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國內知名財經媒體報道了合眾人壽金融集團化發展情況,并解密合眾財險未來業務發展方向。
(空行)
隨著合眾財險的建立,合眾人壽已經擁有了壽險、財險、資產管理的保險業態全牌照,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基本形成了準集團化金融格局。
附:報道原文:《財險公司開業臨近 合眾意在金融集團》
合眾保險離金融集團夢想更近了一步。“目前合眾財險已經具備了開業條件,產品已經設計好并上報保監會了,正在等保監會批復。”剛剛擬任合眾財險總裁焦建剛透露,“預計開業時間應該在4月底,最晚5月中旬”。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合眾人壽保險已經擁有了壽險、財險、資產管理的保險業態全牌照,“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現在是準集團化了,從格局來講合眾已經基本形成了金融格局。”合眾人壽一位高管透露,其他的業態也在積極嘗試。
然而如果你認為打造金融集團是合眾的終極目標,那你就錯了。8年前計劃于今年上市的合眾人壽恐怕要爽約了,“由于后來遭遇了金融危機,經濟開始疲軟。”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透露,這個計劃還要滯后幾年,目前我們已經盈利了,希望5-6年后能夠上市。
(空行)
解密合眾財險
(空行)
農歷新年過后,保監會就送了合眾人壽一份大禮包,即“同意合眾財險開業”。根據公告,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業務范圍為機動車保險,包括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機動車商業保險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等。
而就在保監會批復開業后不到半個月,合眾財險便宣布即將推出女性專屬車險。“選擇女性作為客戶人群,我是花了很長時間才下定決心的。”焦建剛說,“我們是在做斷臂,因為市場上女性車主占比不到1/3,而且保險購買者以男性為主,女性購買保險的主動權并不像家里的其他必需品那么強。”
然而,車險占中國財險市場份額的70%,是剛需。“一家財險公司不做車險不就非主流了嘛,”焦建剛說,但是如今靠拼價格而搶占市場的車險公司屢屢虧損,對于一家新成立的財險公司而言,不做車險意味著放棄70%的財險市場,做車險則難逃大部分中小車險公司的厄運。
(空行)
怎么辦?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做減法。“我們發現,根據大數據分析,女性車主真正的出險頻率并不高,也就是說女性車主并不差。”焦建剛表示,此外,女性在消費的時候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說只要服務做到位、差異化做足功夫,她跟我的交互和未來的黏度遠遠超過男性。
換句話說,不需要像以往那樣以價格戰畸形競爭。“我不和別人拼價格,我還是市場價。”焦建剛說,但是我要給客戶捆綁一些增值服務進來,例如跟演出公司合作,凡是我的客戶,就送演唱會門票。
(空行)
從合眾財險內部了解到,目前合眾財險團隊正在結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去找美容店、美甲店、美發店、SPA、瑜伽、健身、減肥等女性偏好的機構合作,往車險里疊加這些東西。
開業伊始,對于這些增值服務,合眾財險以采購為主,再轉贈給客戶。時間長了,便與這些機構形成戰略關系。即合眾財險通過轉贈服務給上述機構引流客戶,而它們也需要將客戶引流給合眾財險。“一個美容師在美容過程中跟顧客交流,遠遠大于保險公司。”焦建剛說。
(空行)
“通過這種增值服務的方式,客戶會有很強的歸屬感。”焦建剛表示,未來我們還會做客戶俱樂部,即通過年齡、職業、消費能力、喜好等重新把客戶分群,再推送不同的產品和服務,以此增加客戶粘度。
實際上,這些都是合眾財險互聯網模型的構成要素。一方面將客戶分群,一方面構建自己的互聯網模型,這是合眾財險團隊正在做的兩件事。目前,合眾財險團隊大約有30多人,一半以上來自互聯網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等。“主要是互聯網運營人員和產品精算人員,目前還在找一些物聯網人才。”焦建剛說。
(空行)
目前合眾財險已經具備了開業條件,產品已經設計好上報保監會了,正在等待保監會的批復。“預計一個月左右能批下來,”焦建剛說,“應該是4月底,最晚5月中旬開業”。
雖然正在進行的車險費率化改革鼓勵保險公司將客戶細分深耕,不過由于改革尚處于試點階段,北京也不是試點城市,目前合眾財險上報的女性車險產品依然是傳統產品,費率方面依然是原來的算法。“我們正在積極準備費率的自主核算部分。”焦建剛透露,等數據積累地豐富一些時,我們也會把這個上報給保監會。
(空行)
對于合眾財險開單,他并沒有抱有太多幻想,“純線上的,不會多大。”焦建剛說,像其它比較大的保險公司,線上的也非常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新開業保險公司不同的是,合眾財險董事會并沒有給他下達較高的業務指標,反倒是給他一段時間去做好互聯網模型,“誰能塌下心來沉靜下來做模型,誰在未來才能勝出,這是內功。”焦建剛說。
(空行)
金融集團初成
(空行)
經歷了快速擴張、增資擴股、結構轉型以及涉入養老地產等各個階段,合眾人壽正在邁向金融集團的途中。而這也是其董事長戴皓的夢想。
實際上,有著“小平安”之稱的合眾人壽欲打造金融集團一點也不讓人差異。成立于2005年的合眾人壽,在2006年11月便引入首家外資股東意大利歐利盛金融集團,而在1年后便又引入第二家外資股東日本太陽生命保險株式會社。“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是合眾人壽打造綜合金融企業集團戰略的重要一步。”戴皓曾表示。
(空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意大利歐利盛金融集團在全球的投資戰略調整,在去年7月宣布其轉讓所有股份給大股東,退出合眾人壽。報獲悉,“手續還在辦理中,目前尚沒有退出來。”
除了與中國平安一樣喜好引入外資,在經營管理方面,合眾人壽同樣喜好“外腦”,不斷從中國平安引入中高端人才,如今的合眾人壽算是由中國平安舊部撐起的盤子。
(空行)
去年10月,平安人壽原總經理柳志堅作別平安出任合眾人壽總裁,而他是中國平安曾經的“外腦”。而這并非合眾人壽從中國平安挖掘的惟一高管,大小平安兩家公司,在人事方面有著不解的淵源。
根據合眾人壽官網信息,其12名高管中,有5名高管被貼上“平安系”標簽。具體而言,剛剛成立一年多得合眾人壽便從平安人壽挖來目前任職副總經理的陸崢嶸;時隔三年后又挖平安人壽葛海燕任公司財務負責人;次年又聘請平安人壽的劉榆九,目前已為合眾人壽區域總監;去年任職合眾人壽副總經理張振堂曾任平安人壽總精算師。
(空行)
可見,在股東構架和人才配置上,合眾人壽都有一些中國平安的影子。中國平安如今已成為融保險、銀行、投資等多元金融業務為一體的綜合金融集團,而戴皓也在這條路上努力著。
合眾目前已經擁有了壽險、財險、資產管理的保險業態全牌照,“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現在是準集團化了,從格局來講合眾已經基本形成了金融格局。”合眾人壽一位高管透露,其他的業態也在積極嘗試。
(空行)
然而如果你要認為打造金融集團是合眾的終極目標,那你就錯了。8年前計劃于今上市的合眾人壽恐怕要爽約了,“由于后來遭遇了金融危機,經濟開始疲軟。”戴皓透露,這個計劃還要滯后幾年,目前我們已經盈利了,希望5-6年后能夠上市。
而公司上述高管表示,以后上市應該是集團整體上市。新開業的合眾財險也力求屆時能給公司帶來高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