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地震的突襲,導致云南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永善縣和會澤縣受到重大傷害。這些小縣城都位于云南東北部,雖不如云南其他旅游城市那般有名,但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景。 魯甸縣城往東10公里的桃源回族鄉拖姑村,坐落著擁有234年歷史的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拖姑清真寺。強震過后,它依然完好無損。大家滿懷著一顆祈禱的心,希望災區的人與風景都能像這樣具好,早點恢復往日生機。 拖姑清真寺 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寺四周良田環繞,河堤蜿蜒,樹木成蔭,田外山丘環抱,環境幽靜。全寺由正殿、喚醒樓、無倦堂、后亭、廂房、水房、照壁等構成四合院,共有殿閣樓亭30余間,總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該寺以其建筑工藝獨特、歷史悠久而聞名,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牛欄江大峽谷 地震后牛欄江大峽谷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并且水位在不斷上升,威脅到了附近村子和下游發電站的安全。 地震前的牛欄江大峽谷是一條風景獨特的探險旅游線。 (地震前的牛欄江大峽谷) 牛欄江是長江上游金沙江段的一大支流,發源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的嘉麗澤。牛欄江峽高谷深,江流曲折,兩岸溝壑縱橫,峰嶺綿延。平緩處,江灘寬闊,水流輕曼;陡峻處,江面狹窄,江水湍急;回旋處峰回路轉,跌宕處狂舞高歌。 有學者將牛欄江峽谷稱作“最神奇的東方峽谷”。 環抱魯甸的百里長峽中,像美麗珍珠般串織著6座梯級水電站,高峽平湖更增添了峽江的壯美,也為牛欄江百里峽谷風情帶來了更多的詩情畫意。 江底四橋 從古至今,江底古鎮都是中原進入云南腹地的交通要塞,秦開“五尺道”、漢修“南夷道(又稱朱提道)”,都途徑江底,諸葛亮南征和兩晉用兵亦取此道,咽喉川滇的江底古鎮還是“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因而歷史久遠,開化較早。 第一橋,鐵索橋。清朝中后期,朱提山大興銀礦60余載,交通運輸日見頻繁,對跨江大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于是朝廷專撥銀兩,在古代官橋基礎上修筑江底大橋。 第二橋,鋼梁橋。建于民國時期。2007年,江底村民自籌資金新鋪橋面,恢復兩岸民用車輛過往。 第三橋,雙曲拱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為溝通南北公路交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橋,江底特大橋。屬昭待高等級公路大橋,建成于2007年12月,橋高125米,距江面168米,跨徑600米,建成時稱“亞洲第一高公路橋”。 此外,在距離江底古鎮4公里遠的貴州省威寧縣邊界內,隨著國道213線改道,上世紀90年代修通了另一座跨江大橋,使江底古鎮形成了多橋的奇特景觀。 念湖 位于曲靖會澤縣和昭通交界處,每年年末年初,大批黑頸鶴、白頭雁飛到這里越冬。靜寂的山巒、深深的湖水、紅色的土地,在靈動的候鳥引領下,展現出一幅動感畫卷,是攝影家和驢行者的天堂。 一水滴三江,一脈隔雙盤 ![]()
九龍瀑布群 ![]()
九龍十瀑之間,以淺灘或深潭相連,形成了一串輝映太陽光芒的明珠彩帶,形狀奇特,植被完好,在國內也屬罕見。 大海草山 ![]() 海草山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縣城西南 40 公里處烏蒙山主峰地帶的大海梁子,海拔在 2570-4017 米之間,總面積20 萬畝,為云南省最高的高山草甸,歷來以草、花、云、霧、雪、光、水、峰等旖旎風光著稱于世,素有“東方新西蘭”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