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關于王寶強離婚事件,法律讀庫繼續推出幾篇評論。
一、離婚訴訟,也許能治愈受傷的自我
作者:李穎珺律師。公號:法在你身邊,lyj20150326。
王寶強和馬蓉已經互相起訴,離婚的戰火,已經點燃,勢成燎原。網上不少聲音認為,兩人應該理性地面對,盡量協商,不應該撕破臉皮,傷及無辜的孩子。
其實真正傷害當事人,正是圍觀群眾想當然的猜測和評論。蔣勛說批判別人不是道德,反省自己才是道德。何況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不清楚當事人的具體情況和苦衷。
人進行訴訟是因為有糾紛,而且是其他非法律手段解決不了的糾紛。中國人,總是追求和諧,認為有糾紛就是一種不圓滿、不自在的感覺。
是的,外在的關系發生了糾紛,發生了權利義務上的爭議,我們的內心當然是充滿沖突的,焦慮乃至躁郁的。但如果我們不去積極面對解決的話,問題不會自動消失,不良情緒會長久地困擾我們,在心底積壓,傷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有人質疑為什么不能和平解決,而一定要對薄公堂?我想起張愛玲的那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離婚涉及到財產分割,債務處理,子女撫養,感情上的糾葛,涉及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我們怎么能夠用道德綁架,苛責當事人委屈求全,達成一致?對于自己的利益,當事人有依法起訴的權利,在法律上有處分權,我們應當予以尊重,這才是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
我們可以從積極的角度、從長遠的時間跨度來理解每一件事。有沒有一種可能,訴訟包括離婚訴訟,能夠帶來正能量,能夠成為自我治愈?
是的,很多當事人在經年累月的訴訟大戰中撕破臉皮,表現出人性的各種丑陋。但也正是在法庭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說理(包括舉證和辯論)的過程,不僅是當事人行使法律賦予的維護自己利益的權利,還給了當事人充分宣泄情緒和溝通的機會。
是的,很多夫妻或者是爭議的雙方,已經長期無法進行任何方式的溝通。
訴訟過程的交流,包括口頭面對面和書面的交流(看到對方寫的各種文書),也讓雙方有機會了解對方真實的、深度的想法。固然當時火藥味濃,矛盾重重,但也有可能打開心結。
關鍵是訴訟給了情緒大量的出口,而且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試圖理性地解決問題。也許在法官的努力斡旋下,雙方可以達成調解,那就一別兩生寬了。即使不成,判決給出的法律剖析和實體處理,對大部分當事人來說,也有“定分止爭”的功效。
當時間流逝,事過境遷,雙方平心靜氣地去回想,會對很多事情產生不同的認識。如果自我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它就有機會被治愈,得到成長。不要逃避矛盾,不要害怕傷害,我們失去多少,就會得到多少。
二、家丑不外揚,正義如何伸張
作者呂義盛,微信號:melvzigudeweixin 。
近日,著名影星王寶強在微博突然發表聲明,稱妻子出軌自己的經紀人,其不堪忍受決定離婚。盡管該事件至今只有王寶強本人的單方聲明,事件的另兩個主人公均未對此作出回應,但結合其他網友的爆料來看,出軌事件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這條新聞像重磅炸彈一樣瞬間引爆了公眾輿論。網民一邊倒的聲援王寶強,而其妻子和經紀人始終未作出回應,這既是公關的必須,無疑也是聰明之舉。不然憑輿論的架勢,非把這兩人生吞活剝了不可!從結果來看,王寶強的這份深夜聲明無疑是成功的,或者說是大獲全勝。但在眾多的同情與鼓勵之聲中,也不乏批評王寶強不該將家丑外揚的論調。
“你鬧得大家都知道,對你對他都不好,家丑不可外揚。” “這么多人在你就不能少說幾句?家丑不可外揚。”不少人說過類似的話。我們在遇到身邊的家庭糾紛時,為了奉勸當事人息事寧人,盡快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很自然地會講出這句話。不少長輩更是將之奉為人生智慧,孜孜不倦地教導給后代。
“家丑不可外揚”這個短語出自宋朝釋普濟的《五燈會元》一書,這是一部反
映禪宗思想的著作。禪宗其實是一種糅合了佛家思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眾多思想流派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佛教思想,這種主張“見性成佛”“頓悟”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對中華文化和中國人的國民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是深入了中國人的骨髓,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中國人在骨子里會認同這句話。
