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與鼻竇
鼻子是人體呼吸系統的門戶,由我們看得見的外鼻孔與外界空氣相通,由后上方的后鼻孔與鼻咽部相通。鼻腔由前部的鼻前庭(內覆蓋皮膚)和固有鼻腔(內覆蓋粘膜)組成,又由鼻中隔分割為左右兩腔,外壁有三個突起入鼻腔的鼻甲,分別稱上、中、下鼻甲,將鼻腔分為上、中、下鼻道。鼻粘膜具有豐富的血液循環,與鼻毛、粘膜分泌的粘液一起,共同完成對于我們吸入空氣的過濾和加溫加濕功能。
鼻竇,也叫副鼻竇或鼻旁竇,是鼻周圍顱骨內含氣空腔,各自通過小的孔道與鼻腔相通。人體有左右對稱的四對八個鼻竇,分別為上頜竇、額竇、篩竇和蝶竇。正常生理狀態下,竇腔充滿空氣,內壁附有粘膜,可以分泌少量黏液。鼻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幫助鼻腔溫潤我們吸入的空氣,還是我們發聲的共鳴音響。
鼻竇炎
指鼻竇粘膜腫脹、發炎、鼻竇積液積膿。
病因:
常見原因是各種疾病導致鼻竇引流不暢,引發鼻竇積液,繼而可以發生各種病原體感染。常見如感冒(鼻粘膜充血腫脹)、過敏性鼻炎(粘膜變應性腫脹)、鼻息肉(長期炎癥導致鼻粘膜增生)、其他各類慢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等。
分類:
急性鼻竇炎:突然發作,癥狀類似感冒,如流清涕,鼻塞,面部疼痛等,但是這些癥狀持續超過10~14天仍不消失。急性鼻竇炎通常持續4周以內。
亞急性鼻竇炎:炎癥持續4至8周。
慢性鼻竇炎:竇炎癥癥狀持續8周或更長的時間。
復發性鼻竇炎:一年內可反復發作數次。
危險因素:
鼻竇炎是常見疾病,人罹患鼻竇炎的危險因素包括:感冒、過敏性鼻炎等導致鼻粘膜腫脹持續不愈;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導致鼻腔正常結構發生改變,導致鼻竇引流不暢或阻塞;免疫缺陷或者服用免疫抑制劑。
對于兒童而言,常見的環境因素包括過敏、在幼兒園或學校傳染感染性疾病、含奶瓶睡覺的不良習慣以及二手煙環境
在成年人,最常見的感染和吸煙。
鼻竇炎的癥狀和體征是什么?
急性鼻竇炎,主要癥狀:鼻周圍面部疼痛或者壓痛壓力;鼻塞;鼻腔分泌物;嗅覺喪失;咳嗽或喘息。
其他癥狀:發燒;口臭;疲勞;牙齒疼痛。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癥狀和/或有綠色或黃色的膿涕時,可以考慮診斷急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主要癥狀和體征:鼻周面部脹滿、疼痛感;間歇性或者持續性鼻塞;鼻腔內膿涕;發燒;膿性鼻涕后漏或者后吸。
其他癥狀可能包括:頭痛;口臭;疲勞;牙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頜竇象一個茶壺,出口位置高于主體,白天人直立是更不利于引流;而晚間平臥睡眠時常有大量鼻竇腔膿液引流而集聚在鼻咽部,所以,晨起吐大量鼻涕楊膿痰,是上頜竇炎的一個特征性表現。
診斷:
病史、癥狀聞訊和常規體檢見以上癥狀體征部分。
輔助性檢查包括:常規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增加、中性粒細胞比例上升;鼻腔分泌物化驗可以檢出病原體、必要時可以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X-射線平片可以顯示竇腔周圍骨骼炎癥、竇腔黏膜增厚和積液;鼻竇CT掃描大致同X-射線平片,顯示更清楚;過敏原測試可以明確過敏原,也可以作為脫敏治療的依據;以及鼻內鏡檢查。
鼻內鏡檢查:可以直視鼻腔以及鼻后孔的結構變化,對于明確引發鼻竇引流障礙的原因,對于慢性鼻竇炎和復發性鼻竇炎的病因診斷優顯重要。
治療:
急性鼻竇炎,對于單純的急性鼻竇炎,給予減輕鼻粘膜充血劑,如鹽酸偽麻黃堿和蒸汽吸入,或者使用減充血劑、滴鼻劑或噴霧劑等非處方藥,促進鼻竇引流恢復通常,往往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癥狀。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使用這些藥物3~5天,癥狀不見好轉或者加重,則應該考慮給予給予抗生素治療,療程通常需要10~14天,直至癥狀消失。另一個錯誤是,使用抗生素療程不足,過早停藥,是導致鼻竇炎遷延不愈甚至轉變成慢性鼻竇炎的一個重要原因。
慢性鼻竇炎,溫暖潮濕的空氣或者水蒸氣吸入可以緩解鼻腔粘膜充血。局部熱敷可以以減輕疼痛。鹽水滴鼻液或者用洗鼻壺沖洗也是一種有效方法。非處方藥減充血劑、滴鼻劑或噴霧劑,可有效的控制癥狀。必要時可以考慮使用抗生素或口服類固醇藥物。
治療的關鍵就是要消除引發各種阻礙鼻竇引流的急慢性因素,保持鼻竇引流通常。
除各種藥物治療外,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戒煙和大量飲水,對于消除危險因素也非常重要。
手術治療:
如果以上治療都不能奏效,尤其是對于那些由于鼻腔結構與改變導致鼻竇引流障礙引發的復發作性鼻竇炎,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比如鼻息肉切除術、肥大鼻甲切削術等。后者的代價是鼻腔對于吸入空氣的過濾、加溫加濕作用的破壞,寒冷季節容易導致冷、燥空氣直接刺激咽喉部引發咳嗽。
