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延齡
編輯:經方全球同學會
(一)六經經絡說
宋·朱肱明確指出《傷寒論》學問中的六經即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六經病也就是由外氣侵犯三陰三陽經脈所致引起的六種病證類型。三陰三陽病的病機特點和病變特征、包括疾病的傳變,都與經絡有關。疾病的治療也需要經絡理論的解釋。在后世傷寒學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重視六經病證中經絡的狀況,他們認為經絡病理是三陰三陽病的主要病理,如太陽病的項背強痛,少陽病的胸脅苦滿、耳聾目赤,都是經絡病變在三陰三陽病的典型表現。三陰三陽病之所以出現傳變,主要是因為邪氣在經絡傳行。因此,六經與經絡密切相關,六經就是經絡,分之為十二經脈,合之則為六經。持這一觀點的代表性醫家有程門雪、劉渡舟教授等。
(二)六經臟腑說
六經臟腑說認為六經實為相關臟腑之代稱。六經所指代的臟腑,主要就是三陰三陽各經脈所絡所屬的臟腑,如太陽就是指手太陽小腸和足太陽膀朧;陽明就是指手陽明大腸與足陽明胃。當然,有時三陰三陽六經也可能指其他在生理和病理上相關的臟腑,如太陽就同時指肺。李時珍曰:“證雖屬太陽,而肺實受邪也。”這是因為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肺與太陽主表的生理特性相合?,F代有的學者認為,三陰三陽的病理變化分別以心、肺、胃、膽、脾、腎、肝為基礎。
(三)六經氣化說
六經氣化說以《內經》標本中氣理論為基礎,認為三陰三陽六經并非指經絡,也非臟腑,而是指人體氣化所表現出來的六氣屬性與三陰三陽的關系。這一學說強調人體與自然的關系,堅持整體恒動觀。持這一觀點的代表性醫家有張志聰、陳修園等人。不過現代醫家對六經氣化學說多置而不論。也有一種所謂六經氣化說將氣化指為臟腑功能及經絡之氣的流行變化。標本中氣學說玄奧精深,值得深人研究。
?。ㄋ模┝浥K腑經絡氣化說
六經臟腑經絡氣化說實際上是上述三種學說的綜合。這種學說認為,僅僅以經絡、臟腑或氣化闡釋六經,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六經實質沒有得到全面的反映。故不少醫家主張將上述三種學說綜合起來,這樣就能夠全面地反映六經實質。這一學說的核心是:臟腑、經絡為六經的結構基礎,氣化是其生理功能。這一學說倡導于明·萬密齋。現代《傷寒論》學家李培生教授、萬友生教授持這樣的觀點。
(五)六經生理系統說
有一些學者認為,三陰三陽六經是對人體功能活動的分類,代表著人體六大生理功能系統。六經病證是六大生理功能系統在病邪的作用下發生的病理反應。其實這種學說與上述六經臟腑經絡氣化說在內容上是一致的,只是表達不同而已。
(六)六經證治綱領說
這一學說的基本內容,即傷寒六經既是辨證的綱領,也是論治的準則。作為辨證綱領,它整體反映著疾病病因、病位、病情、邪正力量對比等情況。作為論治的準則,它對治療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ㄆ撸┝浀孛嬲f
這種觀點主要是由清代醫學家柯韻伯提出。他是針對六經經絡說提出的。經絡是線性的,有其特定的行走與分布線路。但六經病的病理在不少地方并不局限于其特定的行走與分布線路,所以說六經雖然與經絡有關,但不僅僅是經絡,而是六片具有疆界的地面。這種學說主要是從形態和結構上認識六經的。
(八)六經癥候群說
有學者認為,《傷寒論》三陽三陰六病,就是六種證候群,所以三陰三陽既不是經絡,也不是臟腑或氣化,三陰三陽六經就是對六種證候群的稱謂,是將外感病過程錯綜復雜的脈癥,根據其病位、病勢和病性的不同,根據患者機體抗病力的強弱,將外感病劃分為六大證候群。
除上述內容外,關于六經實質的學說還有應激學說、體質學說、巴甫洛夫學說、黑箱理論、模糊理論等,這些學說連同上面介紹的幾種學說,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六經實質的一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