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訴訟和非訴訟程序法

  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是調整因訴訟活動和非訴訟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仲裁等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以下法律制度:
  一、民事訴訟法
  (一)民事訴訟的概念及內容

 

民事訴訟是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主要包括下面內容:

1.合議制度。這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

合議庭由3個以上單數的審判人員組成。在普通程序中,合議庭組成有兩種形式:一是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同組成;另一種是由審判員組成。

2.回避制度。這是指為了案件的公正審判,要求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的審判

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適用回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員、鑒定員、勘驗人

3.公開審判制度。這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根據法律規定,下列案件不公開審判:

1)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

3)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

4.兩審終審制度。這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以后即告終結的制度。

(二)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1.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同等原則是指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對等原則是指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我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也采取相應措施加以同樣的限制。

3.法院調解自愿和合法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愿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4.誠實信用原則在審判實踐中當事人惡意訴訟、拖延訴訟等濫用訴訟權利的情形時有發生。為防止此類情況的發生,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5.辯論原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對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當事人辯論的內容,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是實體方面的問題。既可以通過口頭形式進行,也可以運用書面形式表達。并且當事人的辯論權貫穿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

6.處分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7.支持起訴原則。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8.監督原則。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三)民事訴訟的主管和管轄

1.民事訴訟主管。民事訴訟主管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權限范圍。

2.民事訴訟管轄。民事訴訟管轄是指各級人民法院和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權限。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管轄包括級別管轄、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協議管轄、移送管轄、指定管轄和管轄權轉移。

(四)民事訴訟參加人

民事訴訟參加人是指參加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當事人是指因民事權利義務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利害關系人。當事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當事人是指原告和被告,廣義的當事人除原告和被告外,還包括共同訴訟人和第三人。原告是因民事權益發生爭議或受到侵害,向法院起訴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之人。被告是指被原告訴稱侵犯其合法權益或與原告發生民事爭議,而由法院通知應訴之人。

共同訴訟人是指共同訴訟中的當事人。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為共同或者訴訟標的屬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并經當事人雙方同意的訴訟。

第三人是因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他人已經開始的訴訟中去的人。根據對訴訟標的是否有獨立請求權,可將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

2.訴訟代理人。訴訟代理人是指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訴

訟行為、參加訴訟活動的人。根據產生的原因不同,可分為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和指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依據法律規定直接行使代理權的人。這種代理關系是基于一定的身份關系或監護關系發生的。委托代理人是指受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委托而代其進行訴訟活動的人。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指定代理人是指根據人民法院的指定行使代理權的人。

(五)民事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的程序包括第一審普通程序、第二審普通程序、審判監督程序、簡易程序、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執行程序。

1.第一審普通程序。是我國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通常適用的最基本的程序。包括起訴與受理、審理前準備、開庭審理、判決和裁定等幾個階段。

1)起訴和受理。起訴是指當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的行為。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并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并告知對方當事人。

2)審理前的準備。審理前的準備是指人民法院在決定立案受理后,在開庭審理前依法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主要包括自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在收到被告答辯狀副本之日起5日內將副本發送原告;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以及在合議庭組成后3日內告知當事人合議庭組成人員;審核訴訟材料和調查收集必要證據以及追加當事人等。

3)開庭審理。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庭上依法對案件進行審理的訴訟活動,包括開庭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和評議與宣判四個階段。

2.第二審普通程序。這是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發生法律效力的

判決和裁定而依法提請上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重新進行審理的程序。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3.審判監督程序。這是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或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并依法對案件進行再次審理并作出判決的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啟動的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二是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認為需要再審的,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三是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

4.簡易程序。這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時所適用程序。此外,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以外的民事案件時,當事人雙方也可以約定適用簡易程序。在簡易程序中,原告可以口頭起訴,法院可以用簡便方式傳喚當事人和證人、送達訴訟文書、審理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審理程序簡化,必須在3個月內審結民事案件并不得延長審理期限。

