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14:36 新浪博客
6月27日下午13:00,五博士之父蔡笑晚(
blog)先生做客新浪“網上大講堂”,為我們講述個性化的今天,“拒絕尋常路”的家教方式。他是如何培養出了五個博士呢?不僅如此,他的孩子個個都是極具社會競爭力的精英人才。蔡老爸的“精英家教”為“拒絕尋常路”提供了最好的詮釋。以下為聊天實錄:
訪談視頻
1、如何成功教育孩子2、對孩子教育要“用心”3、家長應做好哪些教育知識準備4、實地教育是對孩子很好的引導5、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6、家庭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精彩語錄:
我就想把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理想,從孩子們身上去實現。中國人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要下一代一代地去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中華民族的文化,也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非常感謝各位光臨今天的新浪網上大講堂,我是主持人術術。
今天這期是關于教育的話題,最近有一位神奇的父親在新浪博客上開博了,非常受博友的歡迎,他在各個地方都跟廣大的家長有交流,他成功的家庭教育學對很多家長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今天我們有幸把這位父親請到了我們的現場,他是一位培養出五位博士、一位碩士的父親,蔡老師您好。(握手)
很多網友肯定也非常關心蔡老師討論的話題,歡迎您通過電腦參與,也更歡迎您通過手機參與我們聊天全過程,手機新浪網的網址是sina.cn。
蔡老師,最近您推出的這本書
《我的事業是父親》,介紹了您這些年來成功地培養了6個孩子的經歷。您能不能給網友們介紹一下,您當時是怎么樣起了寫這樣一本書的念頭?
教育的成功在于達到自己的教育目標
蔡笑晚:我當時把孩子培養成功之后就有很多的家長,包括老師、學生都來咨詢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問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有,我覺得有必要把這些東西總結在一本書上,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家庭教育的一些經歷。假如能夠對廣大的家長有參考價值,這也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很多參與聊天的網友都知道蔡老師一個人培養出五個博士、一位碩士,同時他的大兒子今年30多歲,已經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終身教授,而女兒28歲現在是哈佛大學的副教授,22歲已經博士畢業。他們在教育上、成才上已經超越了年齡,創造了一個奇跡。蔡老師,其實我想問您的是一個轉折性的問題,您覺得他們都應該算是成功嗎?
蔡笑晚:成功的定義各人不一樣,我們感覺到成功了,因為我們原來的理想就是要把孩子們培養成比較有高品位的人。所以,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說,應該說是滿意了。
但是這也不表示非得要達到博士才算是成功的,因為社會需要各種檔次、各種各樣的人才,假如說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作用的人,也都是成功的。
主持人:蔡老師,其實我想了解一下您對人成功的標準是什么?您的孩子的成功是一種公認的成功,是主流價值觀意義上的成功,您覺得這種成功是不是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蔡笑晚:剛才我也說到這個問題,成功的定義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假如說一個農民,他一年種了幾畝地,那一年豐收了,他那一年就成功了。他的一生假如能夠把他的子女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他也是成功了,不一定達到什么博士、碩士。但是我們當時,作為我自己追求理想的人來說,應該說我們當時以自己的那個成功的目標來衡量自己的成功。
主持人:這也就是說您的教育是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蔡笑晚: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主持人:但是允許每個人有不同的目標。
蔡笑晚:對,每個人有不同的目標。
主持人:您為什么會把孩子都讀博士這樣一種主流的道路判定為孩子的目標呢?
蔡笑晚:跟我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系。因為當時我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我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好。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大學中途就輟學了,所以我就想把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理想,從孩子們身上去實現。而且我認為這樣子把我的人生理想讓孩子們去實現,我認為也是對的。中國人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要下一代一代地去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中華民族的文化,也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假如做父母的沒有把自己的理想讓孩子們一代一代地實現,就談不上中國文化的發展。所以,一般來說應該是做子女的就要去實現父輩的理想。
主持人:您這是非常傳統的中國人的觀點了。
蔡笑晚:對,我是非常傳統。
主持人:在西方的教育觀點里,應該說孩子自由地發展、自由地成長。您覺得在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有沒有壓抑孩子的天性?
