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作文教學的任務
語文教學包含閱讀教學、作文教學、聽說教學、語言基礎知識教學等,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在教學重點安排上是不一樣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相比,閱讀是理解,寫作是運用,沒有理解談不到運用,通過寫作可進一步加深理解。兩者相輔相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寫作能力的形成往往要比閱讀能力的形成更困難,更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
一、作文教學的地位
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
2、 作文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3、 時代的發展,社會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作文教學的任務
作文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寫文章并養成良好寫作素養的活動。
(一)訓練寫作技能,增強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
作文能力只要多讀多寫就能自然生成嗎?
回答是否定的。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須經過訓練才能逐漸形成。語文教學大綱對寫作教學有嚴格的要求。(附大綱)
1、 寫作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①觀察能力 “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作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品質,如觀察的自覺性、目的性、細致性、條理性、全面性、深刻性、敏銳性等。
養成濃厚的觀察興趣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如記觀察日記、隨筆、札記、雜記等,隨時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養成正確的觀察方式、方法,如定期觀察、長期觀察、全面觀察、重點觀察、直接觀察等,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活水源頭。教師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②記憶能力
寫作需調動記憶儲備,可以增強形象記憶、動作記憶、情緒記憶、言語記憶和邏輯記憶。
③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指運用分析和綜合、比較和歸類、抽象與概括等思維方法,對事物獲得本質認識的能力。作文離不開思維,在作文教學的每一項技能訓練中,都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形象/抽象思維,求同/求異思維。
④聯想和想象能力
聯想是由眼前事物的觸發而想到與之相關的其他事物,可分為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類比聯想、相關聯想、意反聯想、引申聯想等,也可分為縱向聯想、橫向聯想。
想象是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可分為再造想象、創造想象和幻想。
聯想和想象既為創造性作文所必需,又有發展智力的價值。
⑤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高素質新型人才的必備“構件”,是在人的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上實現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
作文本身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創造思維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在作文教學中,尤其要加強創造思維的訓練。要在審題、立意、選材、構思和遣詞造句的過程中,訓練定向思維和變向思維;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直覺思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1、 寫作所必需的專門(特殊)能力
①表達能力
語言能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具有多種表達方式和表達功能。語言是表達最基本的憑借,言語能力是最基本的表達能力。語文訓練根據不同的表達方式進行不同的訓練(單項):
敘述——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
描寫——細節、肖像、語言、行動、心理、景物、場面、側面描寫
抒情——直接、借景、借物、借人抒情
議論——確立論點,事實/事理論據,歸納/演繹/比喻/類比論證,駁論
說明——事物特征,說明順序,舉例、比較、打比方、定義、分類等說明方法
作文教學在表達能力的訓練中,首先要培養學習語言的自覺性,其次要培養積累語匯的習慣;再次要多讀、多寫、多改,加強語感訓練。
②書寫能力
書寫要工整、規范,有一定的速度
③寫作知識
材料——捕捉、采集能力; 主題——理解、開掘能力
思路——推導、想象能力; 結構——分解、組合能力
語言——感應、表達能力
④寫作過程
準備——觀察、分析、搜集
構思——立意、選材、謀篇、想象
行文——修辭及各種表達方式
定稿——修改
(二)培養寫作興趣,養成寫作習慣。寫作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綜合運用的活動。
興趣和習慣,屬于非智力因素,對寫作能力有重要影響
寫作興趣表現①對客觀事物的好奇
②對社會生活的關心
③對文字表達的喜悅
寫作習慣表現①勤于觀察、積累、練筆
②快速審題、構思、成文
③內容具體、真實、誠懇
④語言準確、鮮明、生動
⑤態度認真、不厭修改
⑥書寫規范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第斯多惠<德>新P131)
“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實踐養成的”(呂叔湘)
(三)提高思想認識,涵養道德情操
俗話說:“文如其人”。
第二節 作文教材
一、 作文教材的編排
按照一定的訓練體系來編排。體現一定的教學思路方法。
1、總——分——總訓練體系。 (人教社“義務教育本”)
即:寫作聯系生活的訓練——表達方式分解訓練——寫作應用于生活的訓練
寫實事、寫真話、寫真情——表達技能——一般應用文
2、階梯訓練體系
觀察——分析——表達 即:物——意——文
1、 文體訓練體系
2、 傳統作文訓練體系
課文不僅僅是閱讀教材。
5、表達能力訓練 (遼寧本《寫作》)
一般寫作能力(審題、立意、謀篇、選材、組材、表達、修改)
特殊寫作能力(記敘、說明、議論、抒情四大文體)
6、知識——能力訓練體系。 (西安六中本)
一、 作文教材的內容
1、語文課本 課文是學生學習作文的范例
2、作文訓練 分單元教學
①作文指導,一些專題性短文揭示訓練的目的,介紹一些寫作知識、方法,提出要求
②參考題目
③例文 既可以是范文,也可以是有毛病的文章示例。
④預備活動。
3、片斷訓練
4、文體知識短文
1、 語文活動
三、作文教材的使用
1、把握教材體系,堅持系統訓練
2、研究教材編排,力爭優化訓練
優化,也稱最優化,是系統方法要達到的目的
3、靈活運用教材,進行創造性訓練
1、 強化“主體”意識激發主動訓練
小結:問:作文教學為什么首先要把握教材體系?
答:了解作文教學觀和作文教學思路;便于從整體出發,進行系統訓練,達到最優效果。
第三節 作文教學的過程和方法
第一階段:教師命題——學生選題
第二階段:教師指導——學生準備
第三階段:教師點撥——學生表達
第四階段:教師批改——學生自改
第五階段:教師講述——學生總結
作文命題的原則:適應性、遷移性、計劃性、教育性、啟發性。
作文指導的內容: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行文、修改指導。
作文批改方式:全面、重點、書面、當面批改
(多就少改) 教師瀏覽,學生批改
作文講評的方式:專題、典型、對比、綜合講評
寫作教學是以一篇作文的寫作訓練全過程為單位來設計教學程序的。因而教學與閱讀教學的教學過程不盡相同。
寫作教學課堂結構的幾個環節:命題——審題——立意——選材——謀篇——表達——修改——評講
作文教學過程有不同的模式,這里按照普遍采用的“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的作文教學過程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