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領導力與學校的發展之聯系
摘要: 校長是一校之“魂”,是學校與教職工生存和發展的希望,從某種角度講,校長能主宰學校以及教職工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命運。由此可見,校長領導力直接關系一所學校發展的命脈與眾多學生的學業前途,關系到國家與學術之興衰,關系到我們國家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能否成為競爭優勝者。
關鍵詞: 校長領導力、學校發展
2010年5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浙江大學舉行的徐州市云龍區第二期校長現代管理高級研修班學習,開始了為期6天的培訓學習生活。培訓以來,6場深邃的專題報告,翁禮華、朱法貞等八位專家學者的報告,使我和同行的校長們聆聽這些教育大家、名家的治校方略和他們所領導的學校成為名校的經歷,在更新辦學觀念,規范學校管理等方面,進一步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深感不虛此行,收獲頗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所學校,首先要評論這所學校的校長》。”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在一個會議上講過這樣一段話:“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即在一定的外部條件——校舍、設備、教材、資金投入、師資、教育方針各方面的條件具備以后,校長便是決定因素”,由此可見校長在辦學中所起的作用,而校長的素質則是決定這“作用”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國的中學普遍實行了校長負責制,這對校長的素質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進入新世紀,實施新課標,校長在新時期將面臨如何的使命?是安于現狀,隨波逐流,當個維持型校長;還是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成為創新型校長。這是校長必須深入思考并且作答的問題。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講,校舍、教材和教師是辦好學校的三個要素。如果把辦學比做一個人,那么校舍是骨骼軀干,教材是肌膚器官,教師是神經系統,校長則是神經中樞,是大腦。正是在大腦的指揮下,才能使神經系統、四肢和臟器協調運動,人才有活力。一名好的校長,帶領訓練有素的教師隊伍,就可以奏出動人的教育樂章,就可以奪取一個又一個教改的成功,學校就可以有新的發展。
面對21世紀突飛猛進的教育事業,作為一名中學校長到底應該如何提升領導力呢?
領導力是領導者在領導實踐中所表現出的各種能力的總和,主要由決策、溝通、團隊建設、領導力等能力構成,學校管理者的執行力的提升也主要體現在這四方面的綜合提升:
一、提升決策能力
聽懂話是做對事的前提,決策過程中要多聽、多看、多想,要做到:1、加強政策解讀;
2、把握大局大勢;
3、捕捉關鍵問題;
4、注重調查研究;
5、具有寬廣胸襟。
二、提升溝通能力
溝通是管理的濃縮,要搭建有效的溝通平臺,共享智慧,特別是:
1、遵循白金法則;
2、提升非言語溝通水平;
3、破解溝通障礙;
4、綜合運用多種溝通渠道;
5、努力改進溝通方式。
三、提升團隊建設能力
抓好學校中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兩個團隊的建設,具體是:
1、明確團隊目標與愿景;
2、形成和諧的團隊氛圍;
3、遵循共同的規范與方法;
4、建立團隊建設的良好運行機制。
四、提升領導力
領導力就是按時按量完成工作,提升領導力應落實以下幾個環節:
1、結果導向的工作態度;
2、注重細節的工作習慣;
3、永不言敗的工作作風;
4、多維整合的工作能力。
學校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多系列、多結構的復雜的綜合體,要把這個綜合體里的每一個成員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并最優化地組織起來,高質高效地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學校管理者的執行力和領導力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升學校領導的執行力和領導力。
一個好校長能造就一所好學校,校長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水平影響并決定著學校的發展;一個好校長,就在于他有科學的辦學理念,就在于他有著將科學的理念轉化為學校發展目標并持續付諸于具體實踐積極的、強大的領導力和執行力,這種領導力會逐漸生成學校的凝聚力、核心價值觀以及學校的文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