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條證據材料真實性,應該誰來申請鑒定?
民事訴訟過程中,對于一方當事人出具的證據材料,對方當事人往往會對該證據材料中的簽名或者內容的真實性提出異議,此時,若提出異議一方當事人沒有證據證明該證據材料不真實,如果雙方均不申請對該證據的真實性進行鑒定,那么,應當由誰承擔因未能申請鑒定而導致的不利后果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誰是收條證據材料真實性應承擔申請鑒定的責任的一方呢?
案情簡介
2015年7月3日,周某與甲公司簽訂《項目施工承包協議》,約定周某承包甲公司承接的重慶市沙坪壩區某網吧的裝修工作,工程款共計202000元。2015年8月,周某依約完成了裝修施工,甲公司也支付了大部分工程款項。2016年3月,周某因認為自己只收到了甲公司通過轉賬方式支付的工程款169800元,尚欠工程款32200元沒有支付,故向法院起訴要求甲公司支付該32200元工程款。
庭審中,甲公司主張已通過轉賬方式支付工程款169800元,周某出具了收條6張;通過代付燈具款的方式支付了12000元,周某出具了收條1張;通過現金方式支付了20000元,周某出具了收條2張。總共9張收條,載明周某累計收款201800元,只有200元沒有支付。周某對于自己在該9張收條上簽名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認為收條上的金額不是自己填寫的,且收條是以空白收條的形式交給甲公司的,收條上的金額是甲公司事后補填的,周某并沒有收到除銀行轉賬之外的32000元款項。
由于周某否認收條上填寫的金額與其簽名系同一時間形成,審判員遂征求雙方意見,詢問雙方是否對收條上填寫的金額與周某的簽名是否同一時間形成申請鑒定。雙方均不申請鑒定。
觀點分析
在庭審過程中,審判員向甲公司釋明稱:因周某對于否認收條上填寫的金額與周某的簽名是在同一時間形成,故甲公司就該收條真實性方面的舉證不充分,因此應由甲公司對于“收條上填寫的金額與周某的簽名是在同一時間形成”承擔舉證責任,故應由甲公司申請鑒定,若甲公司不申請鑒定,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甲公司則認為:周某并未否認其在收條上簽名的事實,故甲公司舉示的收條的真實性應當依法確認。至于周某否認“收條上填寫的金額與其簽名系同一時間形成”,其并未提交相關的證據證實其主張,故周某負有通過鑒定證實“收條上填寫的金額與其簽名不是同一時間形成”的證明責任,因此,法庭關于申請鑒定的釋明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甲公司不應承擔申請鑒定的責任。
律師觀點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這種一方當事人(證據提交方)舉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證據異議方)提出異議的情形,申請鑒定的責任歸屬問題,大體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應當由證據提交方對證據上的筆跡的真偽或者形成時間申請鑒定,若證據提交方沒有申請鑒定,則不應采信該證據。
其主要理由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結合本案分析,甲公司為反駁周某的訴訟請求,應當承擔證明已將周某訴請的款項支付給周某的事實的舉證責任,如果“收條上填寫的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是否一致”不通過司法鑒定予以確定,將導致“收條上填寫的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是否一致”無法確定,進而無法確定“收條是否是偽造的”,因此,應當由甲公司對“收條上填寫的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一致”承擔舉證責任,故應由甲公司申請鑒定。
第二種觀點認為,應當由證據異議方對對證據上的筆跡的真偽或者形成時間申請鑒定,因證據異議方沒有申請司法鑒定,導致該方沒有證據推翻證據提供方所提交的證據,故應當依法采信證據提供方提供的證據。
第一種觀點不能成立,我們贊同第二種觀點,因為:
1、證據提交人對于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對于證據提交人提交的證據的真偽及其證明力,證據提交人并不負有舉證責任。證據的真偽及其證明力是由裁判機構結合全案證據綜合判斷的。結合本案,由于收條上只有周某的簽名下面書寫有時間,該證據表面上顯示收條形成與簽名下面的時間,填寫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是一致的,周某在庭審中否認收條上“填寫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一致”,但并未提交證據來證明收條上“填寫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不一致”,此時,因周某沒有申請鑒定,導致其通過鑒定方式證明“填寫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不一致”的可能性喪失,不利后果應由周某承擔。
