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許多地方人未去,已然如雷貫耳,比如說桂林。
小學時有一篇課文,就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當時作為美文被要求鑒賞,誦讀之中一顆對桂林山水的向往之心就此種下,而后是那首流傳于上世紀90年代的歌曲,歌里唱到“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有時間”,歌手韓曉的嗓音談不上優美,旋律也并不好聽,這首歌卻空前流行起來,街知巷聞,桂林這個詞,儼然等同于風景。
得知公司旅游備選地中有桂林一項,毫不猶豫的撲向了它,陶也一改此前對我們公司旅游“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無所謂態度,轉而兩眼放光,桂林,是我們對著家中那幅中國地圖劃出的,人生中必去的一站。
【漓江游覽】
上次去廣西與桂林擦肩而過,時光轉啊轉終是來到了這里。
坐船前往陽朔,旅行團的輪船駛在漓江水上,少了些詩情畫意,船剛駛出,幾乎所有的游客都沖到甲板上,紛紛舉出手中的相機,攝下眼前美景,三樓的觀景臺,幾分鐘不到擠滿人群,占據著高位,欣賞與觀摩中國最負盛名的山水畫景,鮮有幾個游客,只是坐在船艙內靜靜喝茶,偶將眼神投向窗外,望幾眼,不驚不喜,他們,大概已閱盡天下風光,參悟深透,所以才能從容不起波瀾。
我和陶沒有那么淡定,或者尚未走到那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年紀,找了個相對富余的位置,憑欄望去,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從熟讀的詩文中鋪陳開來,山色奇秀,水色靈動,相得益彰而又相映成趣,這一刻,會由衷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鬼斧神工,這群山,何以能有那么多萬千形狀?
九馬畫山引來一陣游客喧鬧,大家興致勃勃的數能看出幾匹馬,能看出7匹就很不錯,能看出九匹的,據說那是狀元之材。
奈何視力與天資皆有限,在陶的指點解說之下,才勉強數出了幾匹,一旁有人喊他數出了九匹以上,引來一陣嘩然,說:要記住他,沒準哪天就大紅大紫,前途無量一發不可收拾了呢,命運,好似這群峰般神奇,不知道哪里,會有想不到的驚喜賦予你。
剛出發的時候還有點霧,空氣不夠通透
雖然天氣不夠好,紀念照還是要拍的
兩岸的山間還有小瀑布
跟團的游客,一般乘的都是這樣的輪船,我們去的時候不算太旺季,輪船上還有間隙
利用率也就那么一年一次的花襯衫
那么笑為哪般
船行到九馬畫山景點處,云忽然間散了,露出藍天
漓江風景,那還是蠻美的
輪船游漓江始終是差了那么一點,縱然有“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的美景,輪船的馬達機動聲一起,便感覺幻滅了幾分,輪船很快,中途不停,它的使命就像是在趕路,盡快將一船擠得如螞蟻般密集的游客拉到碼頭,然后
迅速離開,奔波不停歇,它駛過的水面,總是忽然一陣渾濁,不夠清澈,或許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漓江之水的危險,可是同時它也便捷,能夠承載與歡迎更多的游客,讓更多的人,可以領略桂林山水的神奇。
