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小米
微博/楊小米1988
我和爸爸吵了一架,吵架并不是壞事,更能清楚彼此的邊界。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5000塊錢。這個錢,對于我的生活來講,沒什么實質影響,但這個錢的去處讓我很生氣。
這是一個不算太長的家庭故事,至少不用拍40多集的《都挺好》。事情起因很簡單,表弟(舅舅的二兒子)18歲已經當爸爸了,女孩和他一樣大。
女方家要彩禮,先給了6萬,女方家不愿意,讓舅舅家再給2萬,原因也很奇葩,因為他們要等著這個錢蓋房子。
這只是開始,結婚的時候,估計還會要一筆。舅舅他們擔心,女孩子年齡這么小,怕她把孩子留下走了。
女孩倒想跟著表弟,但是不給錢,她家里不放人。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狗血的故事,但我沒想到,這件事情會波及到我。
舅舅有4個姐姐,他最小。舅舅的岳母見了我媽媽他們,說話含沙射影,嫌棄不幫襯這個弟弟(舅舅),“有4個姑姑也不管用,這娶媳婦,需要的時候,一分錢不給。”
我姥姥家這邊的鄰居也這個態度,覺得舅舅的4個姐姐應該幫著他孩子娶媳婦。
可是每家的情況能一樣嗎?我大姨和二姨都60多歲了,在農村,去哪里賺錢?怎么幫?
我們家倒是沒少幫忙,可結果也沒落什么好。
去年,我弟弟蛋蛋給二表弟找了工作,干了一個半月,嫌太熱了,不干了,在家里玩了半年。
他初中畢業不讀書,我苦口婆心地勸了半天,也沒什么用,更不提其他事情了。
為了籌這2萬塊錢,舅舅跟當教師的表哥說:“你無論如何也要準備1萬塊錢。”
舅媽一直給爸爸打電話借錢,爸爸覺得這種情況還是應該幫,打算給3000塊錢,弟弟蛋蛋覺得,他再出2000塊,總共5000塊錢,不管怎么說也是親人。
我跟爸爸說:“這5000塊錢,反正我一分錢也不會出的,逢年過節,我給舅媽500塊錢,這是我最大的禮貌。”
這事沒有多久,媽媽就來上海了。
過了幾天,爸爸在微信上,讓我轉他幾百塊零花錢,說他的錢都借給舅舅家了,加上家里的人情來往,很大一筆錢,他沒有錢了。
錢我沒給,但是這個事情,我也和爸爸好好說了一下,“你給的那3000塊錢還是我過年給的呢!不是讓你給別人的。只是給你了,你有支配權,我不管。現在,還沒有過多久,你又跟我要錢,就說不過去了。”
我和爸爸強調:“這半年內,我不會再給你錢了,你要用錢,給你兒子打電話吧,既然有錢做好事,那我的錢,就用在該用的地方吧。”
為什么不給媽媽打電話?
因為舅媽對我爸媽太了解,知道這事,只要多給我爸爸打幾次電話就可以了。
我爸媽是真沒錢,這幾年花的錢,大部分都是我給的。爸爸提前從單位出來,社保還有七八萬塊錢,需要自己補交,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本來,我想給爸爸交上社保,媽媽不讓,“你爸爸才54歲,有技術,可以干很多年了,你要讓他有壓力,如果沒有壓力,他才不干了,折騰事情。”
我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
我直接說爸爸:“你知道你給舅舅家這5000塊錢,有多傷我的心嗎?當年,我買房,你一分錢都沒有給我。”
爸爸一點都拎不清楚,自己又沒錢,不考慮自己家的生活。
再說了,舅舅的大兒子那里有2萬塊錢,準備拿出來,舅媽卻對他說:“你這個錢留著,你還沒結婚,以后要用沒有呢?”
你看看,人家不是沒有辦法籌錢,只是給自己留后路。
當年我買房,家里還很困難,我沒想著靠家里,但爸爸真心想幫我。
他找身邊親戚借錢,他們不但不借錢,還這么勸我爸爸:“女孩子買房給什么錢,女孩子結婚還要收彩禮錢…….”
