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初,以美國為首建立的國際空間站已經漂浮在距地面約400公里高度的繞地軌道上,而當時的中國剛剛成功完成神舟七號的發射任務,中國宇航員才第一次進行出艙活動。
當時的中國旨在追求共同進步,于是像國際空間站發起了入駐申請,卻遭到美國的駁回,理由是當時中國的航天水平無法對太空站起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反而像是去進行太空補習的學生。
時至如今,中國經過無數人的嘔心瀝血,終于有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現在則是輪到美國指責我們把他們拒之于中國空間站的門外了,我們應該感到驕傲自豪。
矢志航天終不悔
從神舟五號到神十三,從2003年到2022年,中國航天人經過19年的矢志奮斗,經歷了整個從無到有,從落后到領先的過程,其中的辛酸困難難以言喻,但是無論如何這個結果都是值得國人驕傲的。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不久的時候,許多大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讓我們望而生畏,但我們并不懈怠,想著的不是要追上他們,而是要超過他們,現如今,在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落地的時候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我們的確做到了!
因為神十二和神十三都的上天都是帶著驗證中國空間站關鍵性技術的重要任務上去的,任務的成功完成證明了中國全過程自主研發的宇宙空間站不比別人差,相關技術也更加穩定。
中國航天的歷史上,雖然有過少數的失誤失敗,但是載人航天從未出過嚴重事故。
像美國和前蘇聯都是有宇航員為航天事故獻出了生命的,這些都是國際航天的損失,非常令人惋惜。
中國在十九年前開始載人航天的偉大事業,直到現在也沒有發生過太過嚴重的損失,每一位宇航員都是國家的財富,這就體現中國科研人員對相關工作更加細致,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矢志航天也是獻上自己的一份力。
天舟四號成功對接
從1992年我國政府開始制定載人航天事業的“三步走”計劃,就明確了建成中國空間站的重要性,到三十年之后,也終于完成了這一三步走計劃。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由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于5月10日凌晨成功完成發射、對接任務,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的發射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就是為了中國下一步載人航天做準備,也就是神舟十四號。
從神十二開始,我國載人發射任務更加頻繁,也都是以空間站為主體的任務,這些都是我國航天技術發展迅速的有力證明。
預計在今年6月,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將駛向中國空間站,而距離神舟十三任務完成著落也不過才過去兩個月的時間,這樣的發射頻率屬實同以往幾年一次的載人發射任務有著鮮明的對比。
因為中國開啟了空間站時代,在空間站工作的期間里,中國將輪換制地為航天員們安排駐留任務,而神十四的任務就是配合地面完成更多有關于空間站的實驗任務,也將首次進駐“問天”和“夢天”實驗艙。
在之前中國航天員們在空間站與地面進行視頻交互的時候,細心的人們發現中國空間站內全是采用的中文標注,各種電子裝備的都是中文的操控系統,可能這么一看并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國際空間站內是有多種語言標注的,大部分為俄語和英語。
現如今中國空間站已向俄羅斯、日本、西班牙以及印度在內的等十七個國家開放,這就代表這些國家的宇航員在未來如果獲批進入中國空間站,學好中文則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這么看來是不是非常值得驕傲了。
以前中國在國際空間站的項目上被拒,現在到了中國拒絕別人的時候了,之前美國的以中國無法對國際空間站作出貢獻為由拒絕中國入駐國際空間站。
而前不久美國也向中國申請過未來能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相關實驗,也被中國拒絕了,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包容的國家,絕不是因為報復而拒絕美國,中國宇航局也證實是美國的實驗不符合中國空間站的標準,所以無法應允。
NASA指責中國不合作
在4月份,NASA(美國國家宇航局)現任局長就在公開場合發言指責中國拒絕航天合作,不僅僅是在空間站上的拒絕,也是因為中國前不久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帶回到地球的1731克月球樣本。
他希望中國能像美國一樣對世界分享這次帶回的樣本。
“中國拒絕合作,但是探戈需要兩個人”
中國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分不分享完全就可以“看心情”,美國之前的阿波羅號帶回了上百公斤的月球樣本,確實曾分享過給我國,只不過樣本重量僅僅為1克,還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個仔細,可以說美國這倒打一耙的行為屬實讓人大跌眼鏡。
中國發展至今,無需看任何人的臉色,我們有自己的底氣。
結語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中國無數革命家總結出來的經驗,所以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奮斗,我們國家在許多領域已經領先于全世界了,這就是我們自己的底氣,我們不主動欺負別人,但是別人也休想欺負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