2、證據異議人對對方證據的異議不會導致證據證明力下降,也不會直接影響證據所證明的事實。結合本案,周某對收條的異議,只是對收條及收條證明的事實陳述自己的意見而已,如果因周某毫無證據支撐的陳述而直接認定收條的證明力下降甚至消失,無疑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三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依法作出裁判”,顯然是“以當事人陳述的事實而非證據證明的事實”為依據作出裁判,其實質是“排除客觀證據,采信主觀陳述”的裁判方法。
3、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本案中,甲公司主張已支付周某款項201800元,并提供了周某親筆簽名的9張收條作為證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并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對一方當事人為反駁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所主張事實而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并結合相關事實,認為待證事實真偽不明的,應當認定該事實不存在”。周某否認甲公司提交的收條的真實性及證明力,應當提交證據,由法院根據雙方證據的有無證明力及證明力大小進行比對評判,而周某并未就甲公司提交的收條提交反駁證據,因此就談不上對收條有無證明力以及證明力大小與周某提供的證據進行比對評判的問題了。
4、證據異議人對證據的否認不僅僅是對證據證明的事實的否認,同時也是一種就相反的事實提出的主張。本案中,周某否認收條上“填寫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一致”,其實質就是主張“填寫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不一致”,進而主張“收條是偽造的”,如此一來,對于周某的主張的描述就從消極性的轉變為積極性的了,從否認甲公司的主張,變為肯定自己的主張。通過這種表述上的轉換,周某當然應當對自己主張的“填寫金額的筆跡與周某簽名的筆跡的形成時間不一致”以及“收條是偽造的”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顯然,應由周某申請鑒定以證明自己的前述主張。
5、若要求證據提供人對證據申請鑒定,將導致永遠無法“證實”待證事實的情況發生。因為這種要求的實質是要求證據提供人用其他證據來證實證據的真實性。只要對方對證據提出異議,證據提供人就需要申請鑒定。如果對方對鑒定結果有異議,證據提供人還需要提供證據證明鑒定結果的真實性和證明力,對方如果對證據提供人提交的證明鑒定結果真實性和證明力的證據有異議,證據提供人還需繼續舉證,以此類推,永無休止。
6、若要求證據提供人對證據申請鑒定,將可能導致證據提供人“自證其罪”的情況出現。若鑒定結果對證據提供人不利,證據提供人既提供了證明自己主張的證據,也提供了反駁自己主張的證據,這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的情況。
7、由于依當事人申請而做出的鑒定結論,從訴訟法的角度判斷是鑒定申請人一方的證據,若將申請鑒定的責任歸于證據提供人,則一旦鑒定結果對證據提供人不利,證據提供人有權對該證據不作為證據提交,如此一來,法院還是只能對證據提供人提供的原有證據進行判斷,申請鑒定的意義也就喪失了。若將申請鑒定的責任歸屬于證據異議人。如鑒定結果對證據提供人有利,證據異議人如果不提交鑒定結論,則沒有證據證明證據提交人提交的證據是不真實的,應依法認定證據的證明力;如鑒定結果對證據提供人不利,證據異議人必然會提交鑒定結論。由此,對證據的認定結果是由鑒定結論的意見來確定的。
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一)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錄本; ” 本案中,周某對甲公司提出的書證原件(即9張收條)提出異議,但并未提供任何可以直接加以反駁的證據,因此,根據這一規定,應當確認這9張收條的證明力,不應以甲公司沒有申請鑒定為由否定收條的證明力。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于證據提供人提供的證據,若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需要通過舉證的方式來否定,而申請鑒定則是證據異議人通過舉證的方式來否定證據提供人提供的證據的途徑之一。
若證據異議人放棄申請鑒定,則應視為證據異議人沒有通過鑒定的方式來舉證否定證據提交人的證據。
律師提醒
由于當前社會環境的復雜性,當事人收到款項后,即便出具了收條,也有可能否認收到了收條上載明的款項,由此引發糾紛,甚至有裁判機構基于種種原因,對于收條載明的收款事實予以否認的情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需向他人付款,需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盡量采用銀行轉賬的方式支付款項,同時應注意付款賬戶與付款人之間的一致性,若是通過他人付款,則建議要求對方在出具收條時確認通過他人賬戶收到付款人支付的款項的事實。
2、若采用現金支付的方式付款,則建議邀請第三方見證并對付款過程錄音錄像。
3、收條內容要做到清晰、明確、完整,全部內容盡量要求收款人親筆書寫,并在收條末尾簽名并捺指印。
4、對于收條要妥善保管,有瑕疵的收條將可能全部或者部分喪失證明力。另外,若在糾紛中,裁判機構將對于收條真偽申請鑒定的責任歸于接受收條的一方,如因保管不善導致鑒定機構不能確定收條的真偽,則接受收條一方將可能承擔不利后果,因此,對于收條的保管應做到萬無一失。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