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百度在2013年開啟無人車研制計劃時,就意味著那些曾經縈繞在科幻電影中的夢想,終有一天能夠照進現實。
這種夢想,布魯斯威利斯20年前在《第五元素》駕駛飛行汽車時為我們展示過,詹姆斯邦德用一部愛立信手機遙控寶馬逃出生天時也為我們展示過。
偉大的作品在它的開襠褲時代時是受盡冷嘲熱諷的,從一個奇怪的想法到雛形被制造出來曾經歷過漫長的過程。偉大的作品還不止于空老在實驗室里,只有在走入尋常人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價值。
因此,當X射線走出實驗室,廣泛應用于醫學時,我們才能感受到倫琴的價值;計算機剛出生時還是一個龐然大物,只能為政府和企業所用時,是比爾蓋茨將它變成PC,送入千家萬戶,才改寫了我們的科技史。
也因為如此,當一百年前福特T型車進入到百姓車庫時,我們才明白卡爾本茨孤獨地在大街上駕駛第一部三輪奔馳車的先驅意義。
而下一個時代,改寫汽車科技史的,是無人車。
比AlphaGo更具價值
谷歌AlphaGo戰勝圍棋冠軍后,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感慨,教會無人駕駛汽車要比教會機器人下棋要難多了,“Google的系統只做了兩到三年,就已經能挑戰世界最頂尖的人,它的無人車做了七八年,跟普通人比呢?這根本是完全不同的難度。”
考慮到復雜的路況,需要停停走走的紅綠燈,身邊川流不息的車輛,無人駕駛車需要實現變道、減速、超車、上下匝道、掉頭,更重要是完全確保車主人的生命安全,遠非AlphaGo紙上談兵可比擬。
百度之所以沒有選擇把資源投入到棋盤上,用王勁的話說,“早一天推出無人車就能多救500條人命,有什么游戲和娛樂可以給大家帶來的娛樂超過500人生命的價值呢?”
無人車的核心價值,除了能實現更高效率,更加經濟外,安全問題是至為關鍵的因素,這也是無人車應該要實現的社會價值。
一項統計表明,駕駛員反應和液壓制動平均需要1.2秒、40米制動距離,其安全視距為50米;在計算機處理和電控制動情況下,只需要0.2秒、6.7米制動距離,而無人車的視距則超過200米,并且沒有疲勞駕駛問題。
技術與成本決定無人車的未來
王勁在最近接受采訪時說:“決定未來汽車的不再是傳統的技術與性能指標,而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件技術,即軟件定義汽車。自動駕駛是汽車行業的未來,代表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
換句話說,以后人們買車,將不會再把排量、馬力這些傳統參數作為掏錢的唯一標準,人們將會更加關心這輛汽車將配備什么樣的軟件,如何安全、可靠、高效的把你送到目的地。
顯然,將無人車從實驗室送到千家萬戶的車庫,是一段荊棘密布的旅程。首先是核心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和完善。基于人工智能的汽車大腦是無人車的核心,想要讓大腦充分發揮作用,則需要優秀的算法、海量的數據和極強的計算能力。
至少在百度,人工智能這項先決條件已經實現了大幅度創新。他們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深度神經網絡,國內首家三維高精度地圖和定位,國際最佳的中文語音識別系統,日處理數據達到PB級別的計算能力,以及已經組建的上百人的來自全球的頂尖研發團隊。
另外,制約無人駕駛發展的因素,除了法律制約(這項制約正在逐步放開)外,還有關鍵的成本因素。激光雷達目前成本極高,達到每個50-70萬元。如果能實現量產,單價有望降低到1000-1500美元。
百度也非常有信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至2萬元以下。事實上,2015年百度無人車使用的激光雷達設備的價格目前已經下降了20萬元人民幣。
走出實驗室
百度無人車的謀劃可能從五年前已經開始了。當時,曾在谷歌工作七年的James Peng加盟百度,如今擔任無人車項目的首席架構師。
而近日,另一位編程界的傳奇人物樓天城也轉投百度,成為百度最年輕的T10工程師。他是在各方面都能獨當一面的編程天才,也曾經在谷歌的無人車項目里有過三年的經驗。他的任務就是協助James以及整個無人車團隊,迅速高效地將無人車帶出實驗室,實現王勁去年宣布的“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的計劃。
上周,百度與蕪湖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全球首個“全無人駕駛汽車運營區域”。雙方將分三個階段合作,前期將在有限區域范圍、簡單路況下試運營;然后是3-5年內擴大區域范圍;最后將在全市范圍內試運營無人車。據了解,百度在未來三年內還將陸續與全國十幾個城市合作共建無人車示范區,而蕪湖僅是第一站。
所以,試想一下你在不久的無人車時代需要打車的場景:你僅需手機下單,通過智能派單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便能利用準確的定位技術來到你面前。你要做的是發出一個目的地指令,這輛車會幫你選擇最優路徑,避開路障,自動躲避可能的危險,安全高效地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你解放出來的雙手能做比邦德更多的事,畢竟他還需要一部手機來遙控。至于全程高度緊繃的大腦和對未知風險的擔心,那根本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