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流席卷全國時,不少人都得了感冒。雖然同是感冒,但其中有一類人最為突出,表現為三天兩頭的感冒,周圍只要有感冒的,他必定中招,甚至感冒了好幾個月也不見好。這類容易反復感冒且感冒后遷延不愈的人多數屬于氣虛體質。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經過近四十年的潛心研究,發現中國人的體質可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血瘀質、特稟質九種類型。一種平和,八種偏頗。其中氣虛體質人群占比最大。容易反復感冒的氣虛體質該如何防治感冒呢?
防治氣虛感冒,調理體質是關鍵
氣虛質人感冒主要是由于正氣虛,無法抵御外邪侵襲而發生,常伴有氣短乏力、易出汗、食欲不振等氣虛表現。他們一吹冷風就容易噴嚏不斷,進而鼻塞流清涕、發低燒、倦怠乏力等等。防治氣虛感冒的根本就是改善氣虛體質。
中藥補氣固表防治感冒:我國古時便有應用于治療氣虛感冒的經典藥方—玉屏風散,其源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醫得效方》,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現改良為顆粒制劑。
在中醫配伍組方看來,玉屏風顆粒由黃芪、白術、防風三味藥組成,黃芪為君藥,可補益肺氣、增強人體免疫力;白術為臣藥,起到健脾益氣、補脾益肺的作用;防風為佐藥,與黃芪合用可走表祛邪,也就是說既能固表而不留邪,同時又祛邪而不傷正。三味藥合用,能有效益氣固表,增強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氣虛體質,預防流感,并減少感冒反復發作。
飲食補脾健胃調理氣虛:除了藥物的調理,飲食調理也不可或缺,氣虛體質主要是由脾肺不足所引起,中醫五行的說法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因此脾虛是氣虛體質的根本原因。在飲食上建議多食用健脾益氣的食品,如山藥、南瓜、扁豆、刀豆、鯽魚等;另外平時用黨參或黃芪燉雞或腔骨,也具有補益肺氣的作用。
勤運動勿過量增強體質:“勞則氣耗”是說過于勞累會傷氣,但如果總是不活動,氣也同樣無法舒展,氣運變慢損傷脾胃也會傷氣。因此氣虛體質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勤運動但不過量,對于經常感冒的人來說,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適應氣候變化的調節能力。氣虛體質的老年人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合的運動增強體質,如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
建議氣虛體質的人在氣溫下降前就應注意調理,比如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物,同時避免過度勞累。氣虛體質的老人、兒童以及平時工作勞累的上班族可在氣溫驟降時適量服用德眾玉屏風顆粒預防感冒,并加強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