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以《中華三祖堂》為題,向全國推銷“三祖論”。殊不知這“三祖堂”本屬子虛,其原本是新加坡籍著名作家周穎南先生捐資重建的軒轅黃帝祠。
1993年,涿鹿縣欲開發黃帝故城以供旅游。原市長王昌漢托張家口市名人李錫翰與新加坡籍作家周穎南先生聯系,愿能邀以開發黃帝城第一人參與其事,待周穎先生表示有意向后,王昌漢與市長楊德慶于1994年3月28日致信周穎南先生,促成周穎南涿鹿之行。此附王昌漢、楊德慶致周穎南先生信原文如下:
尊敬的周穎南先生:
貿然發書,敬以問候。久仰先生大名,又經李錫翰先生介紹,更加深對您的了解。先生幾十年為弘揚民族文化所做的努力和奉獻,國人皆知,我們深深欽佩!特別是得知先生身居海外,日理萬機,仍十分關注開發黃帝城,您對民族文化赤誠摯愛之舉,使我們深受感動。
軒轅黃帝是我們的人文之祖,涿鹿黃帝城是炎黃文化的發祥地,由于歷史發展曲折復雜性,黃帝城現僅為歷史的存在。時代的進步,民族的繁衍,文化的繁榮,愈來愈顯示出偉大的炎黃文化對人類的杰出貢獻及頑強的生命力。開發黃帝城,展現炎黃先祖的輝煌業績,昭示中華民族的歷史功勛,凝聚中華民族的向心力,是時代的必需,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
我們身為黃帝故鄉人,深感這項工程既艱巨又光榮,確需要先生鼎力相助。為此,我們誠摯地邀請先生于方便之時,前來與我們共同籌劃開發黃帝城這一功及千秋萬代的大業。先生何時到達請電告,殷殷恭候,順頌大安。
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民政府
王昌漢 楊德慶
公元1994年3月28日
周穎南先生接到張家口市市長的邀請信后,于4月28日上午9時從新加坡飛往北京,下午七時到達涿鹿,周穎南先生決定捐資人民幣一百萬元,在黃帝故城重建軒轅黃帝祠,4月30日上午,舉行了黃帝祠奠基典禮,周穎南先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揮锨鏟下第一鍬土。
周穎南先生在重建黃帝祠奠基儀式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先生、尊敬的來賓們、女士們、先生們:
我今天承蒙張家口市政府、涿鹿縣人民政府的邀請,從新加坡來,參加重建黃帝詞的奠基典禮,感到非常榮幸。四千七百年前,黃帝就在選塊寶地上,建立了他偉大的事業,使中華民族的文化五千年連綿不絕,在世界上創造了非常光輝燦爛的業績。可惜,因為歷史時代的變遷,黃帝祠不存在了。今天,我們在這里為重建黃帝祠奠基,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歡欣鼓舞的事情,我相信,這個號召,這個奠基典禮,會得到海內外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重視,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輝煌燦爛的黃帝祠就會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來。
今天,我榮幸被接收為三堡村的榮譽村民,從今天開始,我就是這村里的一分子,所以我愿意為重建黃帝祠盡一分力量。我非常高興等一會和各位領導共同為奠基鏟下第一鍬土,我愿意為重建黃帝祠盡我微薄的力量。我希望我的行動能夠在全世界炎黃子孫的面前產生拋磚引玉的作用。我相信,這一天會到來!我相信,涿鹿地區以后會受到全世界人更加的重視!
二十一世紀,是十華民族的世紀!在二十一世紀,黃帝祠就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來了,我預祝工程進行順利!我預祝附屬于黃帝祠的許多建筑都會順利進行!
我的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1994年4月30日上午)
下面是周先生講話的現場照片:
周穎南先生捐資重建的黃帝祠建成并舉行了竣工儀式后,當時負責旅游工作的縣委副書記任昌華,在縣招待所一樓飯廳的飯桌上,就向周穎南先生提出,要改黃帝祠為供奉包括被黃帝鎮壓了的叛亂者蚩尤在內的 “三祖堂”,周先生被這突如其來、而且十分荒唐的要求所激怒,弄得一桌陪周先生吃飯的人都很尷尬。當時參加黃帝祠竣工典禮的著名畫家劉生展先生,連忙放下碗筷,在飯廳的地上揮毫,為周穎南先畫了一幅《關云長夜讀春秋》的國畫以為賠禮,時間是1997年10月4日午后。
關于周穎南先生捐資重建黃帝祠之事,詳細紀錄在由程思遠先生題寫書名,由華齡出版社出版、在新華書店銷售的《黃帝故城行》一書中,央視所拍攝和播出的紀錄片《中華三祖堂》,我想,不僅全中國人能看,外國也能看到。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強改一位外國名人捐資重建的黃帝祠,而成為供奉包括被黃帝殺掉的叛臣蚩尤在內的所謂《中華三祖堂》,中國人作何感想?國外的愛國華僑作何感想?中國從何時起違背五千年禮制,尊叛亂者蚩尤為“文明始祖”了?指鹿為馬,強改黃帝祠為“三祖堂”是什么行為?這樣的做法,是合適的嗎?
(此文寫于2012年9月13日上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