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高考390分,我第二年復讀用了最笨的辦法考了570分,畢業后在廣州工作2年,年薪25萬,而那些三本的同學,沒有選擇補習,看到我的工資后,后悔當初沒有跟我一起補習。
復讀的第二年,我用了以前班主任的一套簡單粗暴的辦法,成功地提高180分,上了一個非常不錯的一本。
這一套簡單粗暴的學習思路,讓我弟弟少走了很多彎路,平時周末不用另外參加補習班,少花了很多冤枉錢,最后也上了一本。
2014年,我的高考成績只考了390分,這個分數對于我這個理科生來說,只能上一個三本,想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專都困難。
當我拿到高考分數時,我在房間思考一天,對我來說有三條路可以走。
1、選擇大專。但是大專對于想進好的企業或者進體制有一定的難度。
2、上一個三本。但是三本的學費非常貴,一年單學費就15000左右,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一年下來也得3萬以上,而且三本畢業之后,想跟二本的學生競爭崗位沒有優勢,再加上我來自農村,家里還有一個弟弟讀書,對父母來說負擔太大。
3、選擇復讀。如果選擇復讀,我可能白白浪費一年時間,也有可能考上一個二本,晚上吃飯的時候,我跟我父母說:“我想復讀”,不想讀三本和大專,我爸點了一根煙,然后說:“只要你還想考,我和你媽還供你,辛苦一點也沒事”。
當我下定決心要復讀之后,就不用考慮填報志愿的事,我帶了一箱蘋果跑到我高三班主任的家里,和他交談了一個下午。
我們班主任是數學老師,他泡了一壺茶,我們兩個就開始談,首先我的班主任幫我復盤,為什么我的成績那么差。
當時數學84,語文90,英語86,理綜130,加起來就是390,班主任看著我數學成績才84分非常不滿意,第一次模擬考105分,二模99分,三模96分,然后再看理綜130分,班主任就知道我的問題所在。
班主任再問我,哪些題目不會寫,哪些題目把握不準,通過我的描述,班主任瞬間找出我的問題。
班主任說:我考得不好,不是我發揮不好,也不是緊張,而是我基礎太差,很多送分題必拿的都沒拿,所以才會考那么低。
第一、熟讀課本
班主任讓我先看課本,他說:“作為一個理科生,連基本公式都記不了,記不全,選擇題怎么拿分”。
課本上的基本公式,在數學題的選擇題可以拿到70%以上,因為前面的選擇題,基本都是送分題,只要記得公式,直接套下去就可以拿分,還有30%是需要計算、思考,這部分不用著急。
對于理科生來說,語文不用看那么多,因為想一下子提高語文比較困難,而語文也有一個神奇地方,就算你不看書,考出來也不會差到那里,而英語只要背好單詞,開學之后記住老師的語法句式就差不多了,所以暑假我把全部精力放在理綜和數學上。
第二、如何高效地看完課本
班主任交代我,看課本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做題目,不著急用題目鞏固,第一遍看課本只是讓自己先熟悉一下課本的公式。
每天7點鐘就起來看書,9點鐘休息半個小時,然后再繼續看,中午休息兩個小時,2點半開始看到5點,然后出去運動。
看書太久,眼睛會非常累,而且還非常容易缺氧,所以我在暑假都會勞逸結合,對我記憶力也有幫助。
吃完飯洗澡在家開始晚修,從7點半到10點半,我用20天的時間,把數學、化學、物理、生物的基礎公式全部記住了。
然后特意去班主任家,讓班主任抽查、考我是否記得牢,是否記住公式在哪個章節,最后我都答對了。
第三、做課后作業
課本里面的課后習題,對應的是章節的公式,只要記住原始公式和分解公式,95%的題目都可以做出來,有一題比較難,班主任說可以先留著。
我用了10天的時間,把數學和理綜的題目都做完了,后來我一對答案,題目基本全對,這一刻我才發現掌握基礎知識、公式多么重要。
只要會公式,很多數學題都可以寫,就像英語,只要記住了英語單詞,很多題目不懂語法,也能對很多題目。
第四、做試卷的基礎題
記住課本的全部公式,寫完了課后習題,班主任開始讓我寫試卷的基礎題,就是那種只看5-10秒能寫答案的題目。
班主任說一個步驟方向,就是讓我提高寫題速度和準確率,做了幾天的基礎題,我發現我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7%。
這個行為不僅提高我的信心,同時也讓明白了出題老師的出題方式,當我做夠足夠多的基礎題,我發現了一個規律。
基礎題的核心其實都是按照公式出的,只是出題方式變化而已,當我掌握公式和概念,不管怎么樣出,我都可以很快解答出來。
我有時候想到那個公式和概念,還會從出題老師的出題方式,舉一反三,自己模擬出幾題。
寫了足夠多的基礎題后,我就整理和歸納,總結出哪種題型,用什么方式解,可以更快、更準回答,高考考的就是時間和準確性。
兩個月的時間,我把課本的概念、公式都記清楚了,而且還把課后習題做完,又刷了很多套的試卷,我有把握基礎題基本可以拿完。
對于班主任給我的暑假計劃,我覺得沒有什么捷徑可以走,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死記硬背。
畢業一年后我回頭看,高考的中等生,其實就看死記硬背,很多老師之所以只考到350-400分,基本都是基礎知識記得不夠清楚,非常容易踩到出題老師的冷。
