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都市養(yǎng)生佳》小佳佳請來了深圳市兒童醫(yī)院中醫(yī)科萬力生主任,為家長朋友們解答寶寶發(fā)熱后如何用小兒推拿手法退熱。
正常體溫的變化:
正常體溫36~37℃
按體溫高低,將發(fā)熱分4類:
<38℃ 低熱
38℃~38.9℃ 中度發(fā)熱
39℃~41℃ 高熱
>41℃ 超高熱
如何判斷外感風寒和外感風熱?
風寒與風熱辨證第一要點:涕、痰
寒:流清涕、痰清稀
熱:流濁涕、痰黃黏
風寒與風熱辨證第二要點:咽、舌
寒:咽不紅,舌淡紅
熱:咽紅腫痛,舌質紅
風寒與風熱辨證第三要點:體溫
寒:惡寒
熱:發(fā)熱重
感冒的初期,外感風寒是完全可以不吃藥的。其發(fā)熱溫度較低,只要孩子喝白開水、飲食清淡,家長結合小兒推拿是完全可以緩解發(fā)熱癥狀的。
外感風熱,體溫超過38.5℃,一定要去醫(yī)院檢查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免孩子病情危重。
●外感發(fā)熱
◆外感風寒
特征 發(fā)熱,惡寒,無汗,鼻塞,流清涕,噴嚏,咳嗽,清稀痰,頭痛,咽喉癢,舌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浮而鮮紅。
推拿處方 開天門50次,推坎宮50次,揉太陽50次,揉耳后高骨50次,推上三關300次,揉二扇門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拿風池3次。
第一步:開天門
線狀穴。
位置 兩眉中間至前發(fā)際呈一直線。
操作 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稱推攢竹,又稱開天門。
次數 50次。
功用 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zhèn)靜安神。
主治 感冒、發(fā)熱、頭痛、精神委靡、驚惕不安等。
第二步:推坎宮
線狀穴,也稱眉弓。
位置 自眉頭沿眉向眉梢呈一橫線。
操作 分推法: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稱推坎宮,又稱分陰陽。
次數 50次。
功用 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
主治 外感發(fā)熱、頭痛目赤。
第三步:揉太陽
點、線結合穴。
位置 眉后凹陷處。
操作 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揉,稱揉太陽。
次數 50次。
功用 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
主治 頭痛發(fā)熱,目赤痛。
第四步:揉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入發(fā)際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揉,稱揉耳后高骨。
次數 50次。
功用 疏風解表。
主治 頭痛、驚風、煩躁不安。
第五步:推上三關
線狀穴位。
位置 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呈一直線。
操作 推法: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兩指螺紋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上三關。
次數 300次。
功用 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補益氣血。
主治 氣血虛弱、病后體弱、陽虛肢冷、腹痛、腹瀉、疹出不透及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證。
第六步:揉二扇門
位置 手背部中指掌指關節(jié)兩側凹陷處。
操作
◇掐法 用兩拇指指甲掐本穴,稱掐二扇門。
◇揉法 用單手食、中兩指指端,或兩拇指橈側偏峰按揉本穴(宜重而快),稱揉二扇門。
次數 掐法:3~5次;揉法:30~50次。
功用 發(fā)汗解表,定驚安神。
主治 身熱無汗、受寒身痛、驚風抽搐、昏厥等。
第七步:清天河水
線狀穴位。
位置 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呈一直線。
操作 用食、中兩指螺紋面自腕推至肘,稱清天河水。
次數 推法100~300次。
功用 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主治 一切熱證。外感發(fā)熱、內傷發(fā)熱、陰虛潮熱、煩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驚風、口舌生瘡等。
第八步:拿風池
位置 頸后枕骨下緣,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起始部中間凹陷中。
操作 拿法:以一手拇指與食、中兩指分別放在兩穴上拿之,稱拿風池。
次數 3~5次。
功用 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