蔡笑晚:沒有,我絕對沒有。你所說的西方的觀點,是指孩子長大以后,他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之后,那才由他自己來選擇他自己的前途,是他自己的事業。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不干預他了,因為當他已經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前途,決定自己的事業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再干預了。我說讓他們實現我的理想,是指他們少年、童年的階段,他自己還沒有成熟的思想。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正確地引導他。
教育成功三大關鍵詞
主持人:蔡老師,越來越多的網友參與到我們的聊天中,我在線上看到在線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有一位網友問,想問問蔡老師,您覺得在您的教育中,引導您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蔡笑晚:引導孩子成功的關鍵就是我要說的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就是早期教育。從孩子小的時候,他還沒有壞習慣的時候,早期教育是開拓他的智力發展的基礎,然后在沒有壞習慣之前,把好的習慣教給他,這是第一個,早期教育。
第二個,從小立志。孩子因為從小就不知道人生應該怎么樣來過,作為家長就必須在孩子童年或者是在少年階段,引導他立志,編織童年的夢,使他在追夢的過程當中去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三個關鍵詞是培養自學。到了初中、高中階段以后,就要培養他的自學能力。有了自學能力之后,他就有能力通過他自己的力量去發展自己的事業。因為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就更需要自學能力,因為在新知識不斷出現的情況下,單憑學校的老師教給他的那一點知識是不夠的。我們當時教他們自學能力,也給了他們在學校的競爭能力,讀博士、碩士競爭上發揮了優勢。
這是三個關鍵詞。
主持人:我想網友和我一樣收獲都很大。
網友:非常佩服蔡笑晚老師的教子經,確實是一個成功的典范。我想問您,我的孩子不聽話,您覺得有什么好辦法嗎?
蔡笑晚:孩子不聽話主要是早期教育做的不夠好,孩子已經染上了一些壞的習慣。染上一些壞習慣以后,跟父母之間的溝通造成了一些問題,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不聽話。我們那個時候,也出現過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在中央電視臺就說過,我的老四想去少林寺學武,那時不聽話,我當時認為我的教育出了問題了,我當時在想,在這種情況下,我應該怎么辦,如果我采取一個強制的措施,非讓他去讀書,那他肯定會產生對抗。對抗一產生,就談不上教育。所以,后來我就還是按照他的愿望,讓他去試一下。后來試了以后,他自己感覺到這不是他應該走的路,回來就能跟我們很好地溝通了,就很好地讀書,后來考上了重點大學。所以,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能用高壓的手段,強制他非得這么做,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跟孩子溝通,找出他不聽話的原因。
每個人有每個人智力開發的時間,比如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天開放的,但是梅花就是在寒冬里開放,也不一定是晚開的花就不美,梅花也很香。
主持人:謝謝蔡老師。網友也在網上說非常感謝蔡老師的解答。
蔡老師,在您的教育過程中您多次提到了自己對老四的教育中間出現的問題,您對其他孩子的教育從來沒有出現問題嗎?
蔡笑晚:其他孩子出現的都是一些小問題,當時都糾正了,這個問題算是比較大一點。其他那些孩子出現過一些小問題也有的,那都是小問題,不重要。
網友:我能不能把您的教育概括為“用心”兩個字?
蔡笑晚:用心兩個字也可以說,因為我確實非常用心。因為從頭至尾,從孩子還沒有出生開始我就用心了,而且現在還一直在用心,用“用心”兩個字概括是可以的。
主持人:除了用心您覺得更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蔡笑晚:除了用心主要是我們想到了一些人們沒有想到的或者是不敢想的事情,犧牲了一些人們不愿意犧牲的或者是不敢犧牲的東西。
主持人:蔡老師,您說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西點軍校的一個校訓,有超越常人的夢想是可能。
蔡笑晚:這當然是可能的,我從小就讓孩子們背一首詩,叫“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深處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作,只怕凡人意不堅。”這是我父親小時候教給我的,意思就是凡人也能做神仙。自古以來偉大的人物、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企業家,他們原本都是從普通人成長起來的,而且凡人跟天才就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你有決心,凡人也可以做神仙。所以,超越凡人的思想應該說是可能的,也是我們一貫家庭教育的一個理念。
早期教育至關重要
主持人:蔡老師,其實我以前也是學教育的,我很關心,在很多教育理論里,在很多人的理念里,天資是很重要的。您覺得教育和天資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蔡笑晚:從我自己的家庭來說,我有五個兄弟姐妹,我夫人有四個兄弟姐妹。光從天資遺傳這方面來說,我看不出應該有什么遺傳優勢。當然也許我們孩子聰明遺傳上有優勢,也不一定,因為當時我們沒有經過測試,也不知道孩子當時的天資究竟怎么樣。但是我們經過這么一個教育的過程,這是我們實實在在經歷過的東西。所以,我感覺就算孩子有天資,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看了今年新浪教育頻道在陸續報道今年的高考狀元,我覺得那些孩子到新浪來做客,他們反映出來的也是學習習慣特別好,不僅僅是天資好。
網友:孩子學習不認真,太馬虎,應該怎么辦?
