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破綻
有一句話,大概世上沒有一個人敢說,這就是“我這輩子都沒有說過謊”。此言一出,也許便是謊言。
有人說,不說謊的只有兩種人:一是牙牙學語的幼兒,一是智力欠缺的低能者。而這兩種人之外,一生中或許就有避免不開說謊的時刻,無論是善意或惡意,無論是迫不得已的敷衍搪塞或是刻意為之的欺騙愚弄,謊言潛伏在人們生活的角落中,謊言也是歷史無法割舍的一部分。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人類所受謊言之困擾,似乎并沒有減弱,反而越發強烈。尤其是當一次次言之鑿鑿或義正詞嚴事后都被證實為不折不扣的謊言時,人們無法不生出困惑乃至擔憂。如何識破謊言,便成了追尋真相道路上繞不過的重要環節。
《說謊:揭穿商業政治與婚姻中的騙局》似乎是一本教人們防范謊言的“實用指南”。
作者保羅·??寺?,美國心理學家,主要研究情緒表達和人際欺騙,常常在英美電視節目中現身說法。本書被歐美諸多執法機構采納為刑偵學教材,一版再版,對普通人而言,似乎也是“防身秘籍”的不二選擇。
在心理學園地躬耕40多年,保羅·??寺_創了表情與行為的定量化測量亦可稱之為“讀臉術”。他對臉部肌肉群的運動及其對表情的控制作用作了深入研究,開發了面部動作編碼系統來描述面部表情———根據人臉的解剖學特點,將其劃分成若干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運動單元,并分析了這些運動單元的運動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區域以及與之相關的表情。通常,他將被測試者說話時的表情和行為拍攝下來,用面部動作編碼系統逐一分析,即不難尋找到謊言的破綻。
最近播出的美國電視劇《別對我說謊》,據說就是源于這位埃克曼博士的真實研究。劇中主人公是位世界一流的偵探專家,一個研究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刺穿你是否撒謊以及為何撒謊的科學家。當眼前的人不經意地聳肩,搓手,或者一瞬間地揚起下嘴唇,他就知道他們有沒有撒謊。通過對臉部表情的分析,他可以讀懂一個人的感情———無論是隱藏在心底的憎惡,還是性沖動、嫉妒或其他。
自然,屏幕外的保羅·埃克曼絕不會承認自己如此神奇?!墩f謊》一書的字里行間,流露著科學家共有的嚴謹和謹慎。他為概念的定義反復推敲,為測謊的準確度再三辨析,為如何避免“誤謊為真”和“誤真為謊”而一次次地叮囑,并一次次強調判斷是否說謊時要慎之再慎。因為,恐怕只有他才能深刻體會到,識別謊言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早在400多年前,蒙田就已指出:“真相的背后有十來萬種形式,而且沒有固定的范圍和限度。”
保羅·埃克曼清楚,人和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如此巨大。有的可謂天生的表演家,撒起謊來面不改色心不跳;有人僅僅遭到懷疑,便會緊張失措,自感心虛;有人擅用技巧,真話假說,假話真說,撲朔迷離;有的說謊者首先成功地欺騙了自己,欺騙別人的成功概率也提高了許多;當人堅信自己是為國家利益等正義理由而不得不撒謊時,會變得義正詞嚴;而當謊言實乃有心“策劃”,并有人愿意為謊言買單時,真相同樣難以戳穿……凡此種種,都不難令測謊儀失靈,心理學中的表情、行動線索也遠遠不夠,人們必須反復揣摩,動用邏輯、理性、知識來甄別,才有可能揭穿謊言。而這些豐富的內容,遠非《說謊》一書所能概括。
好在,我們既不像嬰兒那樣毫無遮掩,也不是隨心所欲的百變千面。埃克曼指出,謊言的破綻,來自于被識破的恐懼感,欺騙的快感,和說謊的罪惡感。顯然,聰明人能夠控制恐懼感與快感,而善良的人卻無法避免在良知的鞭打下日益沉重的罪惡感。在一個有著以謊言為可恥的價值觀的社會中,這種根植于人心的罪惡感會自然而然地泄露出破綻,將真相還給世界。
(《說謊:揭穿商業、政治與婚姻中的騙局》,[美]保羅·埃克曼著,鄧伯宸譯,讀書·生活·新知三聯書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