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全人類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快樂。
記得前些年自己患上抑郁癥的時候,我一直思考為何自己偏偏如此倒霉,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一樣。
整日的痛苦讓我內心變得戾氣滿滿,很多人在痛苦和憤怒的時候喜歡外歸因,把責任和問題歸結到他人身上。
比如當下很多人抑郁會把問題全部歸結到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上面,不可否認這些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非常大。
可是這就是我們一直痛苦的真正原因嗎?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TED的演講,演講者大衛·斯坦爾德·拉斯特是一位善于與內心對話的修行人,從1953年開始便開始在冥想、禱告之余,努力找出塵世種種煩惱的解決方案。他認為,快樂從感恩而生。
要知道人們在開心的時候產生感恩心理很容易,一旦人遭受痛苦時,你讓他去感恩簡直比登天還難。
中國有句話叫: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
也就是福禍總是相伴相隨,一個人如果可以把當下每一個時刻的痛苦都用來轉念,那么他會變得非常快樂。因為痛苦不再是痛苦,他可以從痛苦中學習到很多東西。
這個和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很像,也就是一個人如果可以學會把消極思維換一種態度用積極思維代替,那么它會從這個問題中得到成長并且學會接納一切,這是感恩的基礎。
我們要相信:我們存在的每秒每刻都是被給予的,這是上天的禮物,不是你透過任何方式帶來的,這就是上天贈與我們最有價值的東西。
每個時刻都是一個新的禮物,周而復始,如果你錯失了這個時刻給予你禮物的機會,不要擔心,另外的時刻總是會出現。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機會,也可以錯失這個機會。
就像我當初,抑郁癥最嚴重的時候天天抱怨這些痛苦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反而有一天我直面它們并且改變對痛苦的看法,我在想這些可能都是我過去逃避造成的原因,于是我承擔起人生的責任,不僅抑郁癥好轉一些,自己人格也成長不少。
并不是快樂讓我們有感恩之情,而是感恩之心讓我們快樂。
那我們要如何修正這些不良認知?我們每個人如何能找到在生活中心存感恩的方法呢?不是某一次的感恩,而是每時每刻都心存感激。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像小時候大人教我們如何過馬路一樣:停下來,看一看,向前走。
這一點又和正念認知類似,正念認知告訴人們在生活中,我們多久才會停下來?我們急著向前過自己的生活,我們從不停歇。我們要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停下來。
我們總是太急想達到一個目的,如果這個目的你沒有達到,你便焦慮痛苦,這些東西久而久之讓你焦慮浮躁并且產生怨念。
如果此時此刻你慢一些,你去體會生活的小細節,正念中有一個吃葡萄的練習很有趣。
讓你在吃葡萄的過程中一點點體會葡萄從你拿起到放入嘴中,最后在進入胃中的感受,這些在你平時忽略的反而成為了你平靜愉悅的東西。
那些小細節才是我們生活的本質,你該感激這些,當你感激了生活中的多樣性和細膩時,你也會變得喜悅的。
所以你要提醒自己時常停下來,當你睜開眼睛看到東西,你打開耳朵聽到東西,你張開嘴巴吃到東西,當你感知那些精彩豐富的事情時,你會發現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你正在享受我們被給予的一切。
演講人大衛·斯坦爾德·拉斯特一次非洲旅行,他發現在非洲,他沒有可以飲用的安全水源,每當他看到水龍頭有水時他都受寵若驚,每次他打開電燈開關的時候,他都心懷感恩,非常開心。
可過了一陣子,當這一切已成了習慣,他就不再注意到這些了。所以他在燈的開關上和水龍頭邊上貼了一些小貼紙,每次他看到它們就會停下來感受到它們的珍貴,這種感覺讓他心生歡喜。
沒錯,有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是最慘的,對本身擁有的東西時常視而不見,可是這些東西在另一個地方卻可能是稀缺的。
所以常常擁抱自己擁有的東西,感恩那些你正在擁有的東西時,你會好受很多,就像有句話叫:哪怕乞丐也不是真正的一無所有。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里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權利金字塔無法創造平等,它卻能帶來平等尊重,而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當你心存感激時,你不會恐懼。如果你不恐懼,如果你心存感激,你會表現出滿足感,而不是短缺的模樣,你會更樂于分享;如果你心存感激,你會欣賞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并且你尊重每個人。這會讓我們整個世界都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