【遇龍河漂流:一葉竹筏江面行】
如果只是停留在輪船游漓江,那么桂林之行勢必是有缺憾的,好在下午導游給安排了遇龍河竹筏漂流,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感受桂林的秀美。
遇龍河,是陽朔山水的精華,有“小漓江”之稱。兩人一竹筏,船夫撐一竹篙,忽的一聲便從岸邊到了水面,此刻,陽光正好,陰霾散去,藍天白云,我戴著剛從當地阿婆手中買的花環,歡喜不已,兩岸青山連綿,翠竹蔥綠,竹筏飄在水上,有一葉輕舟之感,船夫的竹篙撐過,水面蕩出一圈優美靈動的波紋,這時,方才體會什么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遇龍河的漂流并不驚險,大多數時候就躺在竹筏上慵懶看景,沒有都市的暑氣逼人,風吹來,不乏涼爽,只是從小壩上一沖而下時才會有一點刺激,濺起水花,水花打在腿上,有一股夏日的清涼。
漂流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有些人愜意的睡著了,像做了一場山水好夢。
轉眼,桂林已是一年前的風景,映在我心中的,不是黃布倒影,不是漓江上那些膾炙人口的標志性景觀,而是那宛如田園山間小家碧玉般的遇龍河,一葉竹筏江面行。
遇龍河漂流處,兩個人一艘竹筏,上面有陽傘,一點都不曬
竹筏游江去咯
從一個壩上沖下來,水花四濺
遇龍河上,基本上隔一段路就有人拍照,看到滿意的,可以買,15塊一張,陶非要買這一張,說原生態,所謂的原生態就是我閉眼了么。
竹筏行至竹林處,暑氣頓消
遇龍河上,有不少這樣的烤魚店,想吃的話竹筏會???,但是價格有點貴,一條烤魚(?。?0塊左右
愜意的景色,愜意的下午
隨便拍拍,小家碧玉,良辰美景,很適合桂林這樣的地方
最后,少不了在竹筏上臭美一張
花環為當地阿婆處所購,5塊錢
【陽朔西街,夜色情韻】
陽朔西街,似乎已經有名了許久,它的身上環繞著許多形容詞,小資、夢幻、迷離、魅惑、國際……一條不過幾百米的青石板小街,人來人往,寧靜與熱情,古老和情趣并存。
晚餐之后,和陶,曹老師夫婦結伴朝西街走去,去見識這個一里繁華的傳奇之地。一路上,打著“啤酒魚”之招牌的餐廳鱗次櫛比,這個特色在西街入口處達到頂峰,一眼望去,清一色的“啤酒魚”,每家都以大字橫幅標榜自己上過什么什么節目,被什么什么電視臺報導,總之師出正宗而且風靡盛行。
其中有家餐廳,排場很大,店門口一溜擺了許多桌椅,現場還有人表演,非常熱鬧,看得我們摸摸肚皮,心里癢癢,可惜剛飽餐了一頓,不然坐在這露天下吃吃喝喝,看游人如織穿梭,定是樂事一樁吧。
西街入口處,一溜過去,餐廳打的招牌都是啤酒魚
非常有現場食感的大師傅啤酒魚
請看招牌:西街步行街
才入夜,西街的游客已經不少,各種膚色人群從身邊擦肩而過,一不留神眼前閃過一人高馬大的外籍游客,長得頗有喜感,我將鏡頭對準他,他大方擺出Pose笑得露出一口牙,繼而與我合影,在他“高大威猛”的鐵塔身形下,我立馬被襯托像個袖珍小人。
我不知道這位外籍游客在西街有什么找到一絲故鄉的感覺,西街處處可見的酒吧不乏西方小城的悠閑與浪漫,各式西餐與店門口站著的外籍服務生或許還有幾許錯覺,但想必他在西街一定逛得很開心,一路走過去,美女頻頻與其合影,然后他順勢左擁右抱,成了西街上一個高大閃耀的焦點。
老外,樂壞了
N重門,在通往想去的道路上,到底有幾重門?