中國人提倡“家和萬事興”,家在中國人的現實世界和精神世界里占據了重要地位。傳統的中國人習慣于把家庭當成一個國家,家長是家庭的最高權力者和形象代言人,家庭是否和睦反映了一家之主的治理能力。一旦家庭內部出現了違背傳統道德的事,社會輿論總是首先指向家長。《三字經》里就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論述。不管家庭內部如何斗爭,為了維護家長的臉面和尊嚴,對外始終得表現的一派祥和。怕為外人嘲笑,其實就是愛面子。不管維持“面子”得忍受多少委屈與屈辱,蒙受多大的精神摧殘,只要街坊鄰里不知道,中國人似乎都愿意承受。不管當事人內心如何的煎熬,如何的期望背叛者為萬夫所指,但為了維持所謂的“面子”,必須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當然從正面意義上來說,“家丑不可外揚”也反映了中國人的隱私觀念,家丑不可外揚的做法,某種程度上是對保護個人隱私的倡導。因為家庭內部矛盾往往涉及當事人的隱私,如果對外傳播,無疑存在犧牲當事人隱私的風險。現代的城市是陌生人的社會,每個人都不太愿意被他人窺探隱私,但由于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每個人又都希望通過某種途徑探知他人的私生活情況。現代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愿意與人交流,卻愿意花大把的時間在網絡上與陌生人互動,這在當前社會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其實,除公眾人物之外,每個人的交際圈都是有限的。除了一些窺探他人隱私欲望極強或者喜愛搬弄是非的人之外,又有幾個人有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別人的家庭情況呢?擔心被鄰居嘲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被異化了的自尊。怕被嘲笑,其實就是怕自己在人在低人一等。尤其是在朋友面前,如果顯得自己低人一等,中國人是萬萬不能忍受的。
男性習慣于認為配偶的背叛是一件很難以啟齒的丑事,其實只要我們冷靜思考一下就會明白,配偶并非男性的寵物或者附屬的物件,配偶方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人,再有權力的男人也不可能完全支配自己的配偶,既然無法完全支配,就存在失去的可能性,存在背叛就不難理解了。遭遇背叛固然是一件值得傷心的事,尤其是對一些看重家庭和感情的人而言更是巨大的打擊。但遭遇了背叛,該覺得羞恥的不應該是受害者,而應該是背叛者,希望有些人不要搞錯了對象。
家丑不可外揚。家丑很大程度上只是我們自己認為的“丑”,并沒有一個固定的衡量標準。尤其是在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很多傳統社會認為的家丑,在很多現代人的眼里也已見怪不怪。一部分人認為的家丑,另一部分人也許就不以為然了。何謂家丑,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但“幸福的家庭都一個模樣,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問題的出現成因往往并非單一的和直接的,與矛盾雙方的行為都有關聯,加上當局者迷的效應,很多問題出現后當事人往往有心無力。人只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發現和解決問題,對于一些確實力所不能及的問題,如果解決失敗也并不丟人,更算不上家丑。
父母子女之間牽涉親情,異性之間牽涉愛情,感情屬于法外空間。法律無法有效的規制和約束個人的感情活動,這是一個不言自明的事實。但婚姻家庭并非純感情的構造物,其更承擔了人類繁衍后代和進行社會生產的任務,婚姻家庭活動受到法律的規范和約束。當道德的自我約束作用已經喪失的時候,尋求法律的救濟無疑成為必須的選擇。民事領域不告不理是基本原則,如果家丑不外揚,在當事人自身無法通過溝通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社會救濟和司法救濟如果不能及時介入,家庭矛盾不能及時化解,量變引起質變,極有可能誘發犯罪行為,導致人間慘劇的發生。
面對家庭變故,沒有人希望鬧得滿城風雨。但面對一方的無情與背叛,如果一味地退縮忍讓,表面上是照顧了面子,實際上是損失了里子,喪失為人的原則與自尊。出現了問題一味地掩飾不利于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利于社會力量和司法力量的及時介入,并非對待家庭矛盾的最佳態度。其實,覺得羞恥的應該是背叛道德的一方,而不應該是堅守道德的一方,“家丑”是否應該外揚,得看占不占理。如果問心無愧,又何丑之有!反倒是那些拼了命要“遮丑”之人,顯得過于虛偽和做作。
總之一句話,家丑不外揚,正義何以伸張!