5.特別程序。這是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現擔保物權案件所適用的程序。特別程序審理實行一審終審;選民資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理,其他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0日內或者公告期滿后30日內審結。

6.督促程序。這是指人民法院接受債權人的申請,督促債務人履行義務的非訴訟程序。

7.公示催告程序。這是指人民法院根據票據喪失人的申請,以公示方式催促利害關系人在規定期間內申報權利,超過期限則依法宣告票據無效的非訴訟程序。

8.執行程序。這是指人民法院的執行組織依照法定程序對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給付內容,采取強制措施迫使義務人履行義務的行為。

二、刑事訴訟

(一)刑事訴訟概念及原則

刑事訴訟是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偵查機關在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訴訟活動。除了訴訟的一般原則以外,刑事訴訟特有的原則包括:

1.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

3.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外,還可以委托一至兩人作為辯護人。公訴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可以隨時委托辯護人。

5.未經人民法院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即確定被告人有罪的權力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

6.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包括: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

1.專門機關。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主要包括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其中,享有偵查權的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軍隊的保衛部門、監獄和海關總署緝私局。人民檢察院是唯一享有檢察權的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檢察權貫穿始終,如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監督;自偵案件的偵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抗訴;執行監督等等。人民法院是唯一享有審判權的機關。

2.訴訟參與人。訴訟參與人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享有一定訴訟權利,承擔一定訴訟義務的除國家專門機關工作人員以外的人。訴訟參與人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1)當事人。當事人是指與案件事實和處理結果有切身利害關系的訴訟參與人。具體包括:

①被害人。是特指在公訴案件中,直接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自訴案件的被害人稱之為自訴人。

②自訴人。是指以個人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③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犯罪而被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尚未被提起公訴的人。

④被告人。是指被指控犯有某種罪行并被起訴到人民法院的當事人。包括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和公訴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自被提起公訴之日起稱為被告人。

⑤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是指向司法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對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做出物質賠償的人。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是指對其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物質賠償責任的人。

(2)其他訴訟參與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以及訴訟代理人。

(三)刑事訴訟的管轄

1.立案管轄。這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1)公安機關受理的案件。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人民檢察院受理的案件。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3)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包括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已經作出不予追究的書面決定的案件。

(4)其他機關管轄的案件。國家安全機關管轄危害國家安全案件;軍隊保衛部門管轄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監獄管轄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

2.審判管轄。這是指各級人民法院之間、同級人民法院之間以及普通人民法院與專門人民法院之間在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審判管轄分為普通管轄和專門管轄;普通管轄又分為級別管轄、地域管轄和指定管轄。

(四)刑事回避與刑事辯護制度

刑事回避是指與案件有法定利害關系或者其他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關系的人員及機構,不得參與該刑事案件的處理的一種刑事訴訟制度。回避制度適用于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例如勘驗人。

刑事辯護是指作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未經法律規定的程序判決有罪之前,被推定為無罪,因而享有辯護權及其他訴訟權利,可以委托律師或其他辯護人參與刑事訴訟程序,通過充分行使辯護權,與追訴機關進行平等對抗,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刑事訴訟制度。

(1)自行委托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托一至兩人作為辯護人。公訴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可以隨時委托辯護人。

(2)指辯護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③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五)刑事訴訟強制措施

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指公檢法機關為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進行暫時限制或剝奪的強制性方法。包括下面內容:

1.拘傳。這是指司法機關對未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強制其到指定地點接受訊問的強制措施。拘傳首先要經過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院檢察長或法院的院長批準,并填寫拘傳證后方可執行。執行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要向被拘傳人出示拘傳證。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不得以連續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2.取保候審。這是指司法機關責令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不逃避或妨害偵查、起訴、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取保候審適用于以下情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采用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害性的;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而證據尚不符合逮捕條件的;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在羈押審查起訴期內結案需要繼續偵查、審理的;第二審法院審理期間,已被逮捕的被告人被羈押的時間已經等于或者超過一審法院對其判處的刑罰的;持有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出境證件,可能出境逃避偵查,但不需要逮捕的。

