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范艾倫探測器捕捉到地球輻射帶如果應對巨大的太陽風暴)
為了了解范艾倫輻射帶,2012年8月,美國宇航局發射了兩顆范艾倫探測器送入地球軌道。現在,根據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志上的論文,我們得以了解到去年3月17日,地球輻射帶如何應對巨大的太陽風暴。
去年3月17日,太陽發生巨大日冕物質拋射,到導致強大的太陽風暴侵襲地球,地球因為有巨大的范艾倫輻射帶護身,地球本身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范艾倫探測器卻記錄下太陽風暴對范艾倫輻射帶的狂轟濫炸。
根據當時錄得的數據顯示,探測器探頭記錄的電子能量脈沖突然加速,幾乎和光速一樣快,太陽風暴帶來的電子脈沖如此短暫,它們能在幾分鐘內消退。但被加速的電磁波和范艾倫輻射帶纏綿了五天時間,探頭檢測到的電子數量顯著增加,電子在這個速度運動可以造成電路損壞同時造成活體組織嚴重損傷。
事實證明,范艾倫輻射帶對保護地球大氣層內起到關鍵作用,但它的高輻射性也對宇航員和航天器的安全性構成威脅。如何理解范艾倫輻射帶工作原理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世界變得更加依賴于衛星技術。
科學家從這類事件中收集數據,最終打造出在范艾倫輻射帶中發生的鮮為人知事件的模型機制,這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空間天氣事件,提高我們應對它們的方式,以及我們如何設計未來的衛星,飛船和太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