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桐鄉市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聯動”原則,始終把服務企業用工、助推企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針對當前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招工難和勞動者找工難的“雙難”情況,該市提前謀劃、創新舉措、優化服務,在勞動者個體就業權益維護與企業生存發展之間找平衡,實現了求職招工由“雙難”向“雙贏”的轉變。截至目前,該市今年已有1374家(次)單位通過招聘會向求職者提供了23447個崗位,4534人實現了就業。該市的用工缺口由年前的13000人下降至目前的7500人。其主要做法是:
一、奏好“信息暢通”前奏曲,謀求充分就業“便捷化”
一是依托市場載體“早”調查。為掌握春節前后企業缺工狀況,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用工服務,該市在不斷完善企業用工需求季報制度基礎上,通過發調查表、短信征集、現場登記等方式,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企業春季用工需求大調查活動,所得信息按單位性質、工種情況、需求人數等輸入用工信息庫,并由專人負責統計、維護。截至2014年1月底,共計發放調查表5000多份,發送短信3500多條,現場辦理用工需求登記3210次。
二是借力基層平臺“廣”宣傳。充分發揮鎮(街道)、社區(村)人力社保基層平臺促就業作用,建立健全求職登記、就業推介、信息發布、職業指導等一站式服務平臺,廣泛收集求職者資料,及時發布用工單位招工信息,使就業推介信息、就業優惠政策等通過這一平臺宣傳到戶、到人,從更廣范圍為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提供精細化的信息對接。目前,全市基層人力社保平臺基本實現了用工信息全覆蓋。
三是構建信息網絡“便”就業。初步建立了以市人才市場為核心,下聯各鎮(街道)、村(社區)的三級就業服務信息網絡,人力資源信息通過網絡實時發布到各就業服務點,使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到就業信息和創業優惠政策。將全市1萬多家企業按地域納入到各服務網點,通過網格化管理細致化服務,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并根據用人單位對招聘人員的不同需求,舉辦有針對性的招聘活動。在2 014年桐鄉市春季人才洽談暨人力資源招聘周活動中,該市開展了市、鎮聯動招聘活動,共計幫助1230人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二、奏好“技能培訓”練習曲,謀求分類指導“多樣化”
一是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渠道。近年來,該市不斷優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結構,在鎮(街道)的協助配合下向企業要訂單,根據培訓訂單招收培訓學員、確定培訓內容,開展定向培訓。建立起就業技能培訓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對接關系,確保受訓學員的轉移就業率。2013年以來,該市共有348人接受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同時,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領域,開發了衛生保潔、綠化養護、宅基地復墾、新村整治等安置農村低保家庭、低保邊緣戶就業困難人員的公益性崗位,并開展結對式培訓幫扶,助力更多農村勞動力實現了轉移就業。
二是優化職業技能培訓資源整合。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整合市職業技術培訓中心、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和高級技工學校等各類社會資源,2013年以來共開設培訓班19期,培訓人員1490人。同時,嚴格依法審批民辦培訓機構,審核申報材料,現場查看培訓地點,并做好筆錄。加強對全市10家民辦培訓機構的監管工作,擬訂民辦培訓機構管理制度和檢查方案,組織開展民辦培訓機構專項檢查。做好民辦培訓機構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審批和統計工作,做到培訓一期,審批一期,監督一期,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制度方式。進一步完善制度,將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力度提升50%以上,逐步形成了公辦培訓機構為主、社會培訓機構為輔,市局統籌,鎮(街道)配合的培養格局,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公共實訓基地,實施“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實現校企人才需求無縫對接。指導大中型企業制定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劃,通過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技能競賽等形式提升培訓技能,貫通初中級到高級工、技師的成長通道。同時,不斷搭建人才成長平臺,拓寬人才成長渠道,實現了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創建“零”的突破,現有嘉興市首席技師3人。
三、奏好“引才留才”主旋律,謀求管理服務“長效化”
一是完善就業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就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作用,進一步明確各單位職責,強化分工合作、協調配合,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同時,完善相關政策,著力改善就業環境,2013年該市出臺了新政《桐鄉市人民政府關于使用促進就業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新增實施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社保補貼和小微企業新招錄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引導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有效緩解了企業招、引、育、留人中遇到的困難。全年共有169名失業人員享受社保補貼94.42萬元、崗位補貼212.66萬元。
二是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該市積極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使企業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從根本上改變對低端勞動力的過度依賴。通過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讓員工在“一技之長”基礎上向“一專多能”發展,以便在企業用工緊缺情況下能頂崗代職,彌補企業暫時性缺工難題。同時,推動企業誠信建設活動開展,通過典型引領,加大“引才留才”力度。深化書面審查制度,推動企業規范用工,穩定員工隊伍,2013年度書面審查企業9564家,合格率達100%。
三是提高員工福利待遇水平。對不同規模企業進行分類指導,形成上下貫通、縱橫交織、片線相連的工作網絡,進一步擴大了轄區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覆蓋面。完善廠務公開、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職代會,討論企業各項事關職工工資福利、勞動安全、社會保險、工作時間調整等事項,并將討論結果向職工公布。同時,不斷完善工資支付管理辦法,廣泛推行工資支付表、記工考勤卡等制度,依靠制度規范各類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切實保障員工合法勞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