蔡笑晚:這要看他是多大歲數。
主持人:到我這個歲數就改不了了(笑)。
蔡笑晚:比如說他年紀還輕,在小學階段,你多花點時間,讓他培養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然后給他一些輔導,這樣子慢慢培養他、糾正他,在小的時候可能會好做一點。假如已經到了初中階段,你就要給他下大工夫了,而且要盡量地使他受到一定的監督,監督的意思是什么呢?他的學習情況你必須要了解。你假如不了解他的學習情況,就會馬虎。你很認真地監督他,很認真地輔導他,他可能會好糾正一點。
主持人:蔡老師,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覺得在您的家庭教育里邊深刻地貫穿了這個思想,您對孩子都進行了非常早期的教育,讓他們甚至跳級。像您的小女兒22歲就哈佛博士畢業了,您覺得早期教育對人的影響是不是最大的?
蔡笑晚:應該說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現在早教理論也好,大腦開發理論也好,都說的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就讓他們培養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大腦的功能開發的也最好,所以這是最重要的。另外,要讓孩子從小立志,這兩點跟他的成就有關系。
主持人:如果早期教育沒有做好,有沒有彌補的方法?其實我聽到很多家長跟我講,希望跟您交流的是,他的孩子比如已經上初中了,已經長大了,但是他的早期教育沒有做好,有沒有彌補的方法?
蔡笑晚:假如已經錯過了那個時間,我們談彌補,應該說是有彌補方法的,你必須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為從科學家成才的歷史上看,也有許多科學家,他們從15歲才開始上小學,后來也成為大科學家,也有。所以,一個人來彌補他的學習,永遠不存在時機的問題,就算你現在已經讀大學,照樣可以彌補,你就算現在是30歲、40歲的人,由于以前的學習不夠,還可以彌補。
主持人:人的開竅有早晚之分,有的人可能智力開發比較晚。
蔡笑晚:這是存在的,每個人有每個人智力開發的時間,比如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天開放的,但是梅花就是在寒冬里開放,也不一定是晚開的花就不美,梅花也很香。
主持人:我覺得蔡老師的比喻真是太精彩了。其實人應該看到,我其實希望的是很多我們有困惑的在網上的家長能夠看到,并不是說如果早期教育失敗了,孩子就是不可能教育好的。
蔡笑晚:不是這個意思。應該說還是有機會的,因為成才的道路有很多條,對于學自然科學方面,做學術的那些人,可能早期教育好一點。如果搞其它方面事情,特別是社會公關方面的,晚一點可能還有好處,因為比較成熟了,那些事情做起來可能比較好一點。
主持人:蔡老師,您剛才談到您家教觀念的時候,我個人覺得您對您個人的家庭教育做了很多知識上的準備,包括對各種成才人的研究,包括對各種理論的思考,是不是這樣?