三、王寶強將為錯誤婚姻付出沉重代價
作者朱錫新,江西泰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這是一個不平靜的周末。8月14日凌晨,王寶強在微博中發離婚聲明稱,“因馬蓉與我經紀人宋喆的婚外不正當兩性關系,嚴重傷害了婚姻、破壞了家庭,鄭重決定解除我與馬蓉的婚姻關系,同時解除宋喆的經紀人職務。”8月15日,王寶強向北京市朝陽區法院起訴并登記立案。
王寶強離婚事件震動娛樂圈,爆棚各類媒體,穩坐頭條。
然而,在王寶強的離婚聲明公布后,各類媒體報道即開始稱馬蓉為王寶強前妻,使人們錯誤地認為王寶強和馬蓉已經離婚。
出于職業思維習慣,我想告訴所有人,雖然只要王寶強堅定離婚的信念,他與馬蓉的婚是離定了的,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馬蓉仍然是王寶強法律意義上的妻子,是不容質疑的。王寶強發布離婚聲明和向法院起訴,只是其個人的一種情感表達,并不具有解除婚姻關系的法律效力。因為我國實行婚姻登記制度,除法院判決離婚外,男女雙方的自愿結婚和離婚都以登記為準。王寶強8月14日凌晨發布聲明離婚,此時為周末,按正常上下班作息時間,婚姻登記機關應該沒有上班,因此即使王寶強與馬蓉達成離婚協議,也無法辦理離婚登記。王寶強起訴離婚,只是表明“我與馬蓉的離婚決心已定”,但并非雙方真的已經離婚。故雙方在未經法定程序辦理離婚手續前還是夫妻關系,而非前妻前夫的關系。這么多的媒體犯這種常識性錯誤,也說明了我國法治建設任重道遠。
稱呼王寶強前妻馬蓉、馬蓉前夫王寶強,為時過早。二人何時能解除夫妻關系,尤未可知。原因在于:按雙方性格的來看,即使雙方都鐵定要離婚,也會因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等問題無法協商一致,而步入持久的離婚大戰。因此這婚不是你想離想離就能離的。
清官難斷家務事。婚姻家庭糾紛,說復雜,是很復雜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家長里短,剪不斷理還亂,所以好多律師都不接離婚案件。但是你要說簡單吧,也挺簡單的。所有離婚糾紛要解決的無非就三個問題:一是要不要離婚問題,二是子女撫養問題,三是財產分割(包括債權債務)問題;其中要不要離婚是前提,如果不離婚,后面的問題將無從談起。
從王寶強不惜自報戴綠帽高調宣布離婚并起訴,表明這婚是非離不可的了。而馬蓉是否同意與王寶強離婚,目前還不明朗,如果馬蓉說你長期在外面拍戲幾個有不回來,我一時糊涂犯了錯,但我還是一直很愛你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你不是說“2013、14我們在一起,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都要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一心一意,愛你永不變”的嗎?原諒我一次吧,我保證今后不再犯了。如此一來,這離婚就非易事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規定,“一方與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經教育仍無悔改表現,無過錯一方起訴離婚,或者過錯方起訴離婚,對方不同意離婚,經批評教育、處分,或在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過錯方又起訴離婚,確無和好可能的。”“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無效,可依法判決準予離婚。”因此如果馬蓉不同意協議離婚的,王寶強可能要進入漫長的離婚訴訟中。
根據法律規定,對子女撫養問題應從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婚姻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參考意見》規定,6歲以上的孩子,可根據情況征求未成年子女的意見。據網上消息,王寶強和馬蓉有一兒一女,兒子6歲女兒5歲。與馬蓉相比,王寶強在撫養孩子的能力和條件方面可能相對較優,同時如果有證據證實馬蓉存在出軌的行為的,可能會影響到其撫養孩子的問題。因此如果雙方就孩子撫養權無法達成意見的,王寶強相對占有優勢。然而王寶強工作較忙,而馬蓉又有時間陪孩子,此前與孩子結下深厚感情,因此也很有可能由馬蓉撫養,當然一人撫養一個孩子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即使馬蓉有出軌行為,王寶強也幾乎占不到什么便宜,因為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七條只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而出軌并非法定少分或不分財產的情形。王寶強訴稱馬蓉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不僅與其經紀人宋喆發生婚外不正當兩性關系,更有隱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破壞家庭傷害家人的惡劣行為,致使雙方感情徹底破裂。可見,馬蓉隱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是在王寶強提出離婚之前,并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離婚時。《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四種情形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但出軌并不屬于此種情形。即使法官根據自由裁量權作擴大解釋,將“出軌”解釋為等同于“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并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向無過錯方傾斜,也因《婚姻法》第三十九條“夫妻的共同財產雙方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而相互抵銷。如果說馬蓉還真的還爆點王寶強有其他女人之類的料出來,那就過錯相抵了事了。王寶強和馬蓉沒有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屬,因此只要是婚后取得的財產,雙方各有一半的份額。王寶強長期在外拍戲,辛辛苦苦賺的家產就這樣被分割了,會不會心有不甘?雙方的離婚很有可能要變成孩子和財產爭奪戰了。
當然,如果馬蓉感覺離婚訴訟中爭奪孩子撫養權和財產上對自己不是十分有利,她會采取雙方感情很好,不愿意離婚的手段,以此拖延王寶強提出的離婚訴訟,讓他讓步作出妥協。故雙方的離婚有可能會變成爭奪孩子和財產大戰。
由此可見,王寶強在這場婚姻中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幸的是,錢乃身外之物,失去可以再賺回來,但對婚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發現問題果斷解決,不留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