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欄筆記法”的源出是“康奈爾筆記法”。
康奈爾是美國的一所大學,康奈爾筆記法是這所大學的一個教授發明的。
傳統的康奈爾筆記法分為“三欄五階段”。
三欄就是把筆記頁分為三個欄目,右上欄為主欄,做正常的筆記;左上欄做提煉和思考;下面的空間做總結。
康奈爾筆記的三欄簡圖
五階段分別是:記錄、簡化、背誦、思考、復習。
因為這個筆記法是為學生上課做筆記而設計的,所以對于單純的讀書來說就顯得有點復雜。
今天要說的這個“三欄筆記法”就是在吸取“康奈爾筆記法”的精華要義的基礎上,針對平時讀書而用的讀書筆記法。
具體方法是:建立一個三欄的表格,每個表格代表一個模塊,分別是內容、感悟、行動。(為了區分章節,我們在最前面建立一個章節導欄,這個不在實質性的三欄之內)
三欄筆記簡圖
內容就是用盡量簡短精煉的語言對書本內容進行概括。
感悟就是提煉書本中心句或者是自我對內容的感想、體悟。
行動就是對書中內容的拓展和引深閱讀(閱讀行動)、舉一反三的思考(思想行動)、嘗試將書本中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實踐行動)。
這三個欄目很好地對應了我們日常讀書需要做到的學、思、行。
內容一欄,對應學。就是對讀書時獲取的知識進行總結,是我們讀書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如同我們把食物送進嘴里。但這一步并不是書中文字的簡單摘抄,而是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表述,是淺層次的理解,同時也是對我們總結概括能力的鍛煉。
感悟一欄是對所學知識的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我們要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需要進一步思考,用自己感知力去理解書中的內容和道理,如同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消化過程。這一步鍛煉我們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可以拓展我們的思維,培養我們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行動一欄是對所學知識、思考感悟的實際應用和身體力行。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開拓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認知格局,從而更好地生活、工作。“學以致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行動才是我們讀書最終目的。把這一步做好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把書讀好了。
在日常的讀書中,有一些人喜歡一鼓作氣地把一本書看完再去思考寫讀后感,但實際上我們的許多想法和感悟往往是在讀書的過程中產生的。某個故事、某個論斷或某句話恰好其時地引起我們的共鳴,這個時候就要及時記下來,否則等整本書讀完,那個感覺和感悟也就找不到了。三欄讀書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養成勤學、勤思、勤記的好習慣。我們會發現讀完一本書時收獲滿滿,不管是之后寫讀后感、寫書評,還是寫拆書稿,都會變得十分簡單。
作者素年錦時,感謝你的閱讀、評論、點贊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