蔡笑晚:我是為了教育孩子所做的準備,我本身就是愛好學習的,在還沒有把父親作為事業來定位之前,我已經在很好地學習。我從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很多方面的學習,包括文學、哲學、數學,當然數學、物理是我本人的特長,另外我對文學等方面都有比較廣泛的興趣。所以,我認為給孩子做準備,是因為我本身具備這些東西。當然后來為了孩子成才,我另外增加了一些內容,學習一些中國歷史上早成的天才,比如李白、白居易這些人的故事。
網友:我的孩子4歲,特別逆反,都要愁死了。您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蔡笑晚:4歲應該還是有辦法教的。4歲的時候,帶他的那個人要稍微有一點水平,不要托付給那些不懂教育的人,自己要有教育方面的知識,這樣就可以逐步引導他。比如他有一些不好的興趣,你用好的興趣帶領他,有不好的習慣,你把好的習慣教給他,把不好的東西杜絕,這樣使他在比較好的環境里面讓他成長。
精彩語錄:
父親不光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事業。教育好別人的孩子,愛別人的孩子是仁心的仁,愛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民的人。我們還是先做人吧。
主持人:也就是說4歲還是可以改變的。
蔡笑晚:4歲還是可以改變的,4歲、5歲之內都可以改變的。
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網友:是不是早期教育越小開始越好?或者說幾歲開始好一點呢?我的小孩總是不開竅,學不進去,我很苦惱,又怕給他壓力。
蔡笑晚:按照現代早期教育的理論是這樣說的,現在21世紀人才的競爭不是在中學,在小學,而是在學齡前這個階段,而且再提前到3歲之內。還有人把它提前到還沒出娘胎之前胎教。所以,對早期教育來說是越早越好,一出生你就要開始給他早期教育。我們的孩子,從出生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千方百計地教他,或者是在他下巴下面一劃一劃,說劃一下是一,劃兩下是二,當時他其實還不懂,但我們當時已經做了,慢慢做慢慢做他就會接受了。什么時候接受,你那個時候就可以開始早期教育了。
網友:蔡先生,我現在感覺在教育孩子時可以對他進行實際教育,您覺得怎么樣?比如去清華看看?來引導他?
蔡笑晚:去清華看看,引導他,這是很好的想法。因為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意志的塑造,就需要很多實際的內容來引導他。比如我們的孩子在小時候,我們就帶他們游覽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目的也就是為這個東西做準備,就讓孩子空闊的心靈圖紙上畫上美麗的圖騰。比如他帶孩子去了清華,他的心靈里就會留下清華這么一個好的印象,他的腦子里就有考慮到清華、北大,或者是一些高等學校,會有一個比較高的追求目標,這是一種很具體的教育方法。
主持人:我聽說過這樣一個事情,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北大畢業的,他說他有另外一個同學的同學考到別的學校了,到北大來參觀過一次就退學回到當地重新考,第二年考進北大了,他覺得北大特別漂亮,特別符合他對大學的夢想。所以,我覺得環境對人的影響,人的認知事物的多少對人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蔡笑晚:這是可能的,有好的目標就會影響他的一生。
主持人:蔡老師,我自己有一個問題,因為我現在注意到有很多知識分子的父母是精英的家長,反而會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這種家教失敗的原因是什么?他們有沒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蔡笑晚:我從書上也看到很多例子,而且我在我的朋友圈里,也存在很多這種問題。我分析他們就把他們整個精力花在自己的事業上,很少關注他們的孩子,讓孩子的教育就被疏忽了。在網絡上我看到一個教授,他看到
《我的事業是父親》這個題目的時候,這個題目當時是在《讀者》雜志上發表出來,不是我寫的,是另外一個報道。他看完這篇文章之后,他說這對他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意思就是父親不光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事業。教育好別人的孩子,愛別人的孩子是仁心的仁,愛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民的人。我們還是先做人吧(笑)。意思是說家長必須把教育孩子當作一回事,當做一個事業,當做事業的一個部分,而且現在也有人提倡,就算你是能夠立下千秋功德的大人物,也應該把教育自己的子女作為自己事業的一部分,這樣社會的整體就會有所提高。
主持人:我有一個朋友,他和他夫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都是北大畢業的,現在也都從事相關的教育工作,但是他的孩子就不愿意上學,就退學在家里面搞搖滾。他自己本身也非常焦慮,我確實不知道該怎么辦。因為他們對孩子的期待肯定和您一樣,希望孩子去讀哈佛,但是完全背離了他們的愿望。
蔡笑晚:問題可能出在他們小的時候,很小的時候,三歲之內或者是五歲左右的時間,對他的引導。你不去引導他,社會就會去引導他,別人去引導他,孩子沒有從心理帶出來一個現成的不想讀書的愿望,一般都是從外面學過來的,因為你沒有引導他去好好學習,社會還有外界的那些不好的東西就帶到他的心靈里,他就不想學習了。
主持人:至少沒有長成他們希望的那樣。
蔡笑晚:不可能長成他們希望的那樣,因為你沒有引導。如果那個時候注意去引導,比社會去引導他就容易。
早期教育不是預支鮮花
主持人:蔡老師,也有人批評,說早期教育讓孩子很小就成才,預支鮮花和掌聲,您怎么看待這種觀點?
