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女性之友“大姨媽”,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很有個性,很多女性的“大姨媽”,相當客氣,每次到來的時候,都會帶上一份伴手禮——痛經,這份“禮物”可是讓很多女人備受折磨啊!痛經的苦楚,難以言喻,可有簡單好用的方法對付它?還真有一個——腹部推拿治療痛經,具體如何操作?且看正文解讀!
婦女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常伴有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癥,并伴隨月經周期發作。亦稱“經行腹痛”。如僅感小腹或腰部輕微脹痛不適,屬正常生理現象,不作痛經論。本病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尤以青年婦女較多見。臨床上有原發性與繼發性痛經之分,原發性一般無生殖器官病變,繼發性有明顯的生殖器官病變。
【病因病機】
1
氣滯血瘀
情志不舒可使肝氣郁結,氣機不利,血不暢行,經血滯于胞中而作痛。
2
寒濕凝滯
風冷寒涼之邪或從外感,或由內傷,寒濕客于沖任、胞宮,導致經血滯凝、運行不暢,發生痛經。
3
氣血虛弱
脾胃素弱或久病氣血俱虛,沖任氣血虛少,行經后血海空虛不能濡養沖任、胞脈而致痛經,或體虛陽氣不振,不能運血,經行滯而不暢,亦可導致痛經。
4
肝腎虛損
肝腎本虛,或多產房勞,損及肝腎,或久病及腎,腎精虧耗,肝血亦虛,以致精虧血少,沖任不足。胞脈失養,于經行之后,精血更虛,沖任胞脈失于濡養,而致痛經。
【臨床表現】
1
主要表現
經行小腹疼痛,也可連及全腹或腰骶,或外陰及肛門墜痛。痛甚者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虛脫等,并隨月經周期而發作。
2
時間
經前經期痛者屬實,經后痛者屬虛。
3
疼痛性質
拒按屬實,喜按屬虛。得熱痛減屬寒,得熱痛劇為熱。痛甚于脹,血塊排出痛減者為血瘀,脹甚于痛者為氣滯。絞痛冷痛者屬寒,灼痛者屬熱。
4
病位
痛在兩側少腹,病多在肝;痛連腰際,病多在腎。
【治療原則】
通調氣血。
【基本治法】
1
腹部
取穴:氣海、關元及小腹。
手法:一指禪推法、摩法、揉法、按法。
操作:摩法順時針施于小腹5~6分鐘。一指禪推法或按揉法施于氣海、關元,每穴2分鐘。
2
腰背部
取穴:腎俞、八髎。
手法:一指禪推法、?法、擦法。
操作:腰部脊椎兩側及骶部用?法操作4~5分鐘。一指禪推法或?法施于腎俞及八髎穴,以酸脹為度。擦法施于骶部八髎穴,以透熱為度。
【辨證加減】
1
氣滯血瘀
經前或經期痛,小腹脹痛拒按,夾血塊,血塊出痛減,胸脅乳房作脹,舌質暗或瘀點,脈沉弦。按揉章門、期門、肝俞、膈俞,每穴1分鐘。拿揉血海及三陰交,以酸脹為度。
2
寒濕凝滯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色暗有血塊,舌苔白膩,脈沉緊。直擦督脈,橫擦腎俞及命門,透熱為度。按揉血海及三陰交,每穴1分鐘。配合熱敷,以耐受為度。
3
氣血虛弱
經后或經期小腹隱痛,喜按,經色淡質清稀,乏力,便溏,舌淡脈虛細。直擦督脈,橫擦左側背部,以透熱為度。摩腹并揉中脘2~3分鐘。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各1分鐘。
4
肝腎虛損
經后小腹綿綿作痛,腰酸,經色暗淡,量少質稀,小腹空墜不溫,或潮熱顴紅,舌淡苔薄,脈沉細。直擦督脈,橫擦腎俞及命門,以透熱為度。按揉照海、太溪、肝俞、腎俞、涌泉各1分鐘。
【按語】
推拿治療痛經療效確切,痛經病因復雜,容易反復,必須堅持治療。只要辨證準確,手法恰當,一般均能收到滿意的療效。急性發作期治其標,緩和期治其本。對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還應著重治療原發病,并配合腹部推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以減輕臨床癥狀。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