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農歷五月初一。
五月,仲夏時節,夏花絢爛,果實飄香,滿是收獲,又播撒希望。
五月,有英雄氣,又有兒女情;熱情似火,也剛正無邪。
蛙聲一片,割麥插秧
白居易詩云:“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壟黃。”
五月,在青蛙不舍晝夜的鼓噪聲中,小麥已經成熟,田野里滿是麥香。芒種后,收割完麥子,就緊鑼密鼓地插稻秧。
青蛙是農業生產的圣物,不單是害蟲的天敵,更是豐收的衛士。
蛙聲為播種鳴鑼開道,正如諺語說的“青蛙呱呱叫,正好種早稻”;也是收獲的鼓點,正如詩人說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還有,在夏天容易煩躁的季節,聽一曲蛙鳴,感受美妙的天籟,也是一種久違的禪境!
青梅煮酒,兒女柔情
南方的五月,是青梅成熟的時節。
《三國演義》中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青梅煮酒”不是煮青梅,也不是制作青梅酒?!爸缶啤笔侵敢环N酒,“青梅煮酒”是一邊吃著青梅,一邊飲酒,青梅可以解酒,酒也可以去青梅的酸澀。
“青梅”這一意象不僅有英雄氣,還有兒女柔情。
源于李白《長干行》的“青梅竹馬”一詞已經成為形容男女幼時親密無間的最常用典故。
李清照《點絳唇》中“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是描寫少女嬌羞的名句。
艾草防疫,相思入骨
五月,天氣越來越熱,蚊蟲孳生,容易傳染疾病,所以五月有“百毒之月”之稱。
過去這時候,人們就在門上懸掛艾草,因為它有消毒防疫的作用,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時也可以驅趕蚊蟲。
艾草早在《詩經》中就留下了深情的一筆。其中《采葛》一詩這樣描寫情人之間的相思:“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中的“艾”就是艾草。詩句的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好像分別了三年。艾草也是相思草。
所謂的相思豆是艷麗的紅色,卻藏著灼人的毒性,而千年不言不語的艾草,淡淡的綠,輕微的香,遍地里旺盛地、無聲無息地生長,或許是相思中最纏綿最迷人的那部分吧!
菖蒲靈草,粽子美味
五月,又稱為“蒲月”,這名稱來自民間五月門窗掛菖蒲的習俗。
古人視菖蒲為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并稱為“花草四雅”。
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據說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是空氣清新劑;蒲草還可以編成草席,也可以制成袋子來運鹽、糖,是當時較好的包裝材料。
古時候,官府也用菖蒲做鞭子,打人不疼。有人犯法,用蒲鞭來懲罰,這個叫做“仁政”。
過去皇帝到泰山封禪,乘坐的車都用蒲草包住輪子,認為這種蒲輪不傷山中土石草木,這也是一種“仁德”。
五月端午節,要吃粽子,為的是紀念大詩人屈原。粽子不僅美味,還有“得子”的寓意,因為“粽子”與“種子”諧音。
唐代有一種“九子粽”,表達多子多孫的美好祝愿。
石榴火紅,繁榮吉祥
五月,又稱為“榴月”,五月的花魁是石榴花。
作為夏花,石榴花雖不如春花嬌艷,但比春花絢爛,它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花期同夏季一樣長,是夏天的使者,是生命的精靈。
“五月石榴紅似火”,中國人向來喜歡紅色,滿枝紅紅的石榴花寓意吉祥,象征了繁榮、美好、紅紅火火的日子。
一個石榴果實中含有數百粒晶瑩剔透的種子,具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中國人向來喜歡子孫繁多、兒孫滿堂。
石榴花開兩季,因此,它象征著“多情”,其中五月的石榴花,比三月的,開得更鮮艷,而五月出生的人也就被認為是“情種”,熱情似火。
古代婦女穿裙子,多數喜歡石榴紅色,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之為“石榴裙”。
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輕女子的代稱,人們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麗所征服,就說是“拜倒在石榴裙下”。
石榴花不只是熱情似火的美人花。石榴花的花神是捉鬼的天師鐘馗。
鐘馗長得很丑,豹頭環眼,鐵面虬髯,鬢發上卻斜插一朵石榴花。
鐘馗性如烈火,他要捉盡惡鬼,驅盡惡魔,所以他喜歡頭戴如烈焰般熊熊燃燒的石榴花。
石榴花,也是剛正無邪的花!
石榴原產古代的伊朗地區,西漢武帝時,張騫從西域帶來中原。那時是赫赫強盛的大漢王朝,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輝煌和失落,也必將見證中華的再次崛起!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注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