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點,許多人已準備入睡,演員鄧超突然發(fā)了一條微博。在微博里,他罕見崩潰大哭。
讓鄧超大哭的,是他4歲的女兒小花妹妹。
上學路上,小花突然很想鄧超,打電話給他,然而,鄧超正在工作,沒法接電話。
女兒很乖巧,沒有生氣,只是叫鄧超在夢里給她打電話。
看完女兒發(fā)來的留言和語音,鄧超撐不住了,嚎啕大哭。
普通人看來,鄧超是知名的演員,收入不菲,鮮衣怒馬,是名副其實的成功人士。
我們都以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他搞不定的事情。
然而,那些看起來光鮮的背后,都有你不知道的無奈,和艱難。
有時候,他可能連女兒一次陪伴的小小要求,都滿足不了。
我們都曾以為,自己能包打天下,能兼顧整個世界,但到最后卻發(fā)現(xiàn),最兼顧不了的其實是孩子。
就算是鄧超,也不例外。
許多時候,你不去工作,就養(yǎng)不起孩子,你選擇了工作,就陪不了孩子。
春節(jié)長假過后,有一則抖音戳中了無數(shù)人。
天還沒亮,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輕父親準備啟程,去另一個城市打工。
選擇了凌晨,就是想趁孩子熟睡時遠行。
沒想到,打開家門的那一刻,孩子突然從房間里跑了出來。
孩子緊緊抱著父親的大腿,父親泣不成聲。
短短的十幾秒視頻,看得我眼睛也一片濕潤。
這是多少人曾經(jīng)歷過的事情:
父母不去遠方,你就可能要過更苦的日子,就看不到希望。
然而,如果父母去了另外的地方,你和父母的聯(lián)系,就只剩下電話里那幾句問候。
就只剩下過年時,那短得不能再短的相聚。
這又是多少人即將經(jīng)歷的場景:
等到你成年,為人父母,你驟然發(fā)現(xiàn),用盡全力,你陪伴孩子的時候,仍然太少太少。
不是你不愿意,而是你無能為力。
光是好好活著,你就必須傾盡全力。
你首先要兼顧事業(yè)和月薪,然后才有資格兼顧其他。
我家附近是一所大學,天氣好的時候,我經(jīng)常去散步。
路邊有家貼膜的小店,店主是個中年的婦女。
很多次看到,傍晚時,她放學的孩子就來到店里,搬一張凳子到店門口,然后寫作業(yè)。
路邊人來人往,偶爾有公交車從店前開過,但孩子依舊寫得認真。
這一幕瞧得我心酸。
前不久,去替兒子看幼兒園,園長對我說,園里有個小孩,母親總是最后一個來接他。
孩子一個人爬在那里,每天都要看無數(shù)次窗外,但母親總是天黑才來。
后來才知道,孩子的父親,被公司外派出國了,孩子的母親,又是單位的中層,必須忙完所有的事情,才能趕到幼兒園。
作家陸琪說:
什么是好男人?就是會賺錢,卻不違良心。會愛人,但不濫情。
什么是好女人?就是有夢想,卻也兼顧家人。
然而,當一切不能都顧及的時候,你就只能顧及眼前和生活,對不起孩子。
看《奇葩說》,其中有一期,印象深刻。
這期的議題是:爸爸每周陪伴孩子如低于12小時,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辯論中,最打動我的,是辯手顏如晶的一句話:
孩子這生唯一的觀眾就是父母,其他人都是后面加入的。連續(xù)劇錯過了可以補,但孩子這一生的連續(xù)劇錯過了,以后就永遠看不了了。
然而,年齡漸長,就會發(fā)現(xiàn),你是孩子唯一的觀眾,也是生活中許多個孤獨的主演。
在公司里,就算你有車有房,被上司大聲責罵,你也不敢回嘴,不敢辭職。
你身后有妻兒,你頭頂上有父母,你必須抓住手中的每一分錢。
年輕時,你叱咤風云,到年齡漸長,就活成了規(guī)規(guī)矩矩的模樣。
人到中年,最無奈的,不是其他。
而是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你開始心有余力而不足。
比如,逐漸模糊的夢想;比如,突然到來的疾??;比如,再也不能隨時隨地給予孩子的陪伴。
寫到這里,突然有些傷感。
陪伴,漸漸成為這個時代的奢侈品。
本應該時刻都在的父母,漸漸成為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然而,越是奢侈,越是要給予。越是稀缺,越是要珍視。
在鄧超嚎啕大哭的微博后,有一條高贊的留言是:
忙完工作,記得和小花妹妹視頻。
為人父母,你只有努力奔跑,才能讓家人過上平凡生活。
你只有扛住許多的苦和難,才能繼續(xù)呆在原地,
但無論如何,都請記得,盡力去陪伴,努力去補償。
就像,詩人余秀華說的那樣:
人到中年,能夠思念的人越來越少,我漸漸原諒了人世的涼薄。如果回到過去,我確定會把愛過的人再愛一遍,把疼痛過的再疼一遍。
愿你,能夠從中年的一個個不容易走出來,堅強走下去。
也許,我們還是不能兼顧事業(yè)和家庭,不能兼顧整個世界,但我們和孩子,可以彼此溫柔相待。
作者簡介:王耳朵先生,新聞學碩士,青年作家,知名媒體前首席記者,關注于職場和個人成長,多篇文章全網(wǎng)閱讀量超過千萬。微信公眾號: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歡迎分享,置頂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