蔡笑晚:預支鮮花我們從來就反對,我的家庭教育里第四條就說,我們反對預支鮮花,盡量保持平靜,讓他們在輕松自由的環境里成長自己,我特別反對預支鮮花。但是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當中,假如他出現了特別的智慧,你沒有去引導他向高層次發展,這實際上是對時間的一個浪費。比如我的女兒,如果我們沒有引導她,她哈佛畢業至少得到29歲,22歲到29歲,差了7年時間,這樣就是很大的時間的浪費。
另外,比如少年班的那些學生,現在沒有成大才,其實根本就不是事實。到少年班的學生,現在大部分都很好,個別不好的是因為他們心理素質沒有成熟,這是極個別的現象,我們不能把個別的現象當做普遍的東西來看。
主持人:大部分少年班的早期教育的孩子都發展得很好,都很成功。
蔡笑晚:對,都很成功。
主持人:蔡老師,您的幾個孩子從外在上來說,他們都讀的學歷很高,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都非常成功。從他們內心來講,您覺得他們應該算是真正快樂的人嗎?
蔡笑晚:我家里保留了他們畢業以后給我的600多封信,每一封信都表現了他們非常愉快,非常良好的心態,特別回憶了他們在家里跟我們一起學習的快樂時光,他們每一年放假的時候,最快樂的時間就是回到家里,感覺跟父母們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生活,都特別高興。他們到現在還是這樣子,現在他們假如有時間就馬上回來,而且回來跟我們生活得非常快樂。
主持人:他們對外在大的環境和世界適應得怎么樣?他們在這個環境中是不是能夠感覺到快樂?
蔡笑晚:他們從上大學以后,他們都有很強的適應社會、適應環境的能力,而且表現的也很優秀。他們在大學階段,都得過“三好生”,而且都當選過班主席,而且社會活動的能力也都很強。所以,從這些方面的表現,就時間他們在社會上適應得是很好的,不是說是一個讀書呆,而是一個真正地能夠適應社會的人才,我們自己想要的就是這個東西。
主持人:網上有兩位網友展開了討論。一位說我是老師,希望孩子在那個年齡階段高高興興快樂度過每一天,在成長過程中去明白學知識的重要性。其實這位網友的態度也是適應了一種觀點,認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長大,而不應該對他們實施過多的教育。
蔡笑晚: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觀點,這個觀點叫順其自然。但是,我們說的反對順其自然就是我們感覺到孩子就沒有從娘胎里帶出來的自然。所謂自然就是現實環境當中的一個自然,比如說現在的孩子,他們的自然就是看電視、玩電腦、玩電子游戲之類,這就是他們的自然。但是在我們的少年時代就沒有這些東西,那難道能說孩子就沒有樂趣嗎?他們也有樂趣,他們去玩水,也是自然,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自然,而且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自然。像我們的孩子,他們感覺到作唐詩也是他們的樂趣,做數學題目也是他的樂趣,而且感覺這個樂趣比你們現在打電腦更有樂趣。樂趣是不同的,每一個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樂趣,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樂趣,我們那個家庭,我們所制造出的那個環境,他們感覺到最快樂,我們就認為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假如某些家庭,他想孩子順其自然發展,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過一生,我從來不反對,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他也可以去選擇順其自然這條路,平平安安過一生也很好。
精彩語錄:
非智力因素培養好了,他有很強的自信,有很強的毅力,很強的道德素質的話,那么他的事業不可能不成功,只不過是大跟小的問題。
主持人:因為美國有一位生物學家曾經說過一句話,對我影響非常大,他說沒有正常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我覺得其實家長有一點這個意思,覺得人應該順其自然,按照自然的狀態長大成長,明白一些道理,然后再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蔡笑晚:也可以。但是在我們當時的情況下,正好是我們的正常生活。孩子們好好讀書,好好養成讀書的習慣,而且好好地玩,而且玩得比別人更開心,這就是他們快樂的童年。我們當時還制造出好多快樂的辦法,找一張乒乓桌,拆下網來就是桌子,還有一個自行車,孩子們上去表演,還有各種各樣趣味的數學題目,讓他們去競賽,制作了小的船只,這些都是我們制造樂趣的方法。
道德素質教育要與立志教育相結合
網友:在您的教育中您是如何實行道德素質教育的?
