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股權、合伙人如何區別來設計?
一家公司為什么必須要推行股權激勵?
首先,它可以解放老板,老板如果一股獨大,全額控股,那么企業的風險收益都是你一個人的,但是經營沒有這樣的收益,他只關注自己的工資,而沒有關注公司的經營成果,有了股權激勵之后,可以很好的留人,員工有了股權,他就有了事業的認同感,他才會跟著公司持續發展,而且他的眼光也會看得更遠,不只是當下,還會看到未來。
另外就是很好的統一思維,員工成了股東之后,他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不僅僅是局限于過去,只是局部或者個體的利益,不只是當下的利益,還要看到未來的利益。
公司的治理也會更加規范,因為股東不再是老板一個人,決策的時候我們有股東一起決策,那過去老板也帶著員工一起決策,但是注意,過去他們的角色是不同的,員工是站在個體的利益,當下的角度或者部門的利益來思考。
但是股東是站在全盤整體和未來利益來思考,站的角度不一樣,對于你的看法是截然不同,另外股權和股份除了留人之外,還可以容人,也可以融資,它有很多的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凝聚股東和合伙人一起創業,一起在未來,把企業的事業做得更好。
企業做股權激勵的時候,老板有想法?為什么有的老板不愿意推行股權激勵?
我的理解有幾個方面。
第一、很多老板會覺得股份是創業者和投資人應有的權利,其他經營者和員工是不應該擁有的,這個思維是錯誤的。
第二、股份的總量是限制的,越分就會越少,但是我們要注意,把股份分得好,你股份越分越少,但是錢財越分越多。
第三、股份分出去后,很難拿回來,尤其是認購注冊的,拿回來是有難度的,但是獎贈拿回來相對容易。
第四、股份的激勵性比較弱。
第五、公私不分,經營數據不真實,很多企業沒有做到公私分明,很多老板公私不分,企業的錢也是老板的錢,結得賬一塌糊涂。沒有很清晰的數據化和預算管理,如果做股權激勵,員工會對分配產生質疑,比如公司到底利潤是多少?老板花了多少?老板是不是多花了?這個疑問,老板也會有。
第六、股東要分配利潤,數據不便公開,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我想公開利潤,但是公開到什么層次,什么人可以掌握利潤,這個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來鎖定。
以前老板不愿意做股權激勵的幾個問題,我總結得比較客觀,即使遇到困難有障礙,我還是建議老板一定要做,因為我們看到的是一股獨大的企業是沒有未來,一股獨大的企業是沒有員工的積極參與,實現不了全員經營。
老板要懂得讓員工成為經營者來分享收益,企業才會經營得更好,雖然股份會越分越少,但是錢和財富會越分越多,做好股權布局發揮它最大的價值。老板的擔憂有時候是多余,有的時候是缺乏技術性思考,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技術來解決。
要實現團隊的利益趨同,也要用股份激勵,我們KSF是月度的薪酬激勵,是針對于個人的,而股份、合伙人是基于團隊,因為一個企業要賺錢,不能靠個人,KSF強調個人的價值最大化,個人的產出最大化,但是股權和合伙人強調整個團隊的導向。
同時一個企業的規范也是大勢所趨,包括你的數據很糟糕,我們不可能永遠這樣,過去不重視數據,那是過去,只是看到有錢賺就行了,但是怎么賺多少不在乎,但未來我們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弱,競爭越來越強,而且各種成本都在上升的時候,就要做精算,要用數據說話。數據化的公開可以分層次,未來的公開也是要循序漸進,不管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只有老板一個人知道,不能讓別的人知道,這樣的情況,很多員工也是盲目經營。
沒有看清楚數據結果,對公司也沒好處,因為管理者沒有辦法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法,只有通過數據分析,才能找到問題背后的本質,才能發現經營的狀況和存在的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戰術,如果我們不讓管理者看到數據,這些管理者怎樣有效的決策?所以老板們要一步步地厘清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