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游戲教學法運用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價值
1、課題研究的背景:
小學課程的設置豐富多樣,小學生的天性活潑好動,喜歡各種各樣的游戲,大部分孩子都喜歡體育課,主要原因就是在體育課中可以參與各種游戲式的活動。如果將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引入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去,課堂效果一定事半功倍。《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年齡都在七~九歲之間。這一學段的孩子在學習上所表現出的心理情感特征是好奇多問、對新事物充滿新鮮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結交朋友;活動缺乏目的性……游戲在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教學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游戲符合小學生心智發展規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合作學習能力,使小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在低年級美術課教學活動中,游戲活動的融入可以使課堂氣氛輕松化、教學趣味化,這對提高小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美術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現代化農村小學。學校的辦學理念先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踐行素質教育。美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學科,學校美術課堂是培養孩子獨到見解、個性表達的課堂,這種理想課堂的建構主要依靠的是學生。小學美術課程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課題研究的價值:
對比發達國家學校的那種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我們的課堂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就是刻板枯燥,因循守舊,盡管這些年來不斷地改進,但還是非常不夠,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了,才能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潛力,對于少年兒童來說,尤其是這樣。特別是有相當一部分這樣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他們覺得課堂上枯燥乏味,甚至讓人感到拘謹和緊張,提不起精神來,學起來沒勁,自身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厭學情緒。但是卻非常愿意玩各種游戲,喜歡參加各類娛樂活動。因為孩子們需要玩,這是他們的天性,玩有益于少年兒童的身心成長,更易于促使他們成熟自己的個性,發掘他們的潛能,關鍵在于我們應該怎樣引導他們去玩。正是基于學生們必須要學好規定的知識和技能又承認和尊重他們的天性,將二者巧妙合理的結合起來,創造了游戲式教學法。本研究就是探究什么樣的游戲適合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怎樣將游戲合理地融入到課堂的教學環節中去,以及游戲式課堂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起到的實際效果。
二、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1、關鍵詞界定:
游戲教學法:運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的方法,也就是說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在激烈的競賽中,不知不覺地就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或者學到了學生們必須掌握的課外科學知識。游戲式教學法是游戲和教學二者巧妙的結合體,是一種全新的且收效顯著的教學方法。
農村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游戲教學法運用的案例研究:是指運用案例研究的形式,將游戲教學法運用到低年級美術課堂中的做法。本研究是將游戲教學法在低年級美術課堂中嘗試應用。了解該年級段學生對游戲教學法是否喜愛。研究適合課堂的游戲教學方式。總結歸納幾種適用于美術課堂的游戲種類。在游戲教學法的統領下,從觀察角度、表現材料、組織方式、內容題材四個方面來研究游戲這種嶄新的教學方式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促進低年級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真正在“做做、學學、玩玩”中體驗“學”的樂趣,體驗“玩”的藝術。
2、理論依據
(1)《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可見游戲在小學美術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
(2)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小學生好奇心強,模仿性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持久,僅為二十分鐘左右,無意注意仍占優勢。當課堂教學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時,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更為持久,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更牢固、更多地掌握知識,獲得技能。
(3)把游戲運用到教學中的做法自古就有。從古希臘起,西方教育就不乏游戲與教學的論述以及把游戲用之于教學中的實踐。
德國教育學家福錄培爾是第一個系統地探討游戲的專家,在其代表作《幼兒園》中他說過:“游戲是兒童活動的特點,游戲和語言是兒童生活的組成因素。通過多種游戲,兒童的內心活動和內心生活變為獨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現,從而獲得愉快、自由和滿足,并保持內在與外在的平衡。”
我國自古在游戲教學方面就有很多論述。程頤曾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王守仁主張“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現代教育家吳冠杰曾說:“游戲能否搬到外語課堂上作為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回答是肯定的。游戲作為一種學習形式遠遠早于課堂教學。學習語言通過游戲手段要比學校教育學習語言的歷史早得多。通過游戲學英語,使學生在娛樂中學會語言,掌握語言,從而開發智力,發展智力,在游戲中找到學習英語的興趣,真可謂寓教于樂。”
游戲教學法在新課程改革之初就已經提出,不同的學科在教學時都嘗試使用。在低年級美術課教學活動中,游戲活動的融入可以使課堂氣氛輕松化、教學趣味化,這對提高小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 查閱資料得出,游戲教學法的總體表現為:游戲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符合小學生的心智發展規律,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小學生在“入情入境”中接受美育教育,游戲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培養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要點
1、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加深對游戲教學法的理解。
2、通過研究,探索游戲教學法運用到美術課堂中的方法。
3、通過研究,改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升學生美術素養。
2、研究內容:
1、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狀況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和訪談點面結合,全面了解學生現有的興趣狀況,觀測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興趣狀況。
2、游戲教學法的文獻學習與理性思考。
3、從觀察角度、表現材料、組織方式、內容題材四個方面來研究游戲教學法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的案例研究。其中包括游戲內容的收集整理。組織教學的課例分析。
四、主要觀點及可能的創新之處
1、每一個老師都希望在課堂上帶給孩子們快樂、自信、創造、以及對世界的獨特感受,而這種由內而外的表達是需要在一定觀念的引領下才可能得以踐行的。哲學家康德認為藝術是“自由的游戲”。如果將藝術還原為一種游戲,我們的小學美術課程將會變得簡單、快樂、自然、充滿童趣和想象。
2、在游戲觀的統領下,從觀察角度、表現材料、組織方式、內容題材四個方面研究以一種游戲的方式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上展開教學。將課堂的主動性還給孩子,讓孩子在課堂上輕松學習、自由想象、盡情創造,真正做到邊玩邊學,在玩中豐富自己的認知與心靈。同時研究游戲的方式、途徑、實效等。
五、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獻資料研究法: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游戲式教學方法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研究水平的基礎上有提高和突破。
2、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和訪談,對學生興趣、學習效果、個性發展等進行調查。
3、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的基礎是探討與我們的課題有關的各個方面。我們將把所有的案例收集起來,案例將注重體現學生在課題進行中的表現,并集中對這些表現進行研究、分析和鑒定,驗證課題研究的假設,為補救與發展做好準備,進而概括出一般規律。
4、行動研究法:在從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情況進行關注和干預。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最終形成一個有效的、便于實際操作的指導方法。
5、經驗總結法:對在研究過程中形成的點滴積累,分析匯總,形成總結。
六、研究的具體步驟及進度安排
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12.9~13.2)
(1)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該課題的發展趨勢。
(2)撰寫課題的初步計劃。
(3)組織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4)分析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2、實施階段(12.2~15.2)
(1)在課堂中有意識的采取多種游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美術。
(2)在美術課堂中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分析研究出現的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3)分階段撰寫階段性研究計劃。
(4)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心得及教研論文等。
(5)開展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3、總結鑒定階段(15.3~15.7)
研究成果資料的收集、整理,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報告及進行成果鑒定。
七、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條件分析
課題研究的條件:
1、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我校領導班子非常重視學校的教改科研工作,領導有科研興校的意識,學校有科研興校的傳統,學校的教改科研工作從來沒放松過。
2、擁有較好的師資隊伍:課題組擁有較好的師資隊伍,是一支年輕、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為開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證。
3、充分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邀請有關科研部門專家作為我校的科研顧問,定期來校作課題研究指導,少走彎路,保證研究扎實有效地開展。
4、學校為完成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足夠的資金保證。
八、預期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
游戲式小學美術校本教材。
課題研究報告,相關論文、案例,公開課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