嚴重并發癥:
在沒有抗生素年代,這些嚴重并發癥常見,如鼻竇周圍骨骼化膿性感染,甚至侵蝕骨骼引發腦膜炎或腦膿腫等。隨著抗生素的應用,這些并發癥已經極其罕見,只出現在長期延誤診療的極端病例。
中醫:
鼻竇炎在中醫上稱鼻淵,病因無非外感風寒或者風熱,入理化熱,巡經絡上犯鼻竅或者臟器,完全是無稽之談。治療方面鼻炎和鼻竇炎是中藥和中成藥的重災區。據不完全統計,除去外用滴劑、噴霧劑外,僅僅用于鼻竇炎內服中成藥有:通竅鼻炎片(膠囊、顆粒)、鼻炎片(含有細辛、麻黃)、鼻炎康片(添加馬來酸氯苯那敏)、香菊膠囊、辛芩顆粒(含有細辛)、鼻竇炎口服液(含有川木通)、鼻淵舒口服液(含有川木通)、千柏鼻炎片(含有千里光)、辛芳鼻炎膠囊(含有細辛)、蒼鵝鼻炎片、通鼻抗感劑(含有細辛)、鼻通丸、利鼻片、辛夷鼻炎丸、鼻炎靈片等等。
大多數這類中成藥方劑大都含有蒼耳子、辛夷、白芷的配伍。
蒼耳草全株有毒,蒼耳子含有毒蛋白、毒昔等。毒蛋白是一種細胞原漿毒.其毒性能影響全身各個系統,使得臟器實質組織細胞變性壞死,引起急性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毒昔外用可以引發接觸性皮炎。臨床上誤服蒼耳子導致急性肝腎功能衰竭、昏迷、心肌損害、多器官功能衰竭、接觸性皮炎的病例均有報道。辛夷、白芷也有一定毒性。還有多種中成藥含有腎毒性物質馬兜鈴酸的細辛、川木通。千柏鼻炎片則含有具有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堿的千里光。
中藥治療鼻竇炎的依據仍然是所謂千年驗證,以及對于個別中藥材體外實驗有所為的抑菌作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全沒有經過嚴格的實驗和臨床試驗驗證。
而且由于如上所述,幾乎所有治療鼻竇炎的中藥方劑和成藥,主要配伍蒼耳子、辛夷、白芷,均有毒性,尤其是蒼耳子,可以說是一種劇毒物質。因此,中成藥治療鼻竇炎不僅無效,反而會造成身體嚴重損害。
感冒與鼻竇炎
感冒時并發鼻竇炎是非常常見的,甚至絕大多數感冒都會引發鼻竇粘膜充血腫脹等炎癥反應,就如同感冒常見眼結膜炎一樣,甚至可以說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這種病毒性卡他性鼻竇炎跟感冒的其他部位炎癥和癥狀一樣,也是完全可以自愈的。
但是,當導致鼻竇引流障礙的因素持續存在時,積液的鼻竇腔則有可能發生其他病原體的繼發感染,常見的就是細菌感染,即化膿性鼻竇炎。
病毒與細菌
特征與感染機制:我們知道,病毒是最簡單的生命形式,沒有完整細胞結構,除非能進入宿主細胞,借助宿主細胞的“設備”則不能完成復制繁殖。我們也知道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的條件是病毒表面蛋白作為配體,必須與宿主細胞表面某種蛋白作為受體結合,才能進入細胞內,開啟感染的過程。這也是相同病毒對于不同動物具有不同致病性的原因之一,而對于不同個體或者相同個體的不同組織也有著不同的致病性。比如,同樣一種普通感冒病毒,在患者甲表現為單純感冒;在乙就同時累及胃腸道,表現為所謂的胃腸型感冒;而丙就非常不幸,罹患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過去稱之為親和性。這也是為什么病毒感染可以同時累及多個器官組織的原因。
細菌有著完整的細胞結構,其只要在適宜的環境,其生長泛指不依賴于機體組織細胞。這就是一些強致病性細菌可以引發任何生物、和組織感染的原因。同時,感染由通常發生在感染局部,而不常同時感染多個器官組織。當然,一旦致病菌進入血液循環,也可以發生感染擴散。
癥狀:因此,病毒和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癥狀就有所不同。這些差異可以幫助人們識別其疾病的原因,并尋求適當治療。事實上,臨床治療大多數情況就是這種經驗治療,而不是每種感染性疾病都明確病原體本身。每一個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當然,現在常見的一種情況是在不能明確病原體情況下,濫用抗生素,不良后果就是細菌對于抗生素敏感性下降、廣泛耐藥性的產生。
不同癥狀:如前所述,病毒感染常可以同時攻擊機體多個組織,因而表現往往是多樣性的;而細菌更感染更長是局部性的,局部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更為明顯。
類似的癥狀:有時病毒或細菌做有著相似的癥狀,包括發熱,寒戰和局部炎癥等。 這些是身體對于病毒和細菌感染發生免疫反應的結果。
治療:抗生素對于病毒感染無效,這對于一些人已經是常識,但是還有很多人并不明白。目前,除了對少數病毒已經有了針對性治療外,絕大多數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仍然是休息、補充體液,以及其他對癥和支持療法。
抗生素的發現和使用使得細菌感染不再是不治之癥,但是近年來細菌對于抗生素的耐藥性引起廣泛關注,使用過程中存在兩種問題都是產生耐藥性的原因:濫用的問題已經得到充分認識;劑量不足和療程不足,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消除感染,同樣是產生耐藥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