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的“南大門”郴州,有一位年輕“老校長”——雷富光。
說他年輕,是因為才過不惑之年。而“老校長”的稱呼,則來自于他豐富的個人履歷。他從27歲開始擔任學校一把手,先后在農村、城郊、城中心等八所學校任職,擁有17年豐富的學校管理經驗和治校智慧。特別是調任郴州市第二十二完全小學校長后,他通過大膽改革,積極探索信息化助力教育品質提升新思路,在教育創新的道路上揚帆先行。
01從鄉村走來的年輕“老校長”
在雷富光校長的身上,“鄉村教育”與他有著解不開的情緣。出身農村,幼年求學經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乃至好幾段校長履職經歷都與農村息息相關。從1995年湘潭師院畢業到2007年,雷富光校長有12年的時間在農村學校里工作、生活。
“我是一個從農村家庭成長和走出的孩子。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們身上擁有農村人樸實、真誠的品質,這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做事要勤奮、誠信,如今自己能夠養成勤勤懇懇、做事踏實的風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教育和影響?!泵棵炕貞浧鹱约旱母改福赘还鉂M懷感恩之心。
正是在父母的影響和自己的努力之下,雷富光從一個鄉村學校普通教師歷練到如今郴城名校第二十二完全小學校長。
在很多人看來,年輕的雷富光近20年的校長經歷顯得很“傳奇”。因為按照正常情況,從中學的副校長,到中學校長,再到學區副主任、主任,每個階段鍛煉3年,至少要12年才能完成躍遷。而他僅僅通過一個相對公平的舞臺,一步就越過了所有的臺階。一方面是政策的原因,2001年,北湖區進行大膽改革,把學區、中學、小學合并為中心學校,對原來的學區主任,也全部實行競聘上崗。開放的政策為雷富光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展示才華的機會;另一方面,雷富光多年來的個人底蘊基奠和努力,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下,為自己的飛躍插上了翅膀。
農村基層學校雖然在形態、硬件設施、師資等方面與城區學校存在一些差異,但正是越基礎的教育,越需要優秀的人才,越需要有教育情懷的人,也更能體現一位校長在教育管理、業務水平等方面的能力。正是這12年農村基礎教育管理的磨礪,加速了雷富光校長的成長。他終于從一名普通的一線老師成長為一名能力出眾的年輕“老校長”。
02從提升老師效率到實現個性化教學
拋開知識的學習,雷富光認為,對一個人影響最大莫過于小學階段。而教師是小學教育直接的實施者,也是對孩子發展最為重要的引導者。為此,雷富光在教師體系建設和管理上花費了不少功夫。
在由他主導的學校管理和建設當中,雷富光首先將打造學校優良的風氣放在重要位置。他希望,不管是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們營造公平競爭和上升的空間,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因此,在每一次活動的具體執行過程中,不管是臺前的展示,還是幕后的策劃,雷富光都會從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對他們進行提醒。特別是對于剛進校的年輕教師,雷富光會在他們最有熱情和干勁的前五年,盡可能的提供機會打造他們、磨礪他們,提升年輕教師的教學素質和綜合能力。
通過這樣的形式,雷富光建立了優秀的教師體系。在課堂上,雷富光更是要求他們必須以學生為本。他認為,老師們不僅要授人以魚,還應該授人以漁。同時要注意吸收新知識,不斷掌握新技能。他大力提倡在教學手段上實施信息化、科技化、多樣化,為自己的教學提高效率、減輕負擔。只有大膽嘗試教學改革,才會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去育人。
早在2000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雷富光對此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相結合。他認為只有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讓老師們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方式,才是好的教育!當下,由于許多信息化產品的出現和大數據分析,使個性化教學成為了可能。他帶領一幫有志于探索教育信息化的老師,開展了“微課教學法”的嘗試。他們利用各種APP,課前讓學生進行微研究和微檢測,老師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與反饋掌握學情,然后針對學情設計教學流程;課堂上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微討論,實現師幫生、生幫生。讓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能有更多展示的平臺,得到更多學習的機會;課后的微視頻還可以讓接受能力慢的學生反復的學習。技術與教學的融合,讓大規?;虒W與個性化教學這一對看似矛盾的事件成為了可能,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同一平臺下接受老師不同的指導。
