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陽朔、龍脊5日自助游記
6月18日,桂林,多云。 6月17日晚,我和朋友們一行6人乘坐東航MU5693次航班抵達桂林兩江機場。由于飛機延誤,我們很晚才到達桂林,午夜時分才得以入住漢庭酒店(伏波山公園店)。一晚,大家都休息得非常好,睡到了自然醒,昨晚旅途的疲勞仿佛都一掃而光。9點整,我們一行按照計劃準時離開酒店,開始了一天的游程。首先,在酒店附近的米粉店,我們品嘗了一頓傳統的廣西早點。根據老板的推薦,我選擇了鹵菜粉。和上海人熟知的米粉不同,廣西的鹵菜粉最別具一格的就是各式的調料和配菜都是自助的。配菜中,就有我非常喜歡的酸豆角和酸辣筍尖。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喜好任意添加。比如我吧,是典型的重口味,所以就大大地滿足了一把。除此之外,鹵菜粉的吃法也很有講究。可以先吃干拌的,到最后再加湯。小小一碗米粉,讓你吃到干濕兩種風味。再配上廣西特色的香芋餅,那真是一頓完美的早餐。正吃早飯的時候,眼尖的老婆發現了一個新奇玩意。原來鄰桌的小朋友在喝一種瓶裝奶-壯牛小牛奶。向店外掃視了一圈,發現米粉店對面就有賣的。于是,它就成了我們的餐后飲料了。向店主了解后,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水牛奶哦,據說營養價值極高,超過了一般奶牛產的奶。揭開蓋子,但見上面是一層厚厚的奶油。用勺子送到嘴里,醇香可口,喚起了自己對于兒時瓶裝牛奶的記憶。吃飽喝足后,我們便步行前往獨秀峰-王城景區參觀,聯票70元/位。中途,我們穿過了王城高大厚重的東華門,城門上方書赫然寫著“狀元及第”四個大字。 “狀元及第”坊原建于道光年間,是為當時新科狀元龍啟瑞而建,毀于光緒年間。在這之前,桂林當地也有人登上殿試第一申榜首,但之后的4年的中, 桂林一連出兩名狀元, 震驚了全國。從此,“一縣八進士, 三科兩狀元”便傳為了佳話,所以就重建“狀元及第”坊,并把4個高中者名字都并列在坊前。在王城的西華門上,還建有“榜眼及第”坊,是同治四年為于建章而立。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步行向前,不遠處便是獨秀峰-王城景區。在我看來,如果你想了解桂林,這是一個不得不來的地方。這都源于“桂林山水甲天下,閱盡王城知桂林”這句話。獨秀峰是桂林的地標、是王氣的所在,也是詩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處;而王城則是桂林數百年歷史的縮影。 王城,又稱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城垣左為宗廟, 右為社稷。城內有承運門, 承運殿。圍繞宮殿主體建筑, 還廣建樓堂廳院, 亭閣軒室, 構成一個金碧輝煌、規模宏大的建筑群。從王城建成到明末覆滅的257年中, 這里住過12代14位藩王。 王府建造前, 在獨秀峰下, 唐有學宮, 宋有鐵牛寺, 元稱大圓寺, 后改萬壽殿。清初,孔有德奉命南征,兵敗后自焚于王府中,王府建筑大部被毀。順治十四年(1657)建貢院。1921年, 孫中山集師北伐曾駐節于此。民國初年, 這里先后為第二師范學校、模范小學、第三高級中學、甲種工業學校校址。民國14年(1925)冬, 辟為中山公園。1937年為廣西省政府所在地, 抗日戰爭期間被毀, 后重建。現為廣西師范大學校址。王府舊物, 唯余承運殿前的雕欄與“云階玉陛”。 獨秀峰位于靖江王城內,自然天成、孤峰傲立,是王城景區不可分割的部分。以獨秀峰立于后院,而非傳統的假山,更彰顯了靖江王府的皇家氣派。獨秀峰東有太平巖,內有60位太歲的摩崖石刻;南有“讀書巖”,相傳是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讀書作文的地方。最早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句就鐫刻在獨秀峰的讀書巖上。