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urture, and Human Diversity
行為遺傳學:預測個體差異
什么是基因,行為遺傳學家在怎樣解釋個體差異?
染色體是包含基因片段的DNA 螺旋,基因'打開'(表達)時,編碼形成身體構建材料的蛋白質。大多數人類特質受到許多基因的共同作用。行為遺傳學家試閣將基因和環境對于特質的影響進行定量。同卵雙生子、異卵雙生子和收養家庭的研究幫助行為遺傳學家確定遺傳天性和環境教養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意味著各自的影響依賴于對方)。氣質的穩定性表示一種遺傳傾向。
人體模塊:每一個人類細胞的細胞核都包含染色體,每一個染色體由DNA雙螺旋鏈組成。
什么是遺傳力,它與個體和群體有什么關系?
遺傳力描述了一個群體中的成員之間的差異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是基因造成的。某些特質如身高或智商的個體差異是可遺傳的,這些個體差異不能解釋群體差異。基因基本上能夠解釋為什么某些人比另一些人高,但不能解釋為什么今天的人比一個世紀前的人高。
分子遺傳學研究的目標是什么?
分子遺傳學研究分子結構和基因的功能。心理學家和分子遺傳學家共同致力于可能使人患上遺傳性障礙的特定的研究。
進化心理學:理解人類的天性
進化心理學家如何使用自然選擇來解釋行為傾向?
進化心理學家試圖理解自然選擇如何塑造我們的特質和行為傾向。自然選擇的法則是,能夠增加繁殖和生存幾率的變異最有可能傳遞給后代。一些變異來自于突變(基因復制的隨機錯誤),其他的來自于受精時的基因重組。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生物學的組織法則,他預料到了生物進化法則在當代心理學上的運用。
世界擇偶偏好:來自37個文化的男性認為,擁有年輕外貌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Bass,1994)
進化心理學家如何解釋擇偶偏好的性別差異?
贊同隨意性行為的男性比女性多,男性更多地想到性,更容易把友好誤認為性誘惑。女性更多地認為愛慕是初次性行為的原因,并且從關系的角度看待性行為。通過運用自然選擇法則,進化心理學家推測,男性喜歡健康、生育力強的女性增加了廣泛傳播其基因的幾率。因為女性生育和撫養孩子,所以她們尋找擁有資源和可能為其后代長期投入的男性作為伴侶,從而增加她們自身及其孩子的生存幾率。
對于進化心理學的關鍵批評有哪些?
批評家認為,進化心理學家從結果開始,以追溯的方式提出解釋,進化的視角很少強調社會影響,這種觀點使得人們免除在性行為中承擔責任。進化心理學家的回應是,理解我們的傾向可以幫助克服它們。他們還提出了基于進化化法則的可檢驗預測的價值,以及這些法則的連貫性和解釋力。
父母與同伴
早期剌激、父母和同伴分別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們的生活?
兒童的腦在成熟過程中發生變化,與剌激活動有關的腦區中的神經聯結增加,未使用的突觸退化。父母影響他們孩子的一些方面,如習慣、政治和宗教信仰,但無法影響其他一些方面,如人格。當兒童適應其同伴群體時,語言和其他行為會受到同伴群體的影響。通過選擇孩子的鄰居和學校,父母可以對同伴群體文化施加一些影響。
文化影響
文化規范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文化規范是可接受的和期望的行為、觀念、態度和價值。行為規范隨地區和時間而不同。盡管存在這些文化差異,我們人類仍然有著許多影響行為的普遍力量。
相互依賴:2008年的大地震摧毀了校園之后這個年輕人正幫助一個被困在碎石中的同學。通過強烈的認同家庭和其他群體,中國人傾向于擁有“我們”的集體主義感,伴隨而來的是相互關心的支持網絡,這可以幫助他們走出災難的陰影。
個人主義文化和集體主義文化如何影響人們?
基于自我依賴的個人主義文化,如美同、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西歐的大部分文化,注重個人獨立和個人成就。個人主義文化中,同一性足從自尊 、個人目標和品質、個人權利和自由等方面來定義的。基于社會聯系的集體主義文化,如亞洲和非洲許多地區的文化. 注重相互依賴、傳統與和諧,它們是從群體目標、對于群體的承諾和歸屬等方面來定義同一性的。在任何一種文化內,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的程度在不同人之間各異。
性別的發展
天性和教養如何共同形成我們的性別?
生物性別是由第23對染色體決定的,其中母方提供X染色體,父方提供X染色體(發育為女性) 或Y染色體(發育為男性)。Y染色體引發辛九激素的釋放和男性性器官的發育。性別指的是定義男性或女性的特征,同時受到生物和社會影響。與性相關的基因和激素可能是通過影響腦的發育來影響行為的性別差異。我們還習得了性別角色,性別角色可能隨文化、地區和時間發生變化。社會學習理論提出,我們通過學習其他的事情如強化、懲罰和觀察來習得性別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