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默丨來源:學點厚黑學(houhei988)
童話畢竟是童話,我們沒有童話的生活環境,就不要去模仿童話的生活方式。
——曹默
相信大家都聽過富翁與漁夫的故事:
年輕的漁夫在躺海邊悠閑地曬太陽,無所事事,悠然自得。
一位富翁過來問:“大好的青春不去奮斗,不去努力拼搏,在這里曬太陽,多浪費啊!”
漁夫:“奮斗了會怎么樣?”
富翁:“會有很多很多的錢。”
漁夫:“然后呢?”
富翁:“有錢就能過上好日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世界各地旅游,在海邊曬太陽啊。”
漁夫:“可我現在不就是在曬太陽嗎?”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幸福就是知足,滿足。
可我覺得說的難聽點就是安于現狀。
既然我今天就可以悠然自得的躺在海邊曬太陽,那我又何必勞神費力的去拼搏?
可是童話畢竟是童話,我們沒有童話的生活環境,就不要去模仿童話的生活方式。
我們深入剖析一下這個故事,你就會明白許多。
看似兩個人都在曬太陽,可實際上富翁曬的心安理得,漁夫曬的焦慮不安。
富翁有選擇生活的權利,而漁夫只是身不由己。
漁夫曬完太陽,必須跑去打漁,即使刮臺風下暴雨也一樣,不然就沒有了經濟來源,不能夠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而富翁呢?富翁曬完太陽,可以叫上幾個小妞喝個小酒,吃點美食,做點令人愉快的事情。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人生軌跡不同:
漁夫:打漁(付出勞動)——曬太陽(享受成果)。
富翁:打漁(付出勞動)——打更多的漁(付出更多的勞動)——組建公司(改變現狀)——成為富翁(獲得成功)——曬太陽(享受成果)
你付出多少的努力,就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
其實漁夫有的選擇,他可以選擇努力,選擇改變,但他選擇了安逸,選擇了自我放棄。
其實很多人,不也是漁夫嗎?
有些人在公司郁郁不得志,覺得沒有進步的空間,時間久了,就變得麻木起來,失去了最初的激情,每天就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得過且過。
你勸他換一個工作吧,挑戰一下自己。
他反而推三阻四:現在市場都是這樣,到了別的公司說不定還不如現在呢,還是算了吧,不是我不愿意,實在是身不由己啊!
哪有什么身不由己,只不過是在自我放棄!
無能,不敢挑戰其它工作,不愿意學習新東西,接觸新東西,所以就固步自封。
凡事不想成功,先想失敗,最后還要安慰自己一句“身不由己”。
這讓我想到了一句經典的話,“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有些人會說:知足不也是挺好的嗎?
你可以表現的知足,但你心里永遠不要知足。
不能一昧的不知足,更不能一昧的知足。
知足者,貴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
知足能使人安詳、平靜、達觀、灑脫、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奮進、登攀。
跟著前輩參加一個論壇會,出入的人都是身價百萬。
前輩問我,“羨慕嗎?”
廢話,我當然羨慕了,不過出于面子,我還是搖了搖頭。
前輩說:“你應該羨慕,然后暗暗努力,提升自己,超越他人。如果你對錢都不渴望,你應該是八十歲,而不是二十多歲。”
不要讓知足和身不由己成為了你自我放棄的借口。怪天怪地怪人怪事不怪己,都隱藏不了你自我放棄的本質。
可以賴床,有人選擇了早起;
可以安逸,有人選擇了努力。
為什么?
因為“我付出這么多的努力,就是為了將人生由單項選擇變成多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