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朋友說喜歡篆刻,一直想學,但苦于沒有老師引導遲遲沒能下決心。小編想說的是:篆刻非比書法國畫,它是更為冷門的一個藝術種類,所以學篆刻基本上是沒有老師的哦!
小編以及小編認識的一些篆刻愛好者,基本上都是自學的,慢慢摸索,自有成果,起碼自己的書畫用印可以自己解決啦~
如能帶得一人入此篆刻此門,小編也算為祖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做出了一份貢獻~
由于是網上找的簡易教程,所以有些地方還是不太科學,小編在后面適當的加以糾正補充了一下。
我們要準備的大概是青田石(3~8元一塊,練習用的。如果要給自己刻,那就買十幾二十塊的就夠好了,印石水深,初學者切莫盲目亂買。。。沒把握者可向小編咨詢。)還有細一點的砂紙(600、1000目),還有篆刻刀,后面用到時細說。
用砂紙先把石面均勻磨一下,注意均勻用力,不要磨成斜面。
教程中的圖片示例是不科學的,大家注意:磨印面要在堅硬、平整的面上進行磨制,(像圖中這樣下面墊毛巾是永遠磨不平印面的)想要用力均勻,手持印章在砂紙上呈“8”字形磨制,這樣印石四個角受力均勻。
前面這塊是磨好的。后面是沒磨的。因為買來的石頭都打上蠟了,所以要磨掉那層薄薄的蠟以便后來的操作。(封蠟的印石不要放在砂紙上將蠟磨去,因該先用銀行卡等塑料卡片將印面的蠟刮去,再在砂紙上整平印面,否則致密的蠟紙填入砂紙的縫隙,那砂紙就無法重復利用了。)
這個是半透明的硫酸紙,剪一小塊下來
把硫酸紙覆蓋要臨摹的稿子上,用小楷筆摹下來。注意要用濃墨,水加多了硫酸紙會皺。(請忽略圖中作者的執筆)
注意用筆,體會書寫的意味(請忽略圖中作者的執筆)
寫成這樣就好
初學者把握不好字型大小的話,可以用鉛筆在石面上四等分。因為漢印比較規整大氣,大部分印章字體都差不多大,所以很適合初學臨摹。
先用毛筆蘸濃墨描出邊框
注意了,這時硫酸紙是要反過來看的!!!把反字寫在石面上。
寫好后修正一下
該用刀了!下圖是刀的正面,上圖是側面。我有三把不同大小的。有經驗的人以用大刀為主。初學者還是會依賴小刀。一般推薦買吳昌碩牌篆刻刀,是大的。中號那把好像是永字牌。(具體用刀大小因印面大小而定,也因人而異,不必強求,就像吃飯拿筷子,普遍是右手,但不拒絕左撇子)
握刀姿勢有兩種,一般用包抄式執刀。就像握毛筆那樣用前三個指頭握刀,無名指抵住石頭(抵住石頭的作用是控制你的用力,抵石頭的力與刀頭方向的力方向相反,這樣可以較好地掌控運刀的力度,不致用力不當,刀頭沖出印面,誤傷執石之手。不過新手一般都要見點血的,這很正常)
書上說沖刀容易表現流暢穩健勁挺的線條,為皖派所擅長;切刀易于傳達犀利峻峭簡煉蒼莽的美感,浙派西泠印社擅長。從難度上說,我覺得切刀更難,所以我們初學用沖刀就好。(沖到一般用中、大號刻刀高歌猛進,有所向披靡之感。切刀宜小刀歲切,仿古樸蒼茫之意。)
這個圖比較難懂。大家好好揣摩。虛線箭頭是刀尖的運行軌跡。這一步一定要找個石頭練習一下,好好體會在石頭上刻字的感覺。(白色矩形是你要刻掉的地方,黑色部分是你已經刻掉的地方,一次刻一半,兩次加起來就把白色部分刻玩了)
這個全是錯誤的刀法!!!(錯誤無絕對,這里說的只是普遍來講的錯誤,沒有錯誤的刀法,只有沒用對地方的刀法)
覺得練習好了就開始吧(圖中為沖刀刻法,注意執刀法以及無名指抵住石身,這個很重要否側第一個印多半見血)
初步刻好是這樣,亂七八糟的。還要改。
手指抹上快干了的、黏糊糊的墨,在刻好的石面上輕拍。(吸煙的朋友可以用煙屁股蘸濃墨,代替手指,家里有棉簽的可以用棉簽代替手指,蘸墨量都宜少不宜多)
刻成什么樣明顯了很多,這時候對比一下書上的印章,查看哪里不對,哪里刻得不好
把之前磨下來的石粉倒一點在石面上。(說到石粉,小編要提醒大家,刻印的過程中產生的石粉千萬不要用嘴去吹,而是用無名指將之抹進字跡中。否則石粉吹散到空中,吸入肺部,久之必落下呼吸道疾病)
拍勻,然后開始修改。
修改的時候還是要注意刀法,千萬不要來回用刀刮,否則印章就不精神了,印出來拖拖沓沓的很難看。
修改的差不多就把石沫掃掉。
要試印了,最好用朱砂印泥,質地細膩顏色鮮亮又沉穩。(蘸印泥要以印面快速輕擊印泥,不可慢速重按,重按則印面黏住印泥將其中艾絨帶出印泥受損,印拓也毀了。印泥要用書畫印泥,不是市面上鐵盒的海綿印泥)
基本完成吧。(每次鈐完印,需在廢紙或毛巾上將印面殘存的印泥擦干凈,否則灰塵黏到印泥上弄臟印面,下次蘸印泥時就會污染印泥,久之,印泥報廢。印面凹處亦被干結的印泥填塞,影響鈐印效果)
END
更多精彩關注微信公眾號:金石書畫愛好者
精彩天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