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斑大人
01
在沒有孩子之前,一個家庭中,夫妻關系是核心。
在有了孩子之后,一個家庭中,什么是核心呢?
當然還是夫妻關系。
但現實常常并不如此,稍微不注意,親子關系便會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
譬如我現在要反思自己。
娃已經有半歲,回想她出生后的這半年時間里,我的確更多的將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生活里幾乎都是:孩子、孩子、孩子。
因為生活重心和精力完全被一個新新人類占據,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感覺不到另外一半的存在。
若在過去,和丈夫分開兩天便會產生“甚是想念”的情緒,但有孩子之后,就算一個月見不到對方,也不會有“想念”這種感情。
周末的相聚并不會讓人覺得歡喜,反而會因為“你回來只會打擾孩子睡眠”,所以從心里生出一種不滿和怨恨。
時常覺得:“老公明明在身邊,卻覺得好遙遠。”
時常產生:“要老公有何用?我有孩子就夠了啊!”
時常責怪:“你怎么睡得這么香?你為什么不幫我帶帶孩子?你根本看不到我的辛苦!”
一方面過于看重孩子在心中的分量,一方面覺得自己像個怨婦。
那些電視劇里,所謂“要拴住一個男人,就給他生個孩子”的鬼劇情,都是瞎扯,因為生完孩子的女人,和老公已經演變成了“革命情誼”以及“睡在一張床上的兄弟”。你不會拴住他,你極大可能會把他越推越遠。
在一段婚姻里,如果母親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那么勢必會忽略丈夫在家中的地位。
回想這半年里,另一半的的確確是被我冷落和忽視了,不知怎的,一想到他下班回家落寞的身影,竟然有點心疼。
但從對方角度出發,又何嘗沒有冷落和忽視我呢?每當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回家,開門看到一個蓬頭垢面眼睛里射出“你敢把娃吵醒我就殺了你”的目光的女人,不知心里又作何感想?
02
或許是因為,一個孩子在出生前被寄予了太厚重的期待,所以,孩子一出生,便被放置在一個家庭中的至高無上點。
孩子成為一個家庭的核心。
所有人都圍著孩子轉。
一切以孩子為首要。
看不見旁人,眼里只有孩子。
……
若長此以往,夫妻關系勢必惡化。
男的感受不到妻子的愛,要么出軌,要么離婚,要么湊合湊合過一生。
女的一味抱怨老公不在乎自己,像變了個人,于是轉而將更多精力投注在孩子身上。若干年后孩子成家,若是女兒嫁人,便對女婿左右刁難,橫豎看不上眼,因為自家閨女千般好萬般好誰都配不上;若是兒子娶媳婦,更要橫眉冷眼處處挑剔,因為沒有人,比自己更愛自己的兒子。
于是造就了那么多不講理的丈母娘和電視劇里經久不衰的婆媳話題。
家庭的天平傾斜,也會造成孩子與父母的分離障礙。
一味對孩子投入過多的關注,其結果,就是把孩子養成個媽寶男,成年了依然無法自立,像極了《都挺好》里的蘇明成。
要么就使孩子厭煩極了父母的掌控、干涉,自立后逃離得遠遠的,譬如北大12年不回家博士發萬字長文討伐父母。
03
好的婚姻,夫妻關系一定高于親子關系。
壞的婚姻,則親子關系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
無論何時,夫妻關系都是家庭關系的核心,是一個完整家庭中最重要的環節。
只有在一個父母恩愛的家庭里,孩子才會真正感受到父母之愛,充滿安全感,自由而放松。
而生活在糟糕婚姻關系家庭里的孩子,其內心被更多的不確定所包圍,敏感而多疑。
回想我小時候,每次父母吵完架,在接下來幾天的冷戰期里,雙方都會爭著搶著對我好,平時不讓吃的零食,買!不讓看的電視,看!逛街有好看的衣服,買!
我感受到比平時加倍的呵護與關心,按理說應該更加幸福才對,但實際上,我心里非常緊張和焦慮,甚至有一種恐慌。
我希望父母不要那么關心我,我希望他們能夠早日和好,盡快回復到以往的生活,哪怕沒有好吃的零食、好看的電視、漂亮的衣服。
而心里恐慌的是:萬一他們哪天離婚了怎么辦?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自己的一片天,父母愛自己很重要,但父母愛對方,更加重要。
04
帶娃半年來,對于夫妻間的微妙變化,我也迷茫過,第一次為人父母,我們都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處理一個孩子到來后給家庭帶來的改變。
后來某天看到了這樣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不要總想著去適應孩子,要讓孩子來適應你們的生活。”
是的,應該讓孩子來適應我們的生活。
孩子很重要,但孩子不應該被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親子關系很重要,但一個家庭里,如果沒有了和諧、穩定的夫妻關系,如何營造健康的親子關系?
想起Papi醬的人生排序:自己>伴侶>孩子,我很贊成這樣的排序。
我們首先應該愛自己,然后愛另一半,然后愛孩子。
畢竟孩子能夠陪伴我們的時間,短短也就二十載,她會長大,她會離開,她會擁有自己的生活。
而夫妻,則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