其實只要我們智力正常,考450-550真的不難,難就難在懶得背,背公式、概念,總覺得乏味,很難專心下來記。
在學校總喜歡玩手機,和同學聊天,所以分數一直上不來。
其實我們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考到450-550,但是最后很多人考不到,就是沒法定心和堅持,很多人覺得自己考不好,賴老師水平低,題目太慢,卻從來不找自己身上的原因。
1、基礎題占60%
這些分是必須拿的,不能有過多的失誤,而且不能耗費時間了,不然會影響后面答題,所以熟悉公式,熟悉課后習題,多刷基礎題就可以拿60%分。
2、中等題目占30%
這是在基礎題上加大難度,這類中等題目需要更加嚴謹的,而且有一定難度,可以在九月份開學,多刷題目就可以。
3、高難度題目占10%
這種比較難的題目,我們不用著急做,留到最后,能寫就寫,不能寫就放棄,因為這部分的題目是針對重點班的尖子生,基本都是能上985 、211的學生的題目,所以我們要針對自己的情況而選擇能做的題型。
我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暑假時間,就提高了50分,我覺得非常值得,而這50分,是因為我把基礎題做得差不多全。
之前看到一個家長,請一個大學生給自己孩子補課,每個小時50塊,大學生要求日結,但是孩子媽媽不愿意,說周結,說先看效果。
而這個學生基礎知識非常差,這種輔導一個星期就像看到效果,簡直癡人說夢,除非這個孩子是天才,而如果是天才,也不會考那么差。
基礎薄弱的學生,我不建議學生參加課后補習,因為基礎太差了,連基本公式和概念都記不清楚或者記不全,再怎么輔導都不會有質的提高,因為沒有從根解決問題。
課外補習班,主要針對中等難度的題目,而不是基礎題目,除非想讓老師從頭開始講,但這種補習至少需要一個月以上,一個星期沒啥作用。
只要把課本吃透,拿450真的非常簡單,就像吃紅薯不用剝皮一樣。
第一次模擬考結束之后,我開始沖擊30%的中等題目,這30%的中等題目邏輯性比較強,不能只靠課本的公式和概念了。
想拿下30%中等難度題目,也沒有其他的途徑,就是題海戰術,不斷刷歷年的高考真題,熟悉這部分題目的出題方式,最后把它們的解題思路整理出來。
這30%的中等題目,不僅依靠自己勤奮,還要總結老師解題的切入角度、邏輯性、嚴謹性。
之前的高中,可能我們學校是普通高中,很多同學也不愛學習,老師對這方面也不夠重視,很多時候老師直接把30%的中等難度忽略了。
而我上復讀的這個學校,是重點高中辦的,老師返聘的,很多老師年齡都是50-60多歲了,他們有一套非常嚴謹的解題思路,這個解體思路非常嚴謹,讓你不會輕易漏過很多細節,而且還通俗易懂,這應該就是大道易簡吧!
這也是普通高中和重點高中的區別吧!
30%中等題目是圍繞課本,然后再繼續延伸知識點,很多題目課本從來沒見過,如果你不刷題,就算你最后能解答出來,你的解題思路打不開,會耗費大量時間。
高考不僅要準確性,還要有速度,一旦速度降下來,非常容易打亂做題節奏,從而影響到做題心態,心態不平穩,很多題目考慮就不夠全面,最后一步錯,步步錯,這就是理科。
中等題目里,出題老師會挖很多坑,這些題目可以說是篩選學生的題目,一旦你考慮不夠全面,或者漏了一個條件,就直接錯了。
只有你刷夠了真題,你才知道中等題目中,出題老師在哪些地方埋坑,哪些地方容易漏。
對于我來說,中等題目能拿60%就可以了,上拿550分不是問題。
第二次模擬考,我考了530分,比第一次模擬考提高了90分,對我來說非常滿足,因為第一年高考才390分,一下子提高了140分,對我來說還是非常大的鼓勵。
第二次模擬考出來之后,我拿每一科的試卷去找相對應的老師,讓他們幫我分析一下錯題,同時反省自己做錯的原因。
我把錯的題目全部記下來,同時復盤我做題過程,心態、做題方式、方法,老師對我來說只是扶正和輔助的作用,學習還得要自育。
考完了第一、第二次的模擬考,對自己的水平也有一定認知,最后一次模擬考及時就是查漏補缺的過程,在刷題的過程中,把自己容易錯的題目收集起來。
然后把題型分類,然后再歸納總結,找出自己錯誤的解題思路,然后加以改正就可以了。
最后一次模擬考我的心態已經非常平靜,可能是對自己水平的一個認知吧!
最后一次模擬考試,我的成績來到550分,對于這個成績,我覺得非常正常。
首先我吃透了課本的公式、概念,第二我利用課后習題鞏固了公式,第三利用公式拿下60%基礎題,最后通過不斷刷題,拿下30%中等題的一半。
基礎題450分,中等題目200分,高難度100分,我們拿下基礎題450,然后再拿下中等題目100分,那么到手就是550。
如果450基礎沒有全部拿下,那么想上550分就不太現實了,對于100高難度分,我們基礎差的就不用奢望,那些分不是給我們的,我們要認清現實。
寫到最后:最后高考我拿570分,在國內也能上一個不錯的一本大學了,如果只考得550分,想上一個不錯的一本還是比較困難的。
如果這個分數放在山東和河南,估計上一本非常困難,這兩個地區的考生太多了,競爭非常理解。
考得一個好分數才剛剛開始,填報志愿同樣重要,一旦滑檔就錯過自己心儀的大學,當初我很多同學就是這樣錯過了,所以考完試以后一定做好填報志愿工作,不然就容易出現,一本的分數上二本的學校。
高三是一個累、困、焦慮、恐懼,又無比興奮幸福的時光!
祝愿今年的考生可以高考心儀的大學,開始美麗大學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