西街的酒吧熱情洋溢,經過處各有風格,或水晶吊燈,或朦朧燭光,或有美女妖冶坐鎮,或主打溫情牌只為讓游客可靜心小坐。西街的店鋪則以古樸古風為多,類似的店鋪已在麗江、鳳凰、西塘等古城古鎮見過不少,未覺驚艷,頗感雷同,倒是那一抬頭瞥見的連綿青山,更有情韻,這也正是陽朔西街的標識,夜來青山隱。
一路隨性走去,走走停停,忽聞陶笛聲,通透清脆,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小美女,一頭披肩發,靜靜的坐在店前臺階上,用陶笛吹著曲子,停下時,淺淺一笑,那場景,已然入畫。
說西街越夜越美麗,它的韻味在夜色漸深中經久彌散,也有不少人來此尋找艷遇或者釋放壓力,以期在迷離的夜色中品味與白天不一樣的故事,我們并未等到夜深,離開時,許多人的夜晚,才剛剛開始,他們的眼神與搖晃的身影中,有一份期待?;赝鹘?,與白天陽朔青山綠水的山水小清新是那樣不同,魅惑妖嬈,活色生香。
每家酒吧,都有自己的個性,這家的特色,大概在水晶吊燈吧,一點小華麗
燈下,吃飯的人
有一點小可愛的感覺
請看黑板
等你花下坐
一些可愛的小玩意
小島之爭,民間智慧
童話般的陶瓷燈
中國特色,民族傳統
升官發財,打麻將
主人在打鼓,背后的佛像好慈悲
也來打望下美女吧,火熱身材
吹陶笛的氧氣小美女
燈盞
西街上的美食攤
【天籟蝴蝶泉與義江緣:風景中的人文】
此行桂林,公司找的是純玩團,無任何購物點,所有游覽項目都已在合同中列明,事先支付,不過導游總要賺點外快,不然怎么致富走上康莊大道,于是乎大巴上地導不遺余力開始兜售自費景點。
起先她推銷的是銀子巖,在她嘴下,銀子巖被吹得天花亂墜,總之“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上覀児就乱桓钡ㄒ娺^大世面大場面的樣子,不為所動沒有興趣,只有一對韓國父子響應支持,見大家都不去擔心人生地不熟語言溝通有障礙,遂立馬轉了方向。
這么美的風景你們居然不買賬?地導恨得牙癢癢,面龐肌肉抽動,不過作為一個經驗豐富有職業操守的導游,地導還是擺正調整心態,擠出一絲笑容,繼續帶領我們這團“鐵公雞”。
次日我們的行程非常松動,一個是古東瀑布,另外一個便是象鼻山公園,據導游講,象鼻山公園,至多半小時,半小時就可以逛完出來了,所以你們的時間大大的充裕,出來玩不就圖個盡情么,不要舍不得花錢啊,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啊……
一番鋪墊之后,引出地導之本意,兜售景點天籟蝴蝶泉,起初有些錯亂,心想蝴蝶泉不是在大理么,何時移駕到陽朔來了?后仔細一聽才頓悟原來前面多了“天籟”兩字。
經不住地導唐僧似的一遍一遍的轟炸,大家決定那么就去吧,當花錢買清靜,門票一人一百,見我們都“乖乖”掏了錢之后,地導終于從心底泛出了微笑。而這門票,回來查發現官方價格只有45元,也就不追究了,引用地導本人在幾天行程中反復提到的一句話:如果你覺得價格貴,不要質疑,就當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建設。
當然,對這樣的行為我還是心存保留,所以哪怕其實幾天里地導笑得花枝亂顫,反復說從今以后我們就是“狗肉”(桂林話里朋友之意)了,對這種沒有真心的表演行為,我只能付諸一笑。
天籟蝴蝶泉離陽朔縣城只有3公里,很近,原想這蝴蝶泉就算沒有大理蝴蝶泉的一汪泉水,至少也會有蝴蝶翩翩飛舞,豈知所謂的蝴蝶就是入口處溶洞上那個展翅蝴蝶的水泥造型,讓人不免遺憾。