爸爸也傻,把這話直接轉述給我了,太戳心了。
家人之間,的確會這樣,一些不合適的話很傷人,但我也沒有因為這事,懷疑爸媽對我的愛。
我不看他們說了什么,而是看從小為我做了什么。我能有今天,和爸媽的教育分不開的。
爸爸氣勢弱了,“我不是覺得你舅舅不容易嗎?”
我繼續反駁,“我容易嗎?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弟弟蛋蛋,我還沒有說他呢,也充大款,自己每個月還要還車貸、房貸,好好創業,別瞎管閑事。
我和爸爸說得很明白,我給的錢,如何支配是他的自由。但是自己沒錢了,還想拿著我的錢做好事,一點可能都沒有。
雖然這次是5000塊錢,很顯然,能拿出來當一個事說說,可見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一次了。
爸爸和弟弟還說這次5000塊錢給了,以后就沒這樣的事了。我說:“你們也太天真了,我記起類似的事情,都不止一件。”
爸爸就是一個心軟、樂觀、從不記仇的人,還有,男人嘛,要面子,就想刷存在感。
這幾年,爸爸已經比之前強很多了。這樣的事情,只要發生一次,我就會和他吵鬧一下。
爸爸經常跟我講,“不管怎么說,都是你的親人。現在,你條件好了,能幫就幫一下,畢竟也不能看著你表弟娶不上媳婦。”
他不說親人還好,一說親人,我就窩火。真正傷害你的都不是外人,而是最親近的人。
最近,我有一個本家叔叔家里有事情,爸爸出錢出力地幫忙,被媽媽“罵”了一頓,別人家三句好話就哄好了。
當年,我們家賠錢,也借這個叔叔家錢了,還不上,他媽媽就住在我們家不走了,外人都沒有這樣做過,這可是親近的人呀!
我和爸爸說:“我們所承受的世態炎涼,不是讓我們失去本心,不再善良,而是要學會有判斷能力,給值得的人付出。”
是不是所有的親人都不好?當然不是,我有一個本家嬸嬸,外人都覺得她很摳門,平常難打交道,但是我讀書沒錢時,她都借錢給我交學費。
她和媽媽說:“人情也就那么回事,沒有意思,還是關起門來過好自己的日子。”
這個嬸嬸家在農村,女兒嫁得很好,兒子去讀大學了,她家有100多萬的存款。
我覺得這就是活明白的人,不在乎一些可有可無的親情,想辦法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有一天,我和同事一起吃飯,他們問了我一個問題:“米姐,你的人際關系原則是什么?”
我先假定一個人是好的,真誠相待,一旦識別不靠譜,就不會再多交往,也不會再合作。
關系的試金石還是在很多事情上體現,比如一些人找你幫忙,你找他就不幫忙,比如總想占便宜,比如打著你的名號、利用你的關系,去謀取自己的利益……
我的心太擁擠了,容不下太多的人,既然這樣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還有金錢,用在值得的人身上。
我有5000塊錢,給小伙伴們當獎金,大家都會覺得我這個老板不錯,愿意認真工作。
而給了沒有感恩之心的親戚,他只會覺得我有錢,理所當然的,下次還會找我。
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每一分賺得都不容易。
我有錢出去玩,出去學習,但就是沒錢給一些親戚,他們沒有養我,在過去我30年的人生里,沒有給過我一點厚待,為什么現在又把我當親戚了?
前段時間,我一個好朋友的表哥找她借錢,投資商鋪,朋友直接說:“我覺得我的投資能力比你更強,還是我拿來自己投資比較好。”
朋友上小學時爸爸去世了,生活很艱難,她努力讀書,考上名校,抓住機會創業,現在生活過得很好,但她告訴我,“拎不清、不懂事的人,早點遠離的好。”
我不怕道德綁架,我也不在乎這些所謂的親人如何看我。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爸媽難堪,每次回老家,買一些東西,做到禮節性的問候。
我不介意他們過去給我們的難堪,也不感謝他們教會我成長。
因為從內心里,我一點都不在乎。
比起可有可無的親情,我更在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