主治 感冒、頭痛、頸項強痛。
解說
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后高骨——疏風解表,止頭痛;
推上三關、揉二扇門、拿風池——祛風散寒,發(fā)汗解表;
清天河水——清熱而不傷正、不傷陰,故可治療一切虛實之熱證
三關穴——散寒之要穴;
二扇門——發(fā)汗之要穴;
風池穴——祛風之要穴
三穴相配,祛風散寒發(fā)汗功效較佳。
病案舉例
李XX,男,1歲5個月。地址:深圳市龍崗村李屯
2010年3月9日初診
主訴 發(fā)熱1天
現病史 昨天與家人外出游玩,未能及時添加衣帽,惡寒發(fā)熱無汗,噴嚏連連,伴流涕輕咳,飲食正常,后測體溫38.5℃,面色微白,舌紅苔薄白指紋紅浮露。脈浮緊。
診斷 外感發(fā)寒
治則 辛溫解表
首診推拿處方 開天門50次,推坎宮50次,揉太陽50次,揉耳后高骨50次,推上三關300次,揉二扇門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拿風池3次。
第二天 昨天推后熱退,安睡,納可。
推拿處方 開天門50次,推坎宮50次,揉太陽50次,揉耳后高骨50次,揉二扇門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清胃100次,運八卦50次連續(xù)推兩天,面色恢復紅潤,體溫恢復正常。
◆外感風熱
特征 發(fā)熱重,微惡寒,有汗,頭痛,鼻塞,流黃涕,噴嚏,咳嗽,黃稠痰,咽喉紅腫疼痛,口干而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指紋浮而紫紅。
推拿處方 開天門50次,推坎宮50次,揉太陽50次,揉耳后高骨50次,清肺經3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大椎50次,推脊300次。
第一步至第四步: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后高骨操作手法相同。
第五步:清肺經
面狀、線狀相結合穴位。
位置 無名指末節(jié)螺紋面。
操作 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
次數 300次。
功用 清肺經能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
主治 感冒、發(fā)熱、咳嗽、胸悶、氣喘等。
第六步:退六腑
線狀穴位。
位置 前臂尺側,陰池至少海呈一直線。
操作 推法:用拇指或食、中兩指螺紋面自肘推向腕部,稱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
次數 300次。
功用 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 一切實熱證。高熱、煩渴、驚風、咽痛、木舌、腮腺炎、大便秘結等。
第七步:揉大椎
位置 第7頸椎與第1胸椎棘突之間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本穴,稱按揉大椎。
次數 按揉法:50次。
功用 清熱解表。
主治 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項強。
第八步:推脊
線狀穴。
位置 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是小兒身體上最長的線狀穴。
操作 用食、中兩指螺紋面自上而下做直推,稱推脊。若加天柱骨一起自上而下直推,就稱為大推脊,其清熱作用更強。
次數 推300次或更多。
功用 輕推脊清熱,重推脊安神;捏脊具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強健身體的作用。
主治 夜啼、煩躁、發(fā)熱、驚風等。
解說
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后高骨——疏風解表,止頭痛;
清肺經——疏風清熱,宣肺解表;
退六腑——清熱解毒除煩;
揉大椎,推脊——解表清熱發(fā)汗。
病案舉例
關XX,女,3歲
2011年9月6日初診
主訴 發(fā)熱1天,流黃涕咳嗽,伴納減,大便干。咽痛,有痰,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指紋浮而紫紅。
診斷 外感風熱
治則 辛涼解表
首診推拿處方 開天門50次,推坎宮50次,揉太陽50次,揉耳后高骨50次,清肺經3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大椎50次,推脊300次。
第二天 昨天推后熱退,食少增,仍咳嗽。
推拿處方 開天門50次,推坎宮50次,揉太陽50次,揉耳后高骨50次,清肺經300次,退六腑300次,順運內八卦50次,揉肺俞200次。
第三天 能吃稀飯,咳嗽次數明顯減少。
推拿處方 順運內八卦50次,清肺經200次,揉肺俞200次,推四橫紋300次,食欲正常,感冒已除。
作者簡介:萬力生,男,醫(yī)學博士,教授,主任中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yī)、深圳市名中醫(yī),深圳市兒童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