景區內有一些景點,但都印象不深,也非常普通,沒什么看頭,羅列起來不過是一小型鐘乳洞,一排敲鼓需收費的銅鑼,一吊橋,僅此而已,然后便走到了分岔口,說想看景的繼續往上爬,山頂可飽覽陽朔風光,想看表演的就下山,去演藝廣場,那里有少數民族的“天籟”之聲。
吊橋,比較淳樸自然
在岔口處,我們選擇下山,去看人文表演
和陶奔“天籟”而去,演藝廣場已坐滿游客,等著看苗族侗族的金花姑娘,是怎樣一副傾國傾城。
少數民族的姑娘們,似乎天生麗質為多,我的位置離舞臺有些遠,看不清她們的面龐,可盛裝之下姑娘們曼妙多姿,尤其皆能歌善舞,一顰一動平添了不少韻味。
載歌載舞,現場歡樂一片,其中的侗族大歌,更是引為天籟之音,讓我感動的一幕發生在侗族寨主率領所有參演的少數民族姑娘們向游客們鞠躬的那個場景,寨主說感謝大家來此,這里的姑娘們可以以此為舞臺,不用背井離鄉,也能賺一份溫飽,忽然間眼眶有些濕潤,為這份人情。
苗族金花,那頭飾,很重吧
中途讓游客上去參與表演,這位帽子哥將舞臺,變成了自己的主場
好吧,帽子哥風頭出盡
侗族寨主,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曾去許多國家演出
盛裝的姑娘們
鞠躬,致謝每一位游客,原本有些后悔的心,被這樣的鞠躬打動
一起跳舞
問陶:你會跳舞么?陶:我會一些招式,武打的…
類似的民族歌舞表演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又看了好幾場,大大小小,侗族、苗族、白褲瑤族,無論男女老少,胖瘦與否,都生得一副好嗓子,舉手投足,即是舞姿,輕擺幾下,遂成舞蹈,這便是天賦。
出來玩,圖個樂子,當白褲瑤族小哥問有誰要體驗踩高蹺之際,極力慫恿陶去臺上體驗,看著陶幾經嘗試,終于可以踩著高蹺搖晃著走起來時,忽然想起了遙遠的2005年,那年10月,岳麓山腳下有一個歌唱比賽,和陶恰巧經過,我說陶,你上去唱一曲吧,陶便站上那個臨時舞臺,雖然最后與名次無緣,我們卻樂在其中,我在臺下拼命鼓掌,覺得臺上的陶好帥,全身彌散著勇氣。
曾經,我們都很矜持,怕自己做的不好讓別人笑,故而藏拙,或許,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樂趣,慢慢的,一點點覺得有些快樂,說起來也簡單,只要你夠勇敢,其實并沒有多少人在乎你所謂的失敗。
后來我勇敢去跳了竹竿舞,一開始像個大笨熊,總是撞上竹竿,一遍遍嘗試,覺得很開心,不是因為我笨拙的身體終于靈巧,而是卸下了平日的拘謹,將自己融入那一瞬的風景與人文之中。
另一個景區義江緣,與天籟蝴蝶泉相似,在風景中打造人文
船行處,紅瑤女的長發
碼頭邊
少數民族服飾,侗族?也許
看到這三只猴子,我有些吃驚,與日光神社的三只猴子如出一轍,取自論語,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視
這個動作,是在拉犁么?
白褲瑤族的舞臺,陶在體驗,我在拍照,然后,同事拍我
又一場表演
古老的民族,純樸的容顏
上臺,去跳竹竿舞
【古東瀑布,夏日清涼】
古東瀑布,名氣并不響亮,去之前甚至聞所未聞,它也沒有“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魂氣魄,卻讓我再想起時回味良久,它是可以攀爬的瀑布,這一點,有別于他。
拉開記憶的簾子,回放歡樂。
“可以攀爬的瀑布”,無疑是個新穎噱頭,令我在大巴上就開始期待,一下車見人推銷雨衣套裝(雨衣,手機套,布袋子),迫不及待的買下,到景區內才發現原來裝備要重新買,自己的鞋子肯定不行,哪怕不在乎鞋子濕掉,一般的運動鞋在濕滑的崖壁上也會打滑,需要再買草鞋,然后景區每人發放一個頭盔,以保安全。