“桂林山水甲天下”800年來一直作為點評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而廣為流傳。 月牙池位于獨秀峰東麓。此處原有獨秀泉,因泉鑿池,形如月牙,故名“月牙泉”。為桂林四大名池之一。月牙池畔是中山紀念塔。1925年9月,當時在廣西的國民黨著名人士白崇禧、劉為章、李耀軒、李維仁、裘邦燾等,為紀念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廣西統一,特在孫中山先生1921年誓師北伐駐足之處,興建此塔。上書“中山不死”四個大字。整個王城涵蓋了桂林三大歷史文化體系,它是桂林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走進景區就像是走進了桂林的歷史文化之門。 最后,別忘了拾級而上,攀登一下并不算太高的獨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的獨秀頂是鳥瞰桂林全景的最佳觀景臺。在這里,桂林這座城市和穿流而過的漓江都一覽無余。 中午1點左右,我們離開王城景區,到解放路上的石記米粉店品嘗了網上熱推的特色馬肉米粉,9元/碗。個人感覺性價比一般,還是更喜歡鹵菜粉。稍作休息后,我們沿漓江步行前往象山公園,門票48元/位。 象山,又名象鼻山,位于漓江和桃花江交匯處,是桂林山水中的代表,也是桂林的又一個地標,是一個不得不來的地方。它的造型活像一頭正在漓江邊汲水的大象,栩栩如生。 今年,漓江的水特別大,把岸邊嬉戲的“小象”們都給淹沒了,只有一只俏皮地露出了半個頭。距離固然可以產生美,但如果像我一樣自由行的朋友,只要時間允許,千萬要記得要攀登一下象山,和它來個親密接觸。 拾級而上,你可以看到普賢塔,一座建于明代的實心磚塔。它形似寶瓶,又好像是插在象背上的一柄寶劍,因此稱“劍柄塔”,或“寶瓶塔”。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的象眼巖,遠看活像是大象的一對眼睛,讓人不禁嘖嘖稱奇,贊嘆自然的造化神功。走入其中,你會發現這是一對眺望風景的絕妙窗口。從大象的左眼望去,看到的是桂林市區的繁華景象; 從大象的右眼望去,則是波光粼粼的漓江美景,還有遠處藏在山后、只露出一個頭的“小象”。 還有位于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的水月洞,也是不容錯過的景點。據說,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會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外崖壁上就留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這也是水月洞名稱的由來。游完象山公園,全程大約需要2-3個小時。 當我們離開公園時,已近黃昏,沿漓江出現了不少小攤,售賣各種美味小吃。其中,桂林的油炸老豆腐吸引了我,2元/份。吃在嘴里,香香辣辣的味道,美味可口。吃到興起處,禁不住給老板也來了個特寫。晚飯,我們選擇了椿記燒鵝(中山路店),打的也就一個起步費(7元+1元燃油附加費)。適逢周末,那里高朋滿座,生意是特別的好。 我推薦店里的燒鵝、狗肉和流沙包。炎炎夏日,美食配上冰凍的漓江啤酒,真是一種享受。6個人,總共花費360元。第一天的桂林市內精華景點一日游至此告一段落,大家開始期待明天的漓江之行。 6月19日,桂林-陽朔,多云按照計劃,坐竹筏游漓江(楊堤--興坪 一早就聯系好的毛師傅13635141383 很好的一個人120/筏) 路線:在桂林火車站這就可以搭去陽朔的車,在楊堤路口下車,費用是15元.到達楊堤路口后,在那里等車去碼頭,上車后把車牌號告訴毛師傅,毛師傅會在碼頭下車那里等你,費用是3元 經過一上午的折騰后,我們終于開始了這次漓江之旅,三人一筏。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我們乘著竹筏,行進在青山綠水之間,好似欣賞一幅水墨丹青。 