蔡笑晚:道德素質教育跟立志教育是加在一起的。早期教育是第一個關鍵詞,第二個關鍵詞是從小立志,從小立志就是從小的道德教育,因為立志教育跟道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沒有好的道德素質的人不可能有高尚的志向,也不可能有偉大的理想。所以,我們從小就給他們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我們非常實際,首先給他講一些關于道德方面的道理,奶奶活著的時候,我們每年帶他們去給奶奶拜年,跟奶奶一起過年,而且放假的時候,首先去看望奶奶,另外學校里面假如有一些公益活動,我們都讓他們盡量去做,而且他們自己還特別重視一些公益活動。他們去年還設立了一個獎學助學基金,三個在美國的孩子拿出100萬設立了教學助學基金,這些都是與從小培養公益事業、公益活動的道德教育有關系的。
主持人:我理解您的觀點,良好的道德教育其實是一個孩子成才的基礎。
蔡笑晚:基礎。
主持人:道德品質是一個人成才的基礎。
蔡笑晚:成才的基礎,立志的基礎。
網友:王東華先生在《發現母親》中說母親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我非常想了解在您實施家教的過程中,六位孩子的母親謝小湘謝阿姨做了哪些工作?謝老師其實也在我們的現場。
蔡笑晚:這些我在書里已經寫的很清楚了。我們那個時候,雖然還沒有母親教育這么一個偉大的著作,但是我們那個時候超強的母親意識,早在30、40年之前我們就有了,我們從孩子出生以后,我們兩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觀點完全一致,而且她所做的事情比我更多,她養小孩,要教育小孩,都是跟我一起做的,有我的一份,也有她的一份。所以,母親教育和父親教育相輔相成。
主持人:您跟謝阿姨得高度配合起來,才能完成這樣一個教育。
蔡笑晚:對,必須這樣子才能完成家庭教育。
主持人:網友的問題特別多,蔡老師,我們再繼續問一下。
網友:謝謝蔡先生,我很贊同您的從小立志教育,主持人幫助強調下這句話。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網友:麻煩蔡先生,請您回答一下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蔡笑晚:如何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這從我們自己家庭,包括我所帶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他的自學習慣,培養他的自學能力。假如一個學生沒有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的話,他不可能非常優秀,更不可能在高層次競爭上發揮優勢。所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自學方法、自學能力。
主持人:剛才我們強調了自學能力,一個人的自學能力怎么樣,到一個新的環境、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面對一個新的領域和事物,他自己是不是有學習能力將決定他在這個領域上的發展。
蔡笑晚:有自學能力就能適應所有的環境,什么樣的環境都能夠適應。
網友:如果孩子不是很聰明,如何去培養?
蔡笑晚:假如不是很聰明,這個東西也很難說,孩子聰明不聰明,家長當然也是可以決定他的。因為有的孩子聰明的早一點,有的孩子聰明的晚一點。還有孩子在這方面聰明,有的孩子在另外一方面聰明,就想辦法發揮他的優勢,然后教育。
網友:如何能夠有效地安排好一天的學習和工作時間?我現在一開電視、一開網絡就很難停下來。
蔡笑晚:可能是他對電視、網絡有一點上了癮。我感覺到安排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從我跟孩子的通信里都有紀律,每次上學之前我都要求他們把這個學期的時間分配定好一個計劃表,寄回家來給我看,我給他們修改,修改好了以后讓他們嚴格地按照這個時間表來安排時間。所以,時間安排分配上是很重要的。現在這個問題應該說不是時間安排的問題,是看電視跟上了網以后他放不下來,是這個問題。應該考慮怎么樣把電視跟上網放下來,盡量少花一點時間在這些上面。
網友:如果父母的經濟實力不是特別好,工作也比較繁忙,或者是自身教育程度不夠高,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個范圍之內?