一行人坐在木凳上換鞋子,想必許多人和我一樣,頗感新奇,人生中第一次穿草鞋啊,頓生即將紅軍長征過草地之感。
天下無雙,大草鞋,這是買攀爬瀑布裝備的地方
換好草鞋,離攀巖瀑布的起點還有段路程,需要步行一刻鐘。一路古木參天,樹藤纏繞,曲徑處野趣橫生,小溪清流,空氣自然也如滿眼的綠意般清新,風起時,樹葉沙沙作響,與溪水聲一唱一和,而草鞋踩在石徑上,輕便柔軟,兩腳生風,忽然間,便對蘇軾在一場陣雨之后所作的詩句有所感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詩中說的“芒鞋”便是草鞋呢。
伴隨著嘩嘩的碩大水流聲,走到瀑布前,原來瀑布流經的石壁上栓有鐵鏈,上有鑿洞,游客們拽著鐵鏈,腳踩鑿洞,冒著水簾,往上攀巖,每個人都非常享受的樣子,笑聲,尖叫聲,吶喊聲,不絕于耳。
有人望瀑興嘆,覺得有風險,放棄,改走一旁的觀光道,那是另一番怡然自得,我和陶作為兩個膽大心細富有冒險精神的青年,摩拳擦掌,身披雨衣,頭戴頭盔,腳踏草鞋,一步上前,抓緊鐵鏈,沿著陡峭的石壁溯溪而上,我一身長裙,卻表現的異常神勇,兩步三步就翻過了一段石壁,每當這時就特別想說:在古代,我一定是能夠飛檐走壁的輕功一流好手。
水花打在臉上,身上,涼涼的,爽到心里,而腳踏飛瀑之感更是此前從未有過的體驗,如果說冬天就想泡在暖暖的溫泉水里,那么炎炎夏日,有什么比的上一場與浪花的晶瑩追逐。
翻過一段陡峭的巖壁,后面基本上是在幽瀑碧潭中穿行,稍加注意便可,并無險象環生,踩著石頭淌過溪水,偶有崖壁,多的是一種山間溪澗野趣,當日,恰逢大學生潑水節開幕,一幫年輕的大學生們在水中瘋狂嬉鬧,宣泄他們青春旺盛的精力,有些學生整個身子完全浸泡在水中,卻笑得笑聲與浪花一起飛舞,從旁過,忍不住感嘆:年少輕狂,如此這般。
踩著草鞋在瀑布潭水中攀行的感覺,新奇之外不乏詩意,想象古時的俠客隱士,也是著這樣的草鞋,云游四海,上下求索,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間。
差不多兩個小時的走瀑踏浪,早就沒有了夏日暑氣,只覺得一股涼爽透心涼,年過半百的老總與老總太太,也全程攀爬了瀑布,眉眼里泛出微笑,說仿佛感受到一股久違的年輕。
攀爬瀑布的地方
我,很勇猛吧,當然,其實一點都不險的,只是長裙,確實有些行動不便
路上,讓領導用手機給我們拍了張合影
腳下那雙潮爆的草鞋
從溪水中上岸,可以步行,可以坐索道車下山,還可以去感受一把高空滑索,我們選擇步行,可能是第一次穿草鞋帶來的新鮮感,未來可預見的日子里很久一段時間也不會再穿,所以穿著草鞋走在山道上,顯得有些雀躍,給我一身蓑衣,再加一根云杖,便是一段穿越吧。
后來在義江緣景區,和陶去坐了高空滑索,穿上一個背帶褲似的東西,吊在一根鐵索上,下面是滔滔江水,幾十秒穿江而過,一騎絕塵,宛如江上飛?;魃霞饨?,然后在卸下滑索的那一刻大喊過癮,感受歲月靜好安逸之外的不同,或許,這便也是旅行的意義,不是“這里我來過”,而是一種經歷與感受,然后將感受留在骨子與記憶里,銘記。
高空滑索,跨江而過,30塊錢一次,30秒,這已經快到終點了
從滑索上下來,過了把宛如江上飛的癮
又是吊橋,下午四點的光景
合影
【象鼻山,七星巖,靖江王府】
桂林市內的景點去了象鼻山,七星巖和靖江王府。
象鼻山是桂林的標志城徽,那個宛如在漓江邊飲水的可愛憨厚的大象山形,多少年來代表著桂林山水的奇秀,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仆后繼,它本是漓江邊上一頭悠然飲水的大象,自由呼吸,桂林城很多地方,抬頭可見。