雷富光說:“信息化在教學中實現了減負,并且這個減負是雙向的。一方面老師們通過使用智能化閱卷和大數據分析等工具,減輕了教學上的負擔;另一方面,學生們通過即時反饋,能有針對性的練習,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少做了很多的習題。特別是平臺中的“錯題本”功能,還能幫助他們查漏補缺,進行個性化練習?!彼Mㄟ^一些學習大數據,幫助老師分析教學中的教學策略,找準最適合孩子們的個性成長路徑。
03信息化產品提升教育品質
一根粉筆走天下的年代,已經逐漸過去了。作為校長,雷富光對市面上各類信息應用有非常敏銳的嗅覺。早在2012年,雷富光就在全市率先推廣教育信息化產品,他經常親自率領麾下老師團隊嘗試各類在線教育APP,研究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很快,老師們就嘗到了教育信息化帶來的甜頭,老師們的各種生動課例頻頻在各級各類活動中獲獎。捷報頻傳堅定了雷富光走信息化提升教育品質這條道路的信心。他說:“我是對教育信息化特別感興趣的人,并且也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從中獲益良多。所以,我們的老師團隊,只要使用有益于教育教學的科技化的各類產品,不管是在線教育還是教育類APP,我們都積極擁抱!”這些年,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從2012年,他一直在禪精竭力推廣教育信息化。雷富光任職的兩所學校,都曾參與了一起教育科技開展的教學課題。以郴州市二十二完小為例,學校3至6年級近3000名學生已養成良好的“一起小學”使用習慣,英語老師日常教學與平臺完全融合,期中期末考試使用線上測試,成績顯著。如,三年級學生654人在期中考試中434人成績達到優秀,整體合格率高達97.87%!(見圖1)
圖1為郴州市二十二完小三年級使用一起小學英語期中測試成績報告
圖2為郴州市二十二完小三年級使用一起小學英語期中測試各班級合格率分析報告
而利用學情分析手段,還可以對數據做進一步分析,幫助老師、學校對下一步教學工作給出合理化建議。
除了利用信息化產品管理教師、把控學校教育品質,雷富光認為學習類APP還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了便利。他說:“這個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了孩子的信息識別能力和學習能力。所謂信息力,就是培養學生對信息設備的管理和信息識別的能力。一是培養孩子們對手機、平板等信息設備的使用習慣,讓他們明白手機不是用來打游戲的,而是用來學習的;二是在孩子們的使用過程中對其進行引導式訓練,培養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養成不斷升級、迭代的能力。我自己是從農村走出的孩子,也就是所說的‘寒門出貴子’,所以我真誠的希望任何地區的孩子都有機會能夠成才。今天,我們越是感受到城市的教育信息化在大跨步的發展,越是要重視落后地區信息化的引入和融合,才能提升教育品質?!?/p>
在他的大力推進下,二十二完小的信息化發展已經取得了質的飛躍。學校是湖南省現代技術實驗校。2018年11月,學校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成果被湖南省教育廳推薦參加全國的“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評比。如今,雷富光對信息化助力教育品質提升有了更深的感悟:“教育信息化的應用,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可以受益!從農村來看,雖然援助行動可以讓志愿者教師、特崗教師等去到邊遠的郊區和農村學校,但總的來說,覆蓋面是比較窄的?;ヂ摼W時代的到來,很多教育的科技硬件設備能夠進鄉進村,遠程教育、視頻教育這些手段大有用武之地,農村地區的孩子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到城區優秀老師授課內容,這是讓優質教育資源與落后地區實現對接的最快捷方式之一。而在教育資源本來就相對優越的城市地區,則從教育核心上實現了轉變和提升。以前是孩子們圍在老師身邊轉,以老師為核心,現在我們通過大數據、教育類APP,就可以轉變到以‘服務好孩子們學習為中心’的道路上來?!闭劦竭@里,雷富光臉上再次展露出開心的笑容。毫無疑問,教育信息化和科技化正在幫助他實現多年來的教育夢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雷富光從一個獲取教育資源的受教者,到成為一個為教育事業努力的構建者,這正體現了教育千百年來源遠流長的本質。而在接下來的教育發展道路上,不管是師資團隊還是教育科技化手段,雷富光表示都將繼續探索并努力走在前面。(黃小婷)
來源: 北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