蔡笑晚:假如從經濟實力來說,我們的家庭在孩子讀書階段,絕對是中國窮人,是在很貧困的環境中生長的,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房子,住的房子才32個平方,住8個人,都是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們吃飯都有問題,而且孩子們的來信都是叫我少寄一點錢給他們。現在家庭經濟困難,應該說不至于影響孩子的讀書、學習、教育。因為現在有很多機制,可以保證學生讀書,讀大學的學生可以貸款,還有社會的慈善事業資助,這不至于僅僅因為這個問題來影響他的學習。假如真出現這個問題,父母也應該千方百計地給他籌措資金,借也要借來培養孩子。
主持人:如果時間上或者是教育程度上達不到怎么辦?
蔡笑晚:有很多農民、文盲培養出好的孩子也很多,應該說你要千方百計地跟老師溝通,跟老師溝通以后,讓他在學校里學得好一點,否則自己有什么親戚朋友,文化比較高一點,可以請他們幫幫忙。
主持人:網上有一位網友問了很多次蔡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我想在這里不便回答,您可以明天下午2點鐘參加在國家圖書館報告廳舉行的蔡先生的演講活動,到現場可以跟蔡老師進行交流。
蔡老師從工作經驗的角度來講,您的孩子不僅僅是學業成功,他們在自己的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天武現在已經是全球有名的投資公司高盛公司的副總裁。應該說他的成功是把自己學業上的成就成功地轉移到社會上,轉移到自己的事業上,您的教育怎么樣能夠達到讓孩子非常好地適應社會的效果呢?
蔡笑晚:就看你當初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把他非智力素質培養好。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從事家庭教育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孩子非智力素質的培養。一個很優秀的非治理素質的孩子,假如他有了知識以后,就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很好地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轉移到事業當中去。
主持人:也就是說您在這方面還是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的?
蔡笑晚:從小就開始做。我的意思就是,你從小這樣子做了,他自然就會很好地適應社會,很好地做出事業。就算當初我們沒有讓他們培養到博士,就大學畢業,哪怕高中畢業,他們也會很好地去適應社會,因為他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好了,他有很強的自信,有很強的毅力,很強的道德素質的話,那么他的事業不可能不成功,只不過是大跟小的問題。文化素質高一點,學歷高一點,事業做的大一點。假如文化低一點可以做低一點的事業,但也可以做得好。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企業家,他們雖然文化品位有的不是很高,但是他們事業也做得很好,也做得很大,這就是他們的非智力素質很強。
主持人:您在教育中也關注到這個東西。
蔡笑晚:我從小就關注到這個東西。
主持人:也就是您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好好學習,而是全方位的,其實這就是我們經常提的素質教育,也是一個人的人格素質的教育,如果人格素質教育成功,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都會是幸福的人。
蔡笑晚:對。
主持人:是一個成功的人。我看您幾個孩子的家庭也都非常幸福,我想他們之所以能夠在事業上取得這么大的成功,除了他們專業上的出眾,也是周圍人的肯定,是性格上的成功,也是其它綜合素質的一種成功。
蔡笑晚: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必須跟學校要配合好,跟學校的老師配合好,要尊師重教。
主持人:蔡老師最后強調的這一點,我想對很多家長都有幫助。我特別不好意思,因為很多網友的問題沒來得及問到,我想他們都是孩子的家長,還是那句話,明天下午可以到國家圖書館兩點鐘參加蔡老師的報告會。非常感謝蔡老師能做客新浪,更感謝今天參與我們聊天的眾多網友,大家的問題沒有回答,很遺憾,我們會一會兒轉告給蔡老師,您還可以通過蔡老師在新浪網的博客去關注蔡老師,和他交流,我想蔡老師有空會上來回答各位網友的問題。
今天的聊天就到這里,謝謝大家,謝謝蔡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