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04-22 | 信息來源:紹興市人力社保局 | 瀏覽次數: 38 | 字號:[ 大 中 小 ] | |
一是進鎮入村,“下鄉招聘大蓬車”駛入基層。為幫助返鄉農民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從2009年開始推出的“就業大蓬車”進鄉鎮活動已累計開展近50場,受到當地農民朋友歡迎。去年共組織14場“就業大篷車”進鏡湖新區和紹興縣、新昌縣所轄鄉鎮,563家企業送上2萬多個崗位,吸引當地1.7萬余名求職者,5248名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務工人員實現就業。今年1-3月,已組織“就業大蓬車”進鄉鎮活動3期,共組織308家用人單位帶著6780個就業崗位到東浦、袍江、越城區舉辦招聘會,進場應聘7200余人。同時,以基層勞動保障平臺作為載體,將就業服務工作的觸角向社區和農村延伸,全市175個社區已全部達到充分就業示范社區標準,創建率達到100%;全市2387個行政村,已建成基層平臺2352個,創建充分就業村1983個,創建率達到84%,基本實現農村(社區)就業服務平臺全覆蓋,農村富余勞動力可就近就地共享招聘信息,找合適的工作崗位。
二是服務企業,“外引技工長途車”招才求賢。為幫助部分企業解決技工短缺的矛盾,一方面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與外省市的勞務協作,推出“外引技工長途車”,為企業“招兵買馬”提供便利,組織企業到技工院校比較多的省市進行招聘,為企業引進急需技能型人才搭建平臺,努力促進企業穩定發展。今年1-3月,共組織13家用人單位到麗水、安徽淮南等地參加人才招聘活動,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企業缺工狀況。
三是鋪路架橋,“校企對接碰碰車”實現雙贏。為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同時幫助部分企業緩解技術工人短缺,從2008年至今,已連續五年組織開展了校企對接活動,希望通過引導和鼓勵,加強區域間勞務協作,促使校企雙方建立自愿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長期合作戰略伙伴關系,為校企雙方搭建合作和交流的平臺。“校企對接碰碰車”通過到外省市走訪技工院校,組織本地企業與外省市院校“聯姻”,舉辦校企人才供需洽談會,加強信息溝通與交流,建立定向培養機制,解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和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五屆校企合作技能人才供需洽談會的舉辦共引進各類技術人才近5萬人,有效緩解了企業技能人才短缺矛盾。
四是重點幫扶,“就業援助直通車”服務上門。就業工作是民生工程,對于就業困難對象,更是應該重點做好幫扶。“就業援助直通車”通過深入社區,制定援助計劃,實施“一對一”幫扶,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低保戶中的零就業家庭成員至少有一人就業,并對城鎮零就業家庭實施動態監測,做到“出現一戶、幫扶一戶、消除一戶、跟蹤一戶、穩定一戶,”實行基數歸零,動態歸零。全市2012年已通過各種形式幫扶零就業家庭戶數1戶,實現就業1人,農村低保家庭戶168戶,實現就業206人。“就業援助直通車”在市區部分社區進行“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活動,真正把就業服務送到了社區居民的家門口。繼續開展面對就業弱勢群體的“123”再就業援助工作,2012年市本級在“123”再就業援助專柜登記要求援助的下崗失業職工為為443人,介紹267人次,介紹成功176人。同時,積極落實穩崗援企措施,按時足額發放各類社保補貼,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實實在在的經濟支持。2013年市區第一季度為7554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2028.63萬元;為524名農村4555人員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59.04萬元;有18家企業招用39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補貼18.76萬元;在公益性崗位上安置227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補貼38.40萬元。
五是圓夢創業,“創業扶持助力車”全程護航。為幫助更多有創業夢想的人圓夢,進一步細化創業促進就業政策的操作辦法,先后出臺《紹興市區用人單位和靈活就業人員申領社會保險補貼實施辦法》、《紹興市區工商企業申領產品來料加工補貼實施辦法》、《關于進一步完善紹興市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通知》及《關于申領創業帶動就業等補貼的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使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及時發放相關補助,2012年共發放一次性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險補助144人,共計39.32萬元;受理申請小額擔保貸款277人次,實際放貸118萬,貼息15.86萬元;審核城鎮失業人員種養殖業補助4人,補貼19.5萬元;認定一個紹興市城鎮失業人員創業園(金德隆創業園區),發放創業園補助20萬元,發放進駐金德隆創業園區14家企業的租金補貼15.21萬元,有力保障了勞動者創業質量和進程。此外,連續舉辦五屆創業項目展示會,展示會集創業項目展示、創業政策咨詢、指導專家服務于一體,推出適合初次創業的項目,涵蓋小手工藝、餐飲、家具用品、旅游服務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這些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創業項目一經展示,就受到了創業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