美麗的小精靈-蜻蜓也跑來湊個熱鬧。 岸邊是津津有味地吃草的牛群,完全無視我們的存在。 傳說中的九馬畫山到了。盯著它看了半天,我這個凡夫俗子卻怎么也數不出九匹馬來! 船行之間,前方忽現一片灘涂。筏工特意停靠了一下,讓我們和它來個親密接觸。踩在鵝卵石鋪就的灘涂上戲水,別有一番情趣。 夕陽西下,漓江之上依舊布滿來往穿梭的竹筏。歷經了5個小時的游覽后到達興坪. 因為竹筏是不能到興坪碼頭的,師傅把我們放在興坪前面的一個小碼頭,然后在碼頭搭個車過去興坪車站就可以了,然后在興坪轉車去陽朔. 臨近碼頭,遠遠望見前方正在水中歡快嬉戲的小孩。一番寧靜祥和的景象。 毛師傅告訴我,今年雖然水大,但也相對渾濁。如果選在中秋之后來漓江,既能看到清澈見底的江水,還可以品嘗到香甜美味的沙田柚。原來,他們的本職工作是果農,筏工只是兼職而已。在我聽來,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就是“有空記得再來漓江!” 離開了碼頭,我們在興坪坐車去陽朔汽車站。我順便在車上打了個盹。醒來時,車已經快到站了。透過車窗,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熱鬧的西街。大師傅啤酒魚就位于西街之上。看過了美景,美食自然也不能錯過。這里最有名的自然要數陽朔啤酒魚了,我們就是慕名而來的。我們選擇了用竹魚來做這道陽朔名菜。魚肉果然十分鮮嫩,做出的啤酒魚也很入味。 田螺釀也是陽朔的特色。制作這道菜得時候,需要先把螺肉挑出、剁碎,再加上肉糜并添加特殊的香料后拌勻,最后回填到螺殼中,加作料烹調。工藝可謂復雜,是道名副其實的功夫菜。 當然,到陽朔,也絕對不能少了品嘗荔浦芋頭燒肉和新鮮的漓江蝦。 一頓飯,總共花費了400元,是我們此行最奢侈的一餐了。飯后,我們把逛西街當成了飯后的娛樂項目,還有助消化。夜幕籠罩下的西街之上,商家林立、游人如織。 各式酒吧也開始忙著招攬顧客。對它們來說,一天中最繁忙的時刻由此開始。 西街不大,很快就能逛個遍。期間,我們還特意品嘗了網上推薦的黃記玉米汁,作為我們的飯后甜點。不久,我們就回到了神山路。我突然發現這里儼然成了“拍檔一條街”-熱鬧的夜市才剛剛拉開序幕。可惜,我們都已經吃得太撐了,只能做看客啦。 一路步行回到如家酒店,大家都感覺累了,卻又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帶著對于第三天游程的憧憬,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 6月20日,陽朔,多云。早上8點30分,遇龍河漂流的船工夏師傅幫忙聯系的小面的準時到酒店來接我們,拉開了我們新一天游程的序幕。司機朱師傅人不錯,我們一邊坐車向碼頭駛去,一邊和他談妥了下午接車的事宜。早上40元包車,我們一行6人在9點整到達了遇龍河。和漓江的漂流不同,由于遇龍河水時深時淺,中間還要過壩,不適宜使用螺旋槳,所以這里的竹筏是全靠筏工劃的。我們兩人一筏悠閑地躺坐在遮陽傘下,筏工則在筏子的后邊撐著竹竿、驅動著筏子緩緩地在水中行進。四周靜靜的,只聽得竹筏劈波前行時發出的水聲。一切寧靜而安詳,讓你可以靜下心慢慢來欣賞四周的美景。漂流的第一段是逆流。這一段的河面比較狹窄,水也比較淺,可以清晰地看到鋪就在水底的水草和鵝卵石。筏行河上,四周是郁郁蔥蔥的樹林和零星散落的民居。人行青山綠水之間,給你一種錯覺,仿佛是來到了江南的水鄉。 冷不丁,一只紅蜻蜓飛到了朋友的鞋上。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見紅蜻蜓。以前它只出現在小虎隊的歌里和在兒時的夢里。 陪伴我們的小精靈中,還有顏色鮮艷的瓢蟲。生長在上海的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可以離大自然那么近。 不知不覺中,就到了第一段逆流的終點-金龍橋。這是座古橋。據說,此橋建于明永樂年間,距今有600年的歷史了。 在岸邊稍作片刻的停留,我們便開始了第二段、也就是上半程的遇龍河漂流。