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理解人格水平
關鍵詞:人格水平針對性治療。從人格結構看健康水平,評估來訪者是神經癥,邊緣,還是精神病性水平,水平不同,治療技術不一樣。
一、神經癥水平
可以建立相關安全的依戀關系,比較容易被人理解。整合而連續。情感生活方面,可以同時容忍好的和壞的情緒,并能合理調節情緒。如果不是為了個人成長,而是其他問題來咨詢,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問題,可以去描述它。思考它。治療師與來訪者可以很快的建立治療聯盟,并能內化之。
值得強調的是,我們分為三個水平來講,但實際上每個人都具備,而我們要觀察的是,三個部分哪個部分的權重,占的比例比較大。
二、邊緣水平
氣質上,是較為難以養育的,如脾氣較強,難以平靜等,其依戀關系是不安全型的。
采用原始的防御機制,如分裂,投射性認同(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完全投射給治療師,讓治療師去感受他的感受),否認,解離,付諸行動,不太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感,理想化或貶低。
身份失整合。對自己是分裂地看待,或將自己看做好的,治療師是壞的,或自己和治療師是好的,其他人是壞的。在時間上沒有連續感,對過去的事情不記得,對未來也不太了解。會虐待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態跳躍,周二認為治療師是溫和的,是拯救自己的,周三是認為治療師是迫害的,他不能感受到自己對同一個人的認知是如此跳躍的,非好即壞的。
情感生活。難以容忍自己的情緒,大部分時間體驗到消極情緒,很難平復情緒,無法讓自己安靜下來。與人靠近,則感到被控制;與人保持距離,又感到被拋棄。
心智化。當治療師要指出他的不好的地方,想幫助來訪者,但這只會引起來訪者的痛苦,并認為治療師要迫害他。來訪者會與治療師發生強烈的移情。
工作聯盟。難以建立安全的治療聯盟,來訪者擔心被治療師攻擊,忽視和利用等,要花幾年的時間與治療師建立咨訪關系。
三、精神病水平
氣質。在小時候的氣質就是嫉妒敏感的,一部分是具有遺傳易感性。傾向于不安全的依戀關系,有一些是呈現融合的狀態。他們在心理上未能與父母分離,有些經歷了心理上的創傷。
防御機制。采用原始的防御機制,如否認。
身份失整合。認為所有的一切是外在導致的,內心體驗到無助感和無望感。也存在另一個極端,如感到外在是好的,自己是壞的,糟糕的。如果世界上發生不好的事情,就是自己造成的。如在警察局,有人說自己做了壞事,但實際上并沒有做。其實是他們內心有極端的憤怒,想要攻擊他人,但無法區分想法和行為。
情緒體驗。內心感到極度的焦慮,實際上是毀滅恐懼,感到自己會被摧毀,處于危險中,無法分清這是感覺還是知覺。
咨訪關系。可以與治療師建立積極連接,因為他們需要有人可以幫助自己。與邊緣的人相比,治療還不是那么地困難。
四、臨床治療
神經癥患者,他們會樂于參加治療。當與患者建立咨訪關系后,可以讓來訪者進行自由聯想。在自由聯想中,有一部分是很難講述的,這部分移情可以進行分析。
傳統的精神分析是通過詢問讓患者越來越了解到自己的狀況,讓來訪者面對自己所回避的內容,了解自己內心的沖突,真實的情感體驗。當來訪者講述自己的故事時,他會幻想治療師會怎么看待自己,這樣可以了解來訪者早年與養育著的互動模式。在此過程中,患者會體驗到強烈的情感和早年的經歷,治療師也會體驗到這種反移情。患者會越來越成熟,但也會有退行,但這種退行是在有限的治療中進行的。例如,一位患者,她的母親十分冷漠,在咨詢中,來訪者希望治療師擁抱她,認為這樣可以補償她。但是患者知道治療師不會擁抱她,也知道自己小時候希望被母親擁抱。“請你多說點,你對我在治療中不擁抱你有什么感受?”
五、提問
1、從哪些方面區分精神病型患者,邊緣患者,神經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