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guī)定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相關資料: 地方法規(guī)1篇 案例2篇 裁判文書398篇 相關論文2篇 實務指南)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經人民法院同意后,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確定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員,協(xié)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相關資料: 部門規(guī)章1篇 裁判文書58篇 相關論文5篇 實務指南)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托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
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jù)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
(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jù)不足的;
(四)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的其他情形。
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相關資料: 司法解釋2篇 地方法規(guī)10篇 案例2篇 裁判文書241篇 相關論文7篇 實務指南) 第二十八條 一方當事人自行委托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jù)足以反駁并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相關資料: 地方法規(guī)2篇 案例1篇 裁判文書105篇 相關論文3篇 實務指南)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對鑒定人出具的鑒定書,應當審查是否具有下列內容: (一)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稱、委托鑒定的內容;
(二)委托鑒定的材料;
(三)鑒定的依據(jù)及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
(四)對鑒定過程的說明;
(五)明確的鑒定結論;
(
六)對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
(七)鑒定人員及鑒定機構簽名蓋章。
(相關資料: 裁判文書65篇 相關論文3篇 實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