這一段,水面漸漸變得開闊起來。人在筏上,四周是連綿起伏的山丘,一眼望不到頭。你的腳下是清澈見底的遇龍河水。 除了筏子經過的地方,周圍的水面平靜得就像一面鏡子,鏡中浮現出的是山倒影。試著把照片豎起來看,是不是很像一座寶塔呢? 如果說漓江是大家閨秀,那遇龍河更像是小家碧玉。她靜靜地等在那兒,天然去雕飾,需要你用心慢慢地去欣賞、去品味。坐在筏上的我們,仿佛是誤入了陶淵明詩中的世外桃源,不知是夢境,還是現實。只是不愿離去。 3個多小時后,我們接近了遇龍河漂流的終點。熱心的夏師傅幫忙聯系了老根土菜館的車子免費到碼頭來接我們。依依不舍間,我們告別了遇龍河。這次漂流的經歷將是我一生中難以磨滅的美好記憶。坐上小面的,我們沿著山路行進,顛簸之間,便來到了網上聞名的“老根土菜館”。那是坐落在寧靜村莊中的一棟二層樓房。放眼望去,周邊是廣闊的農田,一派田園風光。 農田邊的池塘里,水牛在愜意地乘涼。 池塘邊上是搖搖擺擺、自顧自閑庭信步的鴨子。 剛才遇龍河的美景讓我們暫時忘卻了饑餓。但此時,我早已是饑腸轆轆了。于是,大家邊喝著老根家的自制桂花茶,邊等待美食上桌。不一會兒,菜便陸續上來了。陽朔啤酒魚、黃燜雞、農家炒雞蛋、清炒南瓜藤,個個色香味俱全。如此美味,自然引來一陣狼吞虎咽。 總體來說,老根土菜館還是名不虛傳、值得推薦的。一頓午飯,總共花費了270元,是此行中性價比最高的一頓飯了。飯后,我們聯系的朱師傅來接我們了,100元/車把我們送到了下一個游覽地:銀子巖。由于昨天的計劃有變,不得不把游覽銀子巖的行程安排到了今天。還好,我的游程安排得比較寬裕,預留了足夠的時間。事實證明,如果錯過了銀子巖,那將會是此行的一大遺憾。銀子巖位于廣西荔浦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門票是驢媽媽上預訂的,60元/人。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游覽如此精美的洞穴,一邊游覽,一邊都禁不住嘖嘖稱奇。銀子巖因其在燈光下閃閃發光的白色鐘乳石而聞名,遠遠望去,就像是倒掛在山洞中的銀子一般。 “瑤池仙境”則是精華中的精華,五彩的燈光映襯之下,長長的鐘乳石倒映在池水中,幻化出一個奇妙的水下世界,讓你仿佛誤入仙境一般,令人流連忘返。只可惜,朋友沒帶三角架,未能留下瑤池的完整影像。只能把它存留在自己的記憶當中啦。游覽結束大概需要1個半小時至2個小時。完成后,朱師傅的包車又把我們送到了陽朔汽車站,80元/車。買了桂林的回程汽車票,我們揮手向陽朔告別了。短短的2天陽朔之行,包含了太多的內容:漓江游覽、遇龍河漂流、老根土菜館、還有銀子巖。坐在回程的大巴上,我一邊回味著這2天的游程,一邊暢想著最后一天的龍脊之行。不知道龍脊的梯田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6月21日,龍脊,多云。早在來桂林之前,就聽說了龍脊梯田的大名。那時的我是“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這次到了桂林,離龍脊那么近,自然不能放過觀賞它的機會。鑒于山路難行、不便自行前往,我選擇了網上預訂的“龍脊一日游”,140元/人,含來往交通、門票和導游服務。早上8點30分,預訂的大巴準時到漢庭酒店來接我們。一路上,我們順著山路前進,周邊是美麗的自然風光。特別是順著山勢奔流而下的一條溪流,水量充沛,清澈見底,一路誘惑著我。如果有機會,真想卷起褲管下去戲水一番。 經過大約1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第一站:紅瑤村寨。這是一個典型的瑤族村寨,保持著淳樸的民風。導游首先帶領我們參觀了吊腳樓-一種具有濃郁瑤族特色的建筑。它依山而建,共分上下三層。據說,傳統的吊腳樓最下面一層是用來飼養牲畜的,中間一層作家庭的日常活動用,而最上面一層則是臥室。 瑤族還有一種風俗也是不得不看的,那就是他們的長發表演。瑤族女人把自己的頭發看得如生命一般重要。她們續發一生,連掉下來的頭發都必須撿起來加以收藏。