3.監視居住。這是指司法機關責令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經批準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指定的住處,依法對其行動加以監視和控制的一種強制措施。監視居住的適用對象與取保候審相同。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找不到保證人也不能交納保證金時,采用監視居住的方法。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在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4.拘留。這是指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下,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采取暫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5.逮捕。這是指司法機關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妨礙刑事訴訟的行為,逃避偵查、起訴、審判或發生社會危害性,而依法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是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

三、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及內容
  仲裁是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愿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并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包括下面內容:
  1.協議仲裁。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2.或裁或審。這是尊重當事人選擇解決爭議途徑的制度。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應當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能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也不受理有仲裁協議的起訴。
  3.一裁終局。仲裁裁決作出后,即產生法律效力,即使當事人對裁決不服,也不能就同一案件再次申請仲裁或向法院提出起訴。
  (二)仲裁委員會
  1.仲裁委員會的設立。仲裁委員會是常設性仲裁機構,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仲裁委員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設立仲裁委員會,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部門登記。仲裁委員會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2)有必要的財產;
  (3)有該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4)有聘任的仲裁員。
  2.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仲裁委員會由主任一人、副主任2至4人和委員7至11人組成。仲裁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法律、經濟貿易專家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中,法律、經濟貿易專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三)仲裁協議
  仲裁協議,是指雙方當事人在自愿、協商、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將他們之間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爭議提交仲裁解決的書面文件。
  1.仲裁協議的形式。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發生后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2.仲裁協議的內容。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項;選定的仲裁委員會。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四)仲裁程序
  1.仲裁的申請和受理。
  (1)申請。仲裁的申請是指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要求的行為。申請仲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有仲裁協議;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向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協議、仲裁申請書及副本。
  (2)受理。受理是指仲裁委員會依法接受當事人申請的程序。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
  2.組織仲裁庭。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后,應當在仲裁規則規定的期限內將仲裁規則和仲裁員名冊送達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各自在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名冊中指一名仲裁員,并由仲裁委員會主席指定一名仲裁員為首仲裁員,共同組成仲裁庭審理案件;雙方當事人亦可在仲裁委員名冊共同指定或委托仲裁委員會主席指定一名仲裁員為獨任仲裁員,成立仲裁庭,單獨審理案件。
  3.審理案件。仲裁庭審理案件的形式有兩種:一是不開庭審理,這種審理一般是經當事人申請,或由仲裁庭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只依據書面文件進行審理并做出裁決;二是開庭審理,這種審理按照仲裁規則的規定,采取不公開審理,如果雙方當事人要求公開進行審理時,由仲裁庭做出決定。
  4.作出裁決。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愿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裁決應當按照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以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5.仲裁裁決的執行。當事人對于仲裁裁決書,應依照其中所規定的時間自動履行,裁決書未規定期限的,應立即履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可以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向中國法院申請執行,或根據有關國際公約、中國締結或參加的其他國際條約的規定辦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訴訟程序
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問題研究
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比較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詳解
【實務參考】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確認的基本事實的認定
被邊緣化的被害人——基于刑事訴訟程序的考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昌乐县| 盐津县| 老河口市| 金湖县| 十堰市| 阿合奇县| 丰城市| 中宁县| 宜丰县| 容城县| 阜宁县| 舒城县| 正阳县| 衡阳市| 南岸区| 五华县| 沅江市| 高州市| 平乐县| 中江县| 盐边县| 南宁市| 平原县| 柳州市| 马鞍山市| 昌邑市| 平度市| 肥东县| 连城县| 曲阜市| 社旗县| 正阳县| 嫩江县| 明星| 临夏县| 保山市| 安仁县| 吉林市| 镇原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