太有名就意味著經濟效益,于是乎當地政府不惜花費重金,沿漓江一圈,造了個公園,把能看見象鼻山的地方通通圍起來,這便是象鼻山公園。據說政府的舉措還十分嚴密,為了防止游人從公園外的遠處拍到象鼻山,遂在濱江路上造了許多灌木植物加以遮擋,以便萬無一失,可謂機關算盡,總之游客們別想占便宜,土地是政府的,風景也是政府的,要看是要花錢的。
這樣一來,象鼻山被圈養起來。
我們是在一個傍晚時分來到象鼻山公園,尚來不及感嘆大自然巖溶地貌的神奇,便先為門票之貴感慨一番,要75元,這個公園,真的只有象鼻山而已,相比一些在旺季,緊俏時間來的游客,傍晚的公園,只有零丁幾游客,如果愿意,可以拍一張與象鼻山的清晰合影。
整座山真的非常像一只站在江邊伸長鼻子飲水的大象,惟妙惟肖,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神奇,只是莫名聯想起馬戲團里的動物,自從它被圈養起的那一刻起,象鼻山已經不再有當年詩里所說“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的靈氣了,我覺得。
同事替我們拍的合影,象鼻山變矮了
傍晚時分去,唯一的好處便是可以拍一張清新的與象鼻山的合影照,里面實在是沒什么可看的,半小時不到就出去了
七星巖在七星公園內,是個石鐘乳巖溶洞,徐霞客曾在此留下足跡,可見已經聞名許久。
洞中的石筍、石柱、石幔在燈光的點綴下,變幻多姿,當然,那些石鐘乳像什么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有天馬行空想象力的,覺得它特別神奇特別美,如我一般想象力稍有欠缺的,則看到洞內的石鐘乳已經發黑,沒有那種晶瑩潤透的感覺,我欣賞的是洞內的空曠,走在里面特別涼爽,天然的避暑勝地。
近年,也看過一些鐘乳石溶洞,始終覺得沒有記憶中老家那個鐘乳石洞來的美,已經是20年前小學春游時的事了,過去了那么久,卻記憶猶新,洞里面有個回音壁,走過的學生都要大喊一聲,然后哈哈大笑,洞內還有一個很大的瀑布,當年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要在春游后的作文里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七星公園要門票,要看七星巖需另行買票,桂林的門票,可不是一般的貴啊
元風洞,讓我想起了西游記
溶洞內的五光十色
走在里面,陶說里面不少場景,適合拍西游記,隨便搞一搞,便是妖怪的窩
公園里一些老人家,愜意的打牌
靖江王府是個很有味道的地方,獨秀峰上刻著“桂林山水甲天下”之來由的摩崖石刻真跡,說清朝唯一的漢人格格(據說就是“還珠格格”)的家,就在這王府的深宮禁地里,當年孫中山先生,在此設立北伐大本營,運籌北伐大計,如今它成了廣西師范大學的校園,著實羨慕這里的學生,在昔日的王府里上課,怕是一打盹,就會穿越到明朝去吧。
王府內一些人文景觀也很有趣,有條王道,說以前只有王爺王妃才能走,大家當然是樂意去踩,一群大學生在王道上拍畢業照,青春四溢,風華正茂。
最好玩的是貢院里一場模擬科舉考試,像模像樣的走近仿真的考試間,里面備有紙墨,一身鑼鼓聲下,大家開始答題,然后交卷等揭榜,老總和部長雙雙中舉,穿上官服,戴上官帽,春風得意馬蹄疾,接受大家的祝賀,然后便要打點銀兩,老總是日本人,不清楚規則,問大家給多少合適,我們回答很婉約,說適當給點便可,老總著實認真,問多少錢才是適當,拿著百元大鈔穿著紅色官服著急抹汗,幸好后來老總太太“雪中送炭”遞上10塊錢才算解了圍。
還有個太歲洞穴,找到自己的本命太歲,拜了拜,道一聲保佑。
從靖江王府出來,走幾步便是一城門,上書“三元及第”,城門斑駁,石墻上長出幾株綠植,城門旁古樹參天成蔭,當地的居民從城門緩緩走過,平和從容,忽然覺得,這才是最有味道的桂林城。
靖江王府,和湖大武大有點像,是高等學府,也是景點
畢業季,學生們在當年的王道上拍畢業照
王府內,獨秀峰上的摩崖刻字
科舉考試答題,開始
兩位舉人,各種搞笑
35號考生
【住宿小記】
第一晚:桂林賓館(推薦指數:5顆星)
如果說桂林賓館的建筑外形中規中矩,乏善可陳,那么房間內的設施絕對讓人眼前一亮,紫紅色的沙發白色的家具,吊燈壁燈臺燈落地燈皆是水晶般閃耀的外身,歐式的簡潔中帶著小小奢華,衛生間寬敞明亮,目見之處皆不惹塵埃,讓我們對賓館的好感指數暴增。
走進房間,寬敞明亮,歐式風
浴缸看上去很干凈
洗手臺也很干凈
電視柜等,白色就是看著干凈清爽啊
棗紅色的沙發凳
寫字臺
羽毛臺燈,很少看到賓館有這樣的臺燈
走廊,地毯,墻紙,壁燈
電梯那的矮柜
電梯里居然還有盞吊燈
賓館早餐品種不算太豐富,但夠吃飽,陶要了一大碗桂林米粉,說非常好吃。
第二晚:陽朔唐人街大酒店(推薦指數:不推薦,掛的還是四星呢,非常一般,不如陽朔一些特色的民宿客棧)
大巴上導游就已經旁敲側擊說陽朔這個地方是小地方,住宿標準切不可與大城市相比,與桂林市內也是不能比的,但也無需太憂慮,今天你們入住的可是本導特地為各位“貴賓”精挑細選的四星標準酒店,話音未落,導游又加了一句,說陽朔地方潮濕,潮濕的地方自然蚊蟲較多,賓館的紗窗要關關好。
走近房間才深諧導游末了叮囑之意,房間內有一股長年不著太陽似的霉味,仔細一看,幾只蚊子在自由飛翔,再仔細一看,房間這里,那里,地毯,洗手間到處是一副沒打掃干凈的樣子,尤其是洗手間,洗手臺,墻壁赫然長著黑斑,自從看過日本殿堂級恐怖電影《咒怨》之后,我對洗手間的黑斑充滿了恐懼,總是想起電影里的場景,女主角拼命擦拭浴室墻壁上的霉斑,擦啊擦,怎么擦都擦不掉……
幸好我是超級睡神,對環境要求不高,一覺睡到大天亮,并未受蚊蟲驚擾,去吃早餐,品種有限,我挑挑揀揀,吃了兩盤,陶依然要了一份桂林米粉當早飯。
不敢相信,這樣的房間也是四星標準……
第三晚: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推薦指數:一般)
這是桂林的五星酒店,在陽朔經歷了何謂“標四”之后,大家對最后一晚的五星可謂是翹首以待。
酒店位于桂林鬧市正陽步行街附近,如其名,特色在于人工瀑布,當夜幕降臨,時至八點,落差達45米的人造瀑布便沿著酒店北樓頂端傾瀉而下,持續十分鐘,蔚為壯觀,據說還上了吉尼斯紀錄,許多旅游團甚至將此作為一處免費景點,呼啦啦大巴車拖著一幫旅客停下,看完瀑布后再呼啦啦拖走。
酒店的公共環境不錯,很大氣,但房間內設施就比較一般,設施也略顯陳舊,瞅著還不如第一天桂林賓館的四星來的好。
五星級酒店喜歡搞搞情調,這里的情調是青銅器
中規中矩的酒店洗手間
還是挺干凈的,墻上也沒有死角
中規中矩的標房
次日用餐地點定在西餐廳,喜歡吃奶酪,甜品,蛋糕的我還能挑出點東西吃,喜歡吃包子、油條、豆漿的陶只好又要了一碗桂林米粉,連續吃了三天,之于陶而言,這便是一場桂林米粉貫穿始終的住宿體驗。
中式早飯愛好者的油條,豆漿,包子,雞蛋
雜食動物的面包,奶酪,甜品,午餐肉
【美食小記】
船上的憶苦思甜飯
事先導游就給我們打了預防針,說這一頓比較特殊是在船上吃,船上條件艱苦,自80年代起標餐就始終如一沒有變過,10元標配,有菜有肉但是不多,不過無需擔心,只要給錢還是可以開小灶的,只要加錢品種也是很豐富的,河蝦河蟹都有,想開小灶要抓緊啊,別到時候看人家大魚大肉眼紅啊,總之,把標餐的處境描繪的非常凄慘,把加餐的情形描繪的極其熱銷。
本來和陶打算當憶苦思甜吃個標餐忍一下就過去,可碰巧和老總坐一排,旁邊還有一對韓國父子,我們這一桌頓時變得國際化,尋思大概國際友人的肚子比較金貴,可能沒辦法和我們一樣吃苦耐勞,遂想還是一起加餐開個小灶吧,征詢大家意見之后,一桌八人,一人貼了50元,點了個價值400塊的“豪華”套餐。
光看菜單倒是不賴,有魚,有蝦,有螺螄還有蟹。
10元標配端上來,引用那句流行語,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一碗白米飯,能看到不多的幾根榨菜,運氣好的話,還能發現幾根肉絲。
至于小灶“豪華套餐”,無驚喜,也無驚嚇,只是那道河蟹讓我彈眼落睛,被炸的面目全非,看上去毫無食欲,但凡是有點廚房經驗的,都懂,新鮮食材,哪舍得讓它下油鍋,只有那種最不新鮮的食材,才滾到油鍋里,以圖掩蓋以及發生質的改變。
這一頓吃得我們五味雜陳,旁邊沒有加錢只吃標配的同事,看我們“大魚大肉”,哪里是什么眼紅,簡直是喜上眉梢,那神情仿佛在說:被忽悠,虧大了吧。
船上的坑爹“豪華套餐”
終于吃到了啤酒魚
有了中飯的對比,酒店的晚餐美味了許多。
終于吃到了啤酒魚,由鯉魚鮮活宰殺后小火慢煎而成,配上西紅柿,青紅椒等作料,色澤誘人,我迫不及待的嘗了一口,沒有思念的那么神奇,但是魚皮酥脆,魚肉入味,確實好吃,很大程度上想象不出原來鯉魚也可以做的如此美味,印象中,鯉魚多刺,一般只在年夜飯上充當“年年有魚”的點綴角色,從來不是家常菜里的寵兒,陽朔啤酒魚,算是以鯉魚為主角的名菜了吧。
終于吃到了啤酒魚
小吃大雜燴
向來喜歡小吃,以為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便是來到一個碩大的夜市,徜徉在其中,尋寶似的樂不可支,從這頭吃到那頭。
所以當導游說這一頓安排的都是小吃之后,心想正中下懷。
一個叫做民族風味樓的地方,大概也只有跟團客才會被領著去了,期待華麗麗落空,夜市是活泛的,東西不好吃馬上就會沒人氣,而這個小吃廣場是固定死的,更像大鍋飯,好不好吃不管,人頭費照收。
東西倒是不少,自助式,有炒菜,米粉,小吃,還有湯和水果。一圈溜下來,小吃多以米糕,糍粑,松糕為主,總之這里小吃的特色是個頭大,吃一個半飽,吃三個就可以一旁歇著去,摸著肚子消化的那種。
那么,許多同事望著小吃發愁,可能在心算一個數學題,我們的團餐標準是一人50元,得吃多少個才能接近本?。?/p>
看著品種不少,可吃的食物不多,這便是這個民族風味樓的最大特色。
陶也很發愁,因為他是肉食動物,好在,后來被他發現了紅燒肉,總算吃飽。
這里的小吃,都是這樣的分量品
終于找到了肉
米粉宴
雖叫米粉宴,也不僅僅只是米粉,菜啊什么的都有,米粉味道很好,據說是鹵水正宗的緣故,導游一直不忘吹噓,這里可謂是桂林最正宗的米粉,是她的關系我們才能在這里用餐……
若沒有導游的聒噪,我想米粉會更好吃的。
藥膳養生宴等
陳皮鴨,羅漢果茶,蘿卜排骨,上來的菜都與藥膳有關,吃得挺清淡,只可惜皆印象不深,應了那句話,好與不好,都會印象深刻,容易忘記與不珍惜的,是平淡。
最后一頓在義江緣景區內,吃到后來變成一場中日蔬菜你有我無大競猜,場面極是搞笑……
那么,桂林之行的記錄終于宣告結束,不知道何時會故地重游,若有,再去陽朔西街吃一頓露天的啤酒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