而長發表演就是瑤族姑娘的長發展示。在我看來,這種風俗也是一種寶貴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發表演中,還穿插了為數不少的瑤族歌舞和民俗表演。特別是“拉郎配”一段,頗有情趣。據說,這里的姑娘特別喜歡戴眼鏡的帥哥,因為顯得有文化。我的一位戴眼鏡的朋友碰巧也被邀請上臺,和瑤族的姑娘們來了一次互動。在被邀請同臺表演的人當中,還不乏外國友人。整個表演的過程生動有趣,不時引發場內一陣陣的哄笑。雖說這是自費項目,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的。告別了瑤寨,已是午飯時間了。大巴載著我們又經過一段山路的顛簸,來到了此行的第二站-平安寨。這是一個壯族聚居的村寨,而要到達我們用餐的飯店,還需要攀登一段山路。對于美食的渴望驅動著我們在烈日下克服萬難、直達目的地。這里的商業氣息明顯要比瑤寨濃郁,山路的兩邊布滿了售賣各式商品的小店鋪。我們邊走邊看,倒也不覺得枯燥。經過大約30分鐘的步行,我們終于到達了位于半山腰的飯店。饑腸轆轆的我們當即點了富有當地特色的竹筒飯、竹筒雞和筍干炒臘肉。然后,以風卷殘云般的氣勢迅速把這些美味給消滅了。總的來說,這里的菜口味比較清淡。竹筒飯中還混合了玉米和臘肉,再配上竹子特有的清香,十分可口。 當然,膽子大、而且不怕花錢的朋友,還可以品嘗一下當地特有的竹鼠,相信味道應該會不錯。考慮到我們中半數是女性朋友,這道菜就自動過濾了。這頓飯,總共花費了元。吃飯間,一只可愛的螳螂碰巧路過,友善地和我們打了個招呼。 吃飽喝足后,我們一行繼續向著山頂前進。在那里,此行的重頭戲就要登場了-龍脊梯田正靜靜地等待我們去欣賞。平安寨是龍勝梯田的最佳觀景點之一。隨著地勢的抬高,層層疊疊的梯田開始逐步顯露出它美麗的輪廓,直到“七星伴月”的全景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眼前這些壯美的梯田是人類為了生存、世世代代與自然抗爭的結果。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壯族的先民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向大山要糧。從最小的一塊田開始,一代又一代,硬是在山坡之上開出了這萬畝良田。當你面對這樣的景觀時,怎么能夠無動于衷,又怎能夠不由衷地贊嘆中華民族無窮的創造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呢?此時,站在山巔的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秋天的龍脊:在那個收獲的季節里,滿目都是金黃的稻穗在迎風飛舞。這是何等的壯觀啊。龍脊梯田,不僅僅是一片梯田,更是一個奇跡。下午4時,我們告別龍脊,隨大巴返回了桂林市區。至此,4天的桂林之行基本告一段落。還有一樣不得不提的是桂林的酸店。桂林人愛吃酸是出了名的,弄得我也心里癢癢的,想去探個究竟。于是,在靠近中心廣場的桂林粥城解決晚飯后,大家趁著晚上散步的時間拜訪了中山路上的一家名為“綠之果”的酸店。一踏進店門,我就被琳瑯滿目的各式玻璃器皿給吸引了。玻璃器皿的里面盛著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看著如此豐富的酸品,我們也忍不住要了一些,學著當地人的樣子吃起來。果然是酸酸甜甜的,入口爽脆,非常適合作零食吃。這也難怪桂林人那么愛吃酸了。去桂林,可千萬不能錯過這富有特色的當地美食啊。 6月22日早晨,我們就要乘坐酒店安排的專車去機場了(6人,160元包一輛商務車)。這里,再次對漢庭酒店(伏波山公園店)的硬件設施和周到服務表示贊賞。如果以后有機會再來桂林,我還會選擇住在這里。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不虛此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