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補貼窗口將在2020年底關閉,但三四年之前的新能源車申報審核與結算還在繼續。3月19日,工信部網站發布了“關于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企業申報的新能源車推廣數量為103550輛,專家組核定100580輛,共計補貼1258038萬元(約125.8億元)。
其中,近1/4是2015年的車輛,約30億元;2016年的占3/4,約95.79億元。根據公示信息,如公示期無異議,將近126億補貼將下發給近百家企業。
而在這126億里面,比亞迪要拿走近五分之一,可謂最大贏家。
累計算下來,新能源汽車中央購置補貼已近千億,還可能要再發千億左右。客車生產企業北汽福田、南京金龍、珠海銀隆子公司珠海廣通、廈門金旅,都排補貼領取車企前列(主要是客車單車補貼額度較高,最高可達50萬)。純電動乘用車生產居前列的吉利和北汽股份(為北汽新能源代工)也進入補貼前七名。
這7家企業占本批總補貼數額的52%,而剩余的眾多企業瓜分剩下48%補貼。
本次公示的補貼,總金額125.8億,近四分之一是2015年的車輛,約30億元;2016年的占四分之三,約95.79億。
由于客車的單車補貼金額巨大,因此拿到補貼較多的還是客車生產企業。乘商并舉的比亞迪再次收獲大紅包,總額26.89億,排名第一,而且比第二名多一倍,占總補貼盤子的五分之一左右。
對比下來,核減的新能源車數量為2970輛。
核減原因包括:1、申報車輛填報部分信息與公告參數不一致;2、車型未列入推薦目錄;3、已清算車輛重復申報;4、非黨政機關用車累計行駛里程不足2萬公里;5、車輛行駛證時間不符合清算時間要求等。
事實上,工信部在過去兩年中組織專家對新能源補貼進行了6次審核:
2017年車輛的補貼目前只統計了90.84億,日后還會分批公示發放。2016年度被核定可享受補貼的數量達到34.64萬輛,合計約503.21億元。此前信息顯示2009年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加上后來6次公示,2015年的車輛又增加了30億補貼。到此為止,新能源汽車中央補貼累計清算或發放約958.4億。
除了已推廣車輛的補貼申報,業內各方都非常關注2019年的新能源補貼調整方向和出臺時間。未來兩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高技術門檻、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期,補貼政策的實施將更為細化,事中及事后監管等審核和問責機制也將全面建立。
本次是工信部自2017年5月以來第6次公示對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的審核報告,歷次審核情況見下表:
根據電動汽車觀察家報道:
目前為止,2015-2017年總共補貼金額合計為958.4億元,接近千億元規模!
除了之前說的2017年度還會有新增統計補貼,2018年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放量銷售,即使補貼不斷退坡中且審核越來越嚴格,但絕對不會少于2016、2017年度。因此中央財政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支出超過1000億元,是必然的。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