收、加工利用等,建設鋰電池廢料回收和濕法冶煉生產線項目,正式宣布進入新能源產業鏈的廢料回收領域。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