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劉先生退休前在一家報社任主編,現每月養老金為2000元,另外,保持寫作狀態的他也能每月獲得1500元至2000元的稿費收入。劉夫人現每月退休養老金為1500元。兒子今年28歲,計劃2年后結婚。劉先生夫婦生活節儉,每月生活支出約為2500元左右。
目前,二老擁有的積蓄有:現金5000元,活期存款為2萬元,定期存款35萬元,一套市值約170萬元的房產。老兩口除了社保之外,沒購買任何商業保險。
理財目標
雖說劉先生夫婦已經告別了家庭成長期的種種壓力,開始步入衰老期享受養老生活,但如今上海房價、物價居高不下的狀態下,愛子心切的老兩口依然希望能為兒子減輕點生活壓力。所以短期來說,二老希望能力所能及地為兒子準備一筆資金,用于兒子買房的部分購房首付及婚宴置辦。長期來看,考慮到自身情況,二老希望能夠享受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同時希望能夠有足夠資金完成二人旅游、社交等需求。
家庭財務分析
目前,劉先生夫婦總體來說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養老金收入除覆蓋所有生活支出外,每年還能留下較穩定的結余。劉先生保持寫作狀態更為老年生活增添一份充實和樂趣。劉先生目前的資產狀況也屬于該年齡段較為典型的狀態:零負債、較低理財收益、較高備用金比率。劉先生家庭流動性、投資性、固定性資產比例為1:17:82。可以說,家庭固定資產占比較大也是衰老期家庭資產的典型特征。由于步入衰老期,甚至逐漸轉換為空巢期,該年齡段的理財特點主要以保守為主,理財目標也集中于保值。但該家庭缺乏對于健康的關注,同時缺乏對意外醫療支出的整體規劃。
展望未來,劉先生夫婦在兩年后可能會有較大的支出,雖不能完全支付婚房首付,但夫婦倆還是希望盡其所能地承擔大約40萬元左右的首付以及3萬元左右的婚宴費用。這筆支出對于二老來說相對壓力較大,并且一旦支出后會影響家庭凈資產以及備用金數量,若有意外醫療支出將是家庭面臨的最大財務風險。所以,為滿足劉先生夫婦的意愿,我們建議二位將來能對健康予以更多的關注,并為自己設立“健康基金”,倘若萬一疾病突發,也能在財務上從容應對。
理財規劃及建議
沉睡資產可適當流動
許多中老年家庭中,雖然家庭資產情況尚可,且無較大風險,但理財意識的薄弱使得家庭資產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處于低收益與低流動的狀態。其實,同身體健康一樣,家庭資產也需要定期診斷和檢查,使之保持在一個高效和健康的狀態。對于劉先生來說,我們有以下建議:1、調低備用金倍數。由于養老金收入風險幾乎為零,所以劉先生夫婦并沒有必要保持10倍的高備用金比例,我們建議該家庭預留約三月的收入(即7500元)作為備用金即可。2、減少定期存款來提高流動性。該家庭除去活期存款與現金外,其余均為流動性較差的定期存款與房產。建議提取部分資金進行基金投資,在可承受風險范圍內獲取更高收益與流動性。
合理配置基金穩收益
對于類似于劉先生夫婦這樣理財經驗不足、風險承受能力中低的家庭,可以通過基金配置和基金定投來獲取收益,達成目標。
我們建議劉先生夫婦:第一、合理配置基金。衰老期家庭,風險承受能力偏中低,配置在風險收益特征較為突出的股票類產品的比例最好不要超過30%,余下的70%配置在風險較低的債券類產品中。由于二老沒有股票和債券的投資經驗,建議以偏股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代替股票和債券投資。根據歷史經驗,偏股型基金一般的年化收益率為10%左右,債券型基金約為4%-5%,因此該組合綜合收益率約為6%。該配置雖然在短短兩年中復利僅12.36%,但兩年后38萬元左右的資金量比起不改變配置兩年后35萬元的資金量來說,也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了。
近期市場波動較大,該配置有利于穩定收益。建議在債基選擇上偏重于債券組合久期較短并且歷史“打新”收益較高的基金,如:長盛積極配置,或基金經理對債市大波段把握較好的基金如華富增強收益、富國優化強債等。對于偏股型基金的而言,隨著政策的明朗化,也以偏重于藍籌股比例較大的基金;如信誠盛世藍籌等。第二、嘗試基金定投。每月二老都會有比較穩定的結余,雖然不多,但是不能小看它們。合理的基金定投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倘若劉先生每月拿出3000元進行定投,以10%的收益率計算,2年后便會有近8萬元的資金。定投基金本身具有分散風險的作用,加上之前固定基金配置風險較小,建議劉先生夫婦選擇成長性較好、操作較靈活并帶有一定風險的基金定投,例如華商盛世成長、泰達宏利成長、華商動態阿爾法等混合型、高成長性基金。
健康規劃越早越好
對于老年人,沒有什么比看到晚輩幸福和自身健康更值得開心的了。理財師也不得不提醒老兩口,自身的健康疏忽不得。
首先,保險宜早不宜遲。對于老年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加,承保的條件會越來越苛刻,保費也會越來越昂貴,且市場上供老年人可選擇的保險產產品較少。對于老年朋友來說,我們推薦“滾雪球”式地建立健康基金。如:將30000元分為三份,每份10000元。分別在第一、二、三個月月首存入銀行。這樣,每個月月底都有一筆資金到期,通過銀行自動轉存功能,這筆資金可以在滿足流動性的情況下,增強收益。若臨時發生意外醫療支出,可以選擇動用晚到期的資金而保留快到期的資金。
其次,定期體檢防患于未然。進入中老年之后,人的身體各項機能都呈現衰退之勢,倘若等待病癥嚴重時再進行治療,將會發生更大的醫療費支出,同時病情業更難治愈。建議劉先生夫婦要防患病癥于未然,在各大醫院體檢套餐中選擇較合理的一類定期體檢,全面檢查人體各項機能和指標。
第三,身心健康要平衡。夫婦倆平日生活較節儉,建議每年提取5000元左右建立基金,多多參加旅游、社交、慈善等活動,使身心得到調節。
[理財師手記]
老年夫婦健康生活“四把鑰匙”
再遇生活壓力需坦然。當今社會上許多老年人在經歷年輕時的生活磨練后,往往還要面臨第二次生活壓力。這不但發自于對小輩的愛護,也體現了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只有調整心態、坦然面對,找到正確的方法和途徑,才能輕松應對二次壓力。
健康總在第一位。建立長期的安康醫療計劃是老年人保證自身財務安全及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盤活資金、獲得保值增值。流動性的限制會使老年人在資金運用上既不便又低效。增強流動性,主動理財或適當改變理財觀念可以使家庭財務更健康。
注重身心平衡。在保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保持